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杭州鼓楼 |
释义 | 鼓楼位于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鼓楼古代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先后名为新城戌,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民间俗称鼓楼。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平陈,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为新城成,五代吴越时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出于军事和政治经济上的需要,钱缪多次拓展和营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础上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门,就将新城戌改建为朝天门,元大德三年间 (1299年),经重新修建,改朝天门为拱北楼,大书法家赵孟颔还为此提《上拱北楼诗人明代后期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 正德年间,因日本没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胁杭城,故于镇海楼置大钟一座,大小鼓九只,作为报警报时之用,嘉靖三十五年(1563年), 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侵拢重建镇海楼,并请当时的大文学家徐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鼓楼直至于“文革”时期被拆除。2001年,杭州市为创建“文化名城”,决定重建鼓楼,并列为杭州市2001年重点工程之一。 重建后的鼓楼单体占地 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其中,城基内展览厅260平方米,仿照明代鼓楼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木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城墙为复制原城墙,墙体为清水墙。 为保护原有城墙遗址,鼓楼城基部分采用“抬”的办法,并充分利用架空的鼓楼城墙墙基,展示鼓楼城墙遗址。重建的古楼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现在的鼓楼底层为展示厅,主要用于战士从鼓楼遗址中发现的文物 古砖 介绍其历史沿革的有关资料 ,巨幅东阳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鼓楼形胜图》安装在展示厅上方。二楼为朱挺,安置一钟九鼓,重现当年钟鼓齐鸣的情景。群鼓中的大鼓直径达两米,世纪平安钟被饭防御观景台上,可供游客击鼓鸣钟以助游兴,引发思古之幽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