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阴中学
释义

汉阴中学创办于1935年,学校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26.82亩,分两个校区。校内文庙建于明朝弘武5年(1342),为我县重点文物,历为明清黉宫之地。分校内建有驰名中外的北大“三沈”纪念馆,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厚,秉承科学与人文并重,修德与求真共进的理念,使数以千计的汉阴优秀学子由此跨入高等院校,为汉阴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阴中学简介

学校2001年实现了高、初中剥离。现设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72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有教职工237.11人,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77人,中共党员50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14人,教师的平均年龄仅38岁,这支年青精干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为该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校内有教学楼两栋,教室40间3000平方米,可容纳2400名学生。实验楼2260平方米,内设5个理化生实验室和4个仪器室,仪器配备达到国家I类标准。学校建有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网,目前设有一个64座的微机室和两个可容纳360人的多媒体电教室,以及音乐、美术教室等。综合楼2456平方米,内设行政、各处、室、组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学校有图书20000余册,电子图书10万册,每年征订各种报刊杂志150余种,为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内有200米跑道及各种齐备的体育运动设施,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活动课要求。面积达2625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即将竣工,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学校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获得了诸多荣誉。于1987年被安康市教育局命名为“文明校园”。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00年5月该校团委被团省委命名为“陕西省五四红旗团委”,2003年被安康教育局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学,连续三年受到中共安康市委、市政府表彰,先后数十次受到市县各部门的表彰奖励。

目前,全校教职工正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学校发展,立足素质教育,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省重点中学迈进。汉阴中学历年记事

一九三五年八月,县长张一之于城内成立汉阴县初级中学。开始校址设在新街北端观音堂,首届有学生二十余人。县中成立的同年秋,学生参加了在城外西河坝召开的汉阴县首届体育运动会。县中开办初期,由王铭三、吴绍先、刘重民等先后任校长,老师多系兼职,有胡书竹、司季辰、刘季高、俞建亭、李蔼如等。同年十二月县中迁至马道巷马王庙,改为简易师范学校。

一九三七年,学生人数渐多,校址遂移至文庙,吴绍先为简师校长。

一九三八年,汉阴简师校长刘性田,教导主任梁恨天(原名鸿江现名唐晋),教师有刘寅初、张三谟等。

一九三八年七月,由中央教育部组织的战地教师第六服务团到安康。分团到汉阴,协助地方兴办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校长兰森,教导主任宋兆庠,教师多系山西人。当时汉阴中学面向省同内招生,报考学生云集,除安康专区各县学生外,还有泾阳、镇安的学生来此上学,每年毕业生考入安师、安中及外地中等学校的不少,当时旅外学生近百人。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有二十七名学生从中学毕业,给母校镌刻巨匾留念,县长玉寿如投亲笔书写“共荷陶成”四宇,下镌毕业生姓名。同年服务团奉调离县。县中即由地方接办,公推汉阴县陈兆枢为校长,教导主任王立权,教师有刘性田等,经呈报省教育厅正式立案。并参加安康专区教育研究会。一九四四年,中央教育部颁发《中等学校学生训育标准》,其德目为“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和平、礼节、服从、勤俭、整洁、助人、学问、有恒”,据此给学生打操行,分为“优、良、中、可、劣”。

一九四三年秋,张又新接任校长,由于学校人数增多,商承县府修简易教学楼“明月楼”一座(两层土砖木结构)。并充实图书、桌凳等设备。

一九四四年三月,日寇侵华,国难深重,为反击侵略者,还我河山,县中学生及社会爱国青年,踊跃参军者近百人,号称“远征军”,抗日救国,跋涉万里,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一九四五年六月,秋三四级学生即将毕业,张校长在《同学录》的“序言”中,勖勉学生“(一)激发志气,(二)砥砺廉隅”。是年秋,陈钟森任校长,不仅办初中,还为地方培养小学师资,增开简师班,一直办到解放前夕。

一九四六年来,县长王肇基兼任校长,教务主任陈兆枢,训育主任张志礼,当时县中提出培养目标为:“培养优良校风,提高学生质量,充实校内设备,练习劳动生产”。这年夏毕业学生四十人,到外地升入高中十五人,升入师范八人,升入军警学校等十人,升学率达百分之八十二点五。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发还粮食库券,给汉阴中学拨稻谷六百市石,作为建校费用,成立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肇基,副主任委员胡书竹、陈兆枢、张又新。除增设教室外,同年拆除文庙旧门,新建青砖八字校门,保存至今。(2006年拆除)并粉饰“大成殿”,作为学校大礼堂。县中为汉阴县最高学府,学校经费,均由县预算项下开支,要占当时全县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二十。毕业学生能到外地升学者,县上发给奖学金,每人每学期稻谷八斗。

一九四八年六月,驻军旭部肖炳寅旅长,给县中和义小捐资兴学,县中在西安中华书局订购了《中华文库》(第一集),共二百册,以此“为学生之益友,为青年之良师,为教师之参考”。一九四八年秋,陈兆枢又出任校长,学生发展到八个班(初中五个班,简师三个班)。

一九四九年上半年县中除老教师外,由新从西北农学院、陕西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吴文浩、邓宗宴、龚振鸣、吴明瀚、侯传钰、沈继富、欧定民、邱曹勤等,加以补充。

截止一九四九年夏,汉阴中学共毕业九届十二个班,学生约五百余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