词条 | 郝祥满 |
释义 | 郝祥满 历史学者 中日关系史和日本文化研究专家 专栏作家 汉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教师、世界史专业硕士生指导老师。 湖北大学中日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 研究方向研究专长及涉及领域日本历史、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 课程教学科目世界现当代史、中日关系史、日本语言与文化、文化人类学、日本文化、世界文明概论等 学习经历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教育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获历史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日本文化研究所、古籍所,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曾获日本财团法人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大阪。 出版专著(专著三部、合著四部)1、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解构:另眼相看中日关系史(代表作之一)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建构以来,直到19世纪末期,一直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它是以中国中原华夏民族建立的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本书是研究中华“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解构”的代表性专著,在庞大的朝贡体系中,作者选取了日本作为体系外围的考察对象。具体考察中原王朝“册封体制”的生成机制,日本历代政权对于“册封体制”态度的变化过程。本书特别关注日本在此过程中民族意识及情感的演化,并以此作为观照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脉络。本书通过揭示“朝贡体系”在东亚拓展、维护和瓦解的过程,透视两千年间,中日双方围绕册封和朝贡、赐予与受封问题的不同态度和纠葛,从而演绎出一部生动的中日关系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一部生动的日本文化史。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香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对该专著做了专门的介绍。主持人何亮亮先生说它: 这是中国青年一代的学者,在充分运用了日本和中国的古代的史料之后,写出的这样一本很有趣、很引人入胜的一本历史书。 …… 所有对中日关系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观众朋友,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你肯定能够得到启发,让你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有很多资料都可以在本书里面找到。 2、日本人的色道(代表作之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当今世界,日本民族与日本社会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并理解的领域之一,而研究一个民族的性行为和性文化,不仅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文化传统等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侧面,而且是一条最好的路径,揭示一个民族的性道德也是打开这个民族人性内层的一把最好的钥匙。本书以日本人的性行为(尤其是性变态、性放纵等)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希望从中揭示日本人的性心理、性社会伦理,也是希望通过破解日本人好色之举来解读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看他们如何克制本能或者如何放纵本能。 本书是国内首部从性的视野深刻解读日本民族性之作。综合评价,它可以和《菊与刀》相媲美。《日本人的色道》,台湾时英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繁体字修订版 3、其他著作《深谋远虑——周恩来与中国外交》(合著)重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学术论文目前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代表作有: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载《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天朝礼治体系下的东亚“封建社会”》,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 《北宋与日本之间的“国书”及国交性质的探讨》,载《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 第02期。 《宋初“舍利建塔”对日本的影响》,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 第06期。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载《世界民族》2006年 第03期。 《日本的五台山信仰探析》,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04期。 《宋初佛画的输入日本及其影响》,载《兰州学刊》2006年 第12期。 《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为中心》,载《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 第01期。 《语义界定的历史文化与措词用语的民族意识——汉语外来词“事变”的启示》,载《人文论丛》2007年卷。 《两次体制转型凸显出的一个“非封建”社会》,载《人文论丛》2009年卷。 《武士道の <死の觉悟>と宗教体验》,载《中国にぉける 神道研究》(国际获奖作品论文集),【日】有限会社国际文化工房2009年10月版。 《论张之洞的版权意识——从主张“广译”到参与中日版权谈判》,载《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