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郝石林
释义

郝石林(1916—2011),号拙翁,著名书画艺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作品多次被选送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芬兰及东南亚诸国展出,并被国内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传记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等20余部典籍。

中文名:郝石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莘县

出生日期:1916年7月

逝世日期:2011年

职业:著名书画艺术家

毕业院校:194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

代表作品:《写意画技法》《梅兰竹菊画法》《郝石林画集》

人物简介

郝石林,号拙翁,1916年7月生于山东莘县,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吕凤子、傅抱石、李可染等老师。毕业后即被潘校长推荐任爱国将领冯玉祥私人画师。解放后,从教于济南艺专,哈师大,郑州轻院。先后在重庆、济南、郑州、哈尔滨、上海等地举办书画展。作品多次被选送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芬兰及东南亚诸国展出,并被国内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传记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等20余部典籍。出版专著有《写意画技法》、《梅兰竹菊画法》及《郝石林画集》。河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为其拍摄专题片《蜗斋主人──郝石林教授》、《妙笔丹青写人生》。作品多次获奖并被黄帝陵及杨守敬、郑板桥、吴昌硕、周恩来等人的纪念馆收藏。

大年事表

1916年7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莘县麻寨村一农民家庭。

1925年,就读麻寨村启蒙小学。

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寿张第八乡村师范。

1939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成为潘天寿、吴弗之学生,与吴冠中同学。

1941年,首次荣获“吕凤子先生奖学金”,之后三年连续荣获此殊荣。

1943年,创作《寒窗松鸩》等画,在《大公报》发表《美与人生之我见》。

1944年,担任冯玉祥将军私人画师。

1948年,济南艺专任教,同年参加革命。

1950年,平原省成立,调入新乡市一高任教。

1953年,参加河南美术家协会。

1955年,作品《葡萄》入选首届全国美展。

1961年,任教哈尔滨艺术学院山水课。创作系列国画作品。

1978年,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负责筹建工艺美术系。

1985年,出版《写意画初学技法》、《梅兰竹菊画法》,聘为河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98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同年退休。

1988年,担任《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顾问。

1994年,参加《潘天寿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南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窝斋主人——郝石林教授》。

199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妙笔丹青写人生》(上下集)。任《太行书画院》院长、《少林书画院》常务院长。

2011年12月24日病逝享年95岁。

轶事典故

郝石林与丰子恺

郝石林读大学时期,日本鬼子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许多大城市先后沦陷。重庆成了国民党临时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部门都集中在这座山城,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学者也集中国立艺专——这所全国最高的艺术学府。

在这期间,丰子恺先生曾任过教务长和文艺理论课老师。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翻译家,解放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缘缘堂随笔》,非常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当时在沙坪庙湾建了一座简陋的小屋,周围栽了一圈刚刚长出绿叶的芭蕉。郝石林曾去那里拜访丰先生两次。当时丰先生45岁,已留着2寸多长的胡须,颇有学者风度。丰先生学识渊博,对人很和气,不论你有什么问题,他都让你满意而归,尤其是艺术方面。在学校,只要看到他不忙时,我就到办公室向他请教艺术问题。

一次,郝石林来到丰先生的办公室,请他指导我仿刻的汉印:“军司马印”和“武德长印”。他看了良久,评论说:“治印先仿汉印,你做得很正确。汉印的艺术风格端庄典雅,浑厚稚拙,古朴雄强。”然后,他又指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他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个小长方形象牙微雕,又递给我一个倍数很高的显微镜。郝石林接过来在镜下一看,格外新奇。微雕上边刻着一首诗,字字清晰,刀法也很娴熟。丰先生让他大开了眼界,教育我天外有天、艺术永无止境的道理,真是用心良苦啊!

第一次郝石林拜访丰先生,他赠我一幅作品《小手》——这幅作品,是以漫画形式来表现的。漫画是丰先生独创的艺术形式,因为在2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漫画这个词。那是1926年,丰先生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传统的中国画,却是用毛笔、纸、墨画出来,而且带有讽刺的意味。于是,他给自己的艺术作品起了个诙谐、幽默的名字——“漫画”。他举办“丰子恺漫画作品展”之后,中国的美术史上就有了“漫画”这个词,并成为一个画种。这是丰先生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评价他的作品“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

丰先生送给我的那幅作品上有一棵柳树,一辆儿童车,只看见车内伸出的一只小手,却看不见小孩。这种“贵在藏”的表现方法,简洁而含蓄,妙不可言,读者看后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车内坐的男孩还是女孩?面容是什么模样?孩子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读者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他的书法也别具风格。后来,郝石林还求得丰先生的一幅字。他写了一首自己诗:“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洒慢青。”下面题曰:“石林学弟惠存。壬午之秋书于流离中。子恺印。”

丰先生在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令人难忘。他的散文朴实无华,目光犀利;不经意的凡人小事,如瓜子、筷子、儿童等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物品,都在他的文章里被注入了生命,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气象。最厉害的是每篇文章的结尾,他梦笔生花般地笔锋一转,点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出了人生的大哲理,让人回味无穷。日本文坛对他评价很高,称他是中国第一个散文大家。

丰先生是影响郝石林的良师之一。2003年郝石林已86岁高龄,应山东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邀请,在上海举办了“从艺70年回顾展”。丰先生的女儿丰一吟住在上海,亲自来捧场。一吟师妹话语不多,温文尔雅,一派名门之后的气质。

有一次,郝石林画了一幅水波漂渺的小画,江面上几只小舟隐约显现。他把画拿给丰先生,请他指教。他看后很高兴,题了一句鼓励的话,大意是希望他以后多画水,镇灭敌人的烽火。后来,郝石林又请傅抱石先生题字。他在画的空白处题了石涛的一首诗,使他的这张小画更加珍贵了。

郝石林教冯玉祥作画

——本段出自《郝石林九十自述》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许多冯玉祥将军的传奇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我更是经常从报刊上看到他不顾年迈,不辞劳苦,奔走全国,为抗日战争呐喊和为前线募捐的动人事迹。我早就对这位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无限敬仰,没想到命运的安排,又因为绘画,有缘和这位将军有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交往。

冯玉祥生于1882年11月6日,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他因家境贫寒,11岁投身兵营。1922年冯玉祥任国民军总司令时,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派部下把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入侵中国,冯玉祥由泰山赴南京,力主抗日,出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冯玉祥和蒋介石本来是金兰之交,即俗话说的拜把子兄弟。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后,冯玉祥与蒋介石因政见不同,矛盾日益加深,两人的关系破裂。冯玉祥辞去职务,以考察水利为名出使美国。新中国成立前夕,冯玉祥毅然决定取道苏联返回祖国,准备参加新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继续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遗憾的是1949年9月1日,冯玉祥将军乘坐的“波贝达”号轮船驶至黑海时,突然起火,将军不幸罹难,终年66岁。

重庆郊区有一个叫歇台子的地方,冯玉祥将军的公馆(以下称冯公馆)就坐落在这里。公馆的建筑是灰瓦起脊的二层楼房,从外表看只是一座普通的民房。房子建在一片很低洼的地方,平地上望去甚至看不见公馆的楼顶。冯玉祥当时是国家的副委员长,对住所的要求却不高,对生活的要求也很低。我们从平地上走下去,要经过三百多个台阶,穿过倭瓜棚子,才来到冯公馆的院内。倭瓜是冯将军亲手种的,果实累累。除了工作人员和保卫连住的几十间平房、他的专用运动场外,院子里都种满了蔬菜,乍一看仿佛是农家的菜园子,根本不像国家领导人的公馆。

高象九主任在领我来的路上,简要地介绍了冯将军的喜好,反复讲了我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他叮嘱道:“冯将军非常喜欢绘画。如果将军留下你,让你辅导他画画,你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去做。和这么有名的将军相处,这是你的福分。”

我们到了冯公馆,经卫兵报告后,副官领我们进了公馆的客厅。只见魁梧高大、一副军人气质的冯将军大步走入客厅,他先和高主任握了握手,客气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然后,他转过脸,目光炯炯地上下打量我。高主任忙把我推到冯将军跟前,介绍道:“他姓郝,名石林,山石的石,树林的林。他老家在山东,今年刚毕业。他学了五年的国画,是班里的优等生,是潘校长特别喜欢的弟子。潘先生让我转告将军,这个学生很老实,学习很用功,辅导将军应该很合适。”冯将军听了,爽朗地大笑:“好!山东人好,山东古时候就是出好汉的地方。既然是潘校长介绍,就一定不会错。”

他用有力的大手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今后要请郝先生多帮助,我年纪大了,学画更感到笨。赵望云老师教过我人物画,今后我还想学些花鸟画什么的。”我平时不善言谈,第一次见到冯将军更加紧张,我连忙把事先画好的《武训像》送给冯将军,作为见面礼。

武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义丐,他行乞办学的精神被中国人所推崇。冯将军也热心教育事业,我送这幅画是想表达自己对将军的敬仰。他道了谢,把画递给警卫员刘三,嘱咐道:“挂到我卧室去。”冯将军说话声音洪亮浑厚,但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官架子,让我感到很亲切。

午饭时,冯将军郑重地把我介绍给他的工作人员——王冶秋、田涛、陈哲甫、熊观民、康宝元。他的私人秘书王冶秋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我才知是中共的地下党,解放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田涛是一位作家,平时整理冯将军的文稿;陈哲甫和熊观民老先生教冯先生古典文学;康宝元先生是体育教练。我对这些人印象深刻,感觉很好。介绍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冯将军带我们到了餐厅。简易的餐桌上,摆着早已准备好的四、五个菜。我第一次喝到了传说中最好的酒——茅台酒,还吃了烧鹅。

我有幸在冯将军身边,辅导他学了三年的国画。这期间有几件事儿,给我印象最深。

当时,他和蒋介石因为政见不同,已经从副委员长的位置退下来,在重庆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每天仍然有计划而繁忙地工作,一周中工作、学习、著述、劳动、娱乐、会客等,每天都有严格而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他每星期有几个上午编写著作,当时正在写《我的生活》的第三部分,由他口述,秘书王冶秋记录、整理、润色,然后再读给他听。他提出意见后,王秘书再做修改,然后才定稿。每周的二、三、四下午,他学习绘画或书法。星期五他专门会客,每次会客要按着客人到来的先后、事情的缓急、身份的不同、交情的差异而进行。并非每个去他公馆拜访的人都能被接见,有时,他会让副官通知不接见或推迟接见。

星期六是商议国家大事、看文件和上书的时间,雷打不动。每到这个时候,他的机要室(平时做书房)总是聚满了国民政府的要员,其中大多是他的部下。这个时候,卫兵专门守候在书房门口,不让家里人和闲杂人员靠近,同时兼倒茶送水的差事。商议完毕,他通常把相关的国家大事写成书面意见或报告,通过专门渠道送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些事情甚至直接上书蒋介石。这些意见和报告由秘书整理写成后,读给他听,他认可后才送出。有一个周六,他开完例会后,秘书外出办事,他把我叫到书房,把他写的意见书递给我,让我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我一看呈文的开头,是他亲自写给蒋介石的意见书。他用工整的小楷,密密地写了几页纸。他为国家大事如此殚精竭虑,使我深受感动。

每天早晨起床后,体育教练辅导他打太极拳或做其他健身的活动。吃完简单的早餐,他就开始巡视保卫连的战士操练。保卫连的几十个战士,每天做军事操练,练一些擒拿格斗的技能。操场上,战士们训练时的叫喊声特别响亮。

傍晚,他常常亲自指挥保卫连的战士担水浇菜,挑粪施肥。我常见他头戴一顶特制的大草帽,忙得一头大汗时就用手一擦,总是乐滋滋的,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在战士面前他不是威严的将军,而是令人尊敬的长辈;在工作人员面前,他一向平易近人,我从没看见过他摆官架子。他喜欢让工作和服务人员叫他“先生”,而不乐意称呼他的官衔,甚至住在八十里外陈家桥的李德全夫人,星期六回家时,也习惯地称呼他“先生”。

我辅导他绘画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小写意中国花鸟画,即花卉和翎毛画,这也是我按他的希望制定的。每次上课时,我把事先画好的几张八开内容不同的小画稿,任他挑选。然后,我当面给他画一遍,同时讲解怎样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怎样配色、构图等,他再对着我的画稿进行练习。我在旁边看到,身躯高大而略显发胖的他伏在画案上,一连画好几张。我每次看到他额头汗津津的,劝他休息时,他总会幽默地说:“我怕交不了作业啊,多画两张再休息吧。”我俩不禁笑一阵子,气氛愉快而融洽。和他接触多了,我感到自己是个小学生,从他的言语谈话中,常常能受到教育和启迪。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我才二十多岁。画画我是他的老师,但在生活中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学了一段时间的画画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观看他的习作,凡说某一幅画很好时,他都高兴地立即在画幅上题字并落款,送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或战士。有一次,他临摹了我的一幅折枝菊花,听到我的赞许后,他随即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菊花黄,菊花香,我们打过鸭绿江。”上款是某某同志留念,下款是他的姓名和作画时间。

从那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所有的警卫连战士和工作人员,都有了他的国画作品,无形中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由于朋友和客人多,他当作礼物送出去的画,更是不知其数。他常常对我说:“学画画真好,既增加修养,还锻炼了性格。我送给朋友一张自己画的画,节省了不少的礼物花费,既有意义又省钱,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我的印象中,他非常敬重有文化的人。他最同情流亡学生,尤其老家是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的穷学生。这些地方都很穷苦,找他帮助的穷学生很多,而且大部分是要悄悄去延安的进步青年。当学生们向他辞行时,他都慷慨解囊,支援路费并鼓励说:“去吧!那里虽然生活艰苦,但那里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勇敢地奔向光明吧!”有些穷学生升大学没有学费,有些学生生活无着落,他不是适当地给以支援,就是介绍一些能糊口的工作。因此,当时在重庆的进步青年或流亡学生,一提起冯玉祥将军,都充满了敬仰和深切的感激。5.6 1944年,冯玉祥将军在作者毕业纪念册上的题词

冯将军对自己要求很严,生活规律而简朴。他从不讲究吃穿,平时多穿便衣粗服,饮食更不特殊,每逢星期天才改善一次生活。他简朴的生活使我深受启发:一个人想管住别人是容易的,如大人管孩子、老师管学生、军官管士兵、首长管下属;一个人要管住自己却相当地困难,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一个爱吸烟或爱喝酒的人,想戒掉坏习惯总是先原谅自己,找借口寻原因。再比如锻炼身体吧,春天和秋天不冷不热,谁都能坚持;一旦到了冬天,再遇到三九的大雪天,睡在暖和的被窝里,这时每天锻炼的人思想就动摇起来。从名人的传记就能看出,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我认为大多是能真正管住自己的人。

冯将军就是一位能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能管住自己的大人物。他平时烟酒不沾,每天晚饭后一定要出去散步,从不间断。有一次傍晚下着瓢泼大雨,我想他可能不出去了。然而,只见他穿上雨衣,戴上那顶特制的大斗笠准备外出。这时候,家里人和随从都劝他改天再去,他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做。”他的副官怕出意外,赶紧陪他一同出去。望着他那高大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大雨中,这一幕使我深受教育!

那时,冯将军还自愿担任歇台子的甲长,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主任。他平时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有一次散步回来,他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乘凉,把我叫到身边聊天。他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次,东边高台上的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儿,哭了一整天。他听到了很纳闷,就让刘副官去寻问原因。原来,那家的孩子打弹子,把理发店的大镜子打破了。理发店让孩子的家长赔偿,他们生活贫困,赔不起镜子,因为这件事一直打孩子。冯将军不忍听孩子的哭声,叫刘副官到邻居家,对他们说:“第一,不许再打孩子了;第二,打破的镜子由冯将军赔偿。”他让刘副官到重庆买了一块大镜子,替邻居赔给了理发店,还让刘副官把打碎的镜片送到制镜店里,让制镜的老板制成许多款式各异的小镜子,分送给保卫连的战士,让他们刮胡子的时候用。

这件事情过后,大家都夸奖冯将军想得周到,感激不尽,可唯独那个邻居没有表示一丝感谢之意。冯将军做了好事,不知帮得对或不对。对这种不懂礼貌、没有文化的农民,冯先生颇有感触地说:“由此可见,中国的广大农民多么需要文化教育啊。我并不要他们知恩图报,但应该让帮助的人知道对与错吧。”我宽慰他说:“可能是因为您的官太大,他们不敢来。也可能门卫挡住了他们,无法进来,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他听后说:“噢,没想到你这么年轻,想得倒挺全面。嗯,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每听他讲故事,我不止一次地感到:冯将军常常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一件极平凡的小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一个大道理。他虽是行伍出身,但由于多年的勤奋学习,真正成了一位能写会画、文武双全、有学问、有远见卓识的将军。

冯公馆里,不断有进步人士、文人、作家、名人去拜访他,更多的还是政府要员和军人去他家里讨论国家大事。每个星期五的会客接待日,去的人最多,我见到的有老舍、臧克家、姚雪垠、徐悲鸿、吕斯百、褚辅成、李济深等。

冯将军一向爱憎分明,接见达官贵人非常严格和挑剔,很多人他不愿接见。有一天,刘副官接到一个电话,向他报告:“国防部长何应钦要来拜访。”他立即不高兴地说:“他来干什么?不见。”当时,他的老部下鹿钟麟先生(解放后曾任河北省主席等职)正好在旁边,立即劝他说:“先生,那不合适吧。他现在是国府要人,不便给他难看,而且也有损先生的雅量啊。”先生皱了一下眉头,说:“那好吧,就摘咱们的南瓜给他蒸蒸吃好了。”在场的人都相视一笑。冯先生虽然接受了鹿先生的劝告,但由此可见他对不同阶级的人是爱憎分明的。

1945年初,冯公馆院子里的迎春花还没有开,许多树木的梢头刚长出绿色的嫩芽。有人在重庆观音岩捐资成立了一所敬善中学——因为冯将军原名冯基善,并请他作董事长。有钱人做这种事,一是敬重冯将军的为人,二是积德行善。新创办的学校缺少教师,他安排我去担任语文、美术课教师兼班主任,以解学校的燃眉之急。

从那以后,他把学画的时间改为每个星期六下午,地点改在重庆上清寺他的另一处住所,也是为了方便我去那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掌握了梅、兰、松、竹(人们惯称的“四君子”)的几种画法,还有一些简单的构图方法。对一般的美术应酬活动,他大可以挥洒自如了。5.8 作者绘画作品《四君子图》

我在冯公馆住了快两年,认为自己是冯将军信得过的人,这次去敬善中学代课,还是他亲自推荐我去的。我心中暗想:应该把在这所学校里看到的不合理的事情及时向将军汇报,让他知道真实的情况。敬善中学的校长是毛吟槎牧师,苏州人。我简单地认为,信教的人不应该贪污,也不应该违犯学校制度。当时敬善中学规定,学生必须功课全部及格,才有资格免学杂费。毛校长自己的儿子有几门课不及格,也免去了学杂费。总务主任许某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已经白发苍苍了,却娶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老婆。他和毛校长是苏州同乡,不知道有没有合谋贪污,我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学校的任课老师一致反映他们克扣伙食,这是有证据的。

有一次,我给冯将军上绘画课,课结束后他问起敬善中学的情况。我把所见所闻如实汇报给他,没想到他表情很严肃地停顿了片刻,和蔼地说:“郝先生,你向我反映情况,这很好。有些情况我也知道,但你的社会经验太少,你太年轻了。你不想想看,毛校长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六口人,他不另外想办法找些钱,怎么能生活下去呢?再说,这个学校的投资人就是他的亲戚,他就是贪污也是贪污自己的钱,我们不好说什么。毕竟他亲戚的义举大于他的不良行为,以后你马虎点就算了。”事后,他让司机送我回学校。途中,司机转告了冯将军的吩咐:“到了学校,你只管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不要管其他的事。”从那以后,我感到毛校长好像对我客气了许多。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原想冯将军一向疾恶如仇,他听到这些情况肯定会雷霆震怒,严惩这些贪污之人。没想到,他不但不严肃处理,还要我不要参与进去。一开始我想不明白,后来我才理解,冯将军是做大事之人,他担心我阅历不深而吃亏。通过这件事,我看到冯先生处惊不变、机智多谋的办事作风;也因为这件事,我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改变了不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