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江大桥 |
释义 | 汉江大桥,同名义项有沙洋汉江大桥,岳口汉江大桥,首尔汉江大桥,十堰将军河汉江大桥,郧阳汉江大桥,安康汉江大桥,蔡甸汉江大桥等。此外,武汉跨越汉江的桥梁叫做“江汉X桥(X=1~6)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襄阳汉江大桥简介襄阳汉江大桥,位于襄阳市区,北濒樊城,南接襄阳,是焦枝铁路上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梁。中心里程K499﹢350。铁路桥长892.6米,公路桥长812米。……全桥架设钢梁7000吨,铆接铆钉36.8万颗,浇灌混凝土3万立方米。投资概算2513万元,实际完成2211万元,节约301.4万元。大桥结构为正桥2台3墩4孔,零号墩为冲击钻孔桩基础,1、2号墩为筑岛钢筋混凝土基础,3号墩为钢沉井管壮基础。上部为4跨128米连续钢桁梁,全宽23米,中部是10米宽双线铁路桥面,两侧各有5米宽管理桥面和1.5米宽的人行道。公、铁路处在同一平面上。……通航最低水位11.28米,标准4级通道;设计最大水流量39400立方米/秒。” 滔滔汉江穿城而过,江北是樊城,江南是襄城。长期以来,往返南城北市,人们靠的是渡船1970年5月20日,一座改变襄阳人民群众生活的大桥建成通车。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大桥,就是襄阳汉江大桥,人们习惯称之为“一桥” 历史回放1969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修建焦枝铁路。襄樊汉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被列入建设计划,交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负责设计、施工。为了备战需要,大桥采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建设,以加快工程进度。1969年9月6日,大桥在仅有少数工程技术人员、100多个工人和28吨水泥、一辆14吨汽车吊车的情况下破土动工。 1970年4月26日铁路桥通车,5月20日公路桥通车,仅用256天就顺利建成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建成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这在当时是我国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 襄阳汉江大桥全长877.52米,上部结构是128米的四跨连续钢析梁,北岸有铁路桥墩22个,公路桥墩18个。 【亲历者讲述】 郭俊杰,82岁,1947年参军,汉江大桥修建时任大桥工程指挥部办事组组长,1990年离休。 5天设计出大桥图纸 1958年和1960年,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曾经勘测过襄阳(襄樊)汉江大桥桥址。最初选址时,选在大北门河床最窄处。如果这样,铁路将从襄阳古城中间穿过,将襄阳古城分割成两半。襄阳地委、专署不同意这个选址方案,桥址最后又定在了长门附近。 1965年12月,铁道部决定由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处重新勘测设计襄阳(襄樊)汉江大桥桥址。在现场勘测中,勘测组发现长门桥址北岸拆迁房屋较多,桥址中线正好穿过颇具少数民族建筑风格的襄阳(襄樊)市二中教学楼,拆之可惜。如果将桥址上移70至80米到杨家巷附近,不仅可以少拆4000多平方米的房屋,保留教学楼,而且更有利于放置桥墩,所以勘测组将杨家巷附近推荐为桥址并得到铁道部批准。后因战备需要先修襄渝铁路,汉江大桥设计工作暂停。 1968年9月,襄阳(襄樊)汉江大桥设计工作恢复,铁道部将其定为铁路双轨专用桥。由于襄阳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修公路桥以方便生产和生活,大桥工程局对修铁路、公路两用桥和单修铁路桥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用桥方案造价虽高约350万元,但是再建一座公路桥是不合算的,所以将铁路、公路两用桥方案上报,得到了铁道部和武汉军区的批准。 大桥的外形设计借鉴广州珠江大桥,即铁路在中间、两边过汽车;正桥跨度借鉴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设计了正桥面宽22米,中间双轨铁路桥面宽10米,两侧各5米汽车道和l米人行道的方案。郭俊杰等人认为公路桥面和人行道太窄,即提出公路桥面各增宽一米,人行道增宽半米的要求,但最后上级部门只批准将人行道各增加半米,钢拖架相应增高半米。 当时任鄂豫两省三线建设总指挥、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孔庆德将军在汉江大桥建设工地上还留下了一个故事:一天,将军到大桥工地视察,询问工程人员:“什么时候可以拿出图纸?”工程技术人员回答:“需要半年。”“不行,只能一个星期。”“半年都够呛。”“襄阳(襄樊)汉江大桥比武汉长江大桥还长吗?”“要短一点。”“你们有没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有。”“你们照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把桥长减一点下来,需要多长时间?”技术人员无言以对,5天就拿出了大桥图纸。 全民动员建大桥 拆迁是大桥建设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当时市区的住房很紧张,已经腾出很多房屋让拆迁户们暂时居住,还要为3000多名工人准备临时住房,怎么办?市区有20多个单位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将办公室、食堂、仓库腾出来让工人住。 市区各单位对汉江大桥的修建也是全力支持。夜间施工,缺灯泡,市五金公司的灯泡卖完了,他们得知市工程队的灯泡还没用完,就主动和工程队商量,工程队很快就将灯泡送到工地上;红旗研究所听说工地缺水泥、电线杆,就主动运来让大桥工程指挥部先用;襄樊监狱听说大桥建设需要七八种工具钢,马上打电话给大桥工程指挥部,让他们派人来挑。 随着工程进展,水下开工时间越来越紧,三条工作船和导向船因枯水被搁置在襄阳东津镇附近的河滩上,如果请求丹江水库放水,时间已来不及了。正在紧急时刻,市航管局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开会讨论,连夜组织突击队,抢修了待修的四艘拖船,开赴现场,硬是用人工挖、手扒和轮船拖的方式,奋战了三个多小时,使全部船舶按时到达了工地,保证了水下作业及时开工。 襄阳人民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汉江大桥的建设中。据资料显示,汉江大桥开工以来,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最多时超过万人,最少时也有二三千人,从80多岁的老人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建桥期间共有55万多人次参加了义务劳动。这种火热的场景就连来工地参观的人都被打动了,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义务劳动的行列。 不仅襄阳人民全力支持汉江大桥的建设,外地的单位也在为大桥的建设日夜奋战。大桥需要的钢梁由铁道部山海关桥梁厂提供,按常规襄樊要到1970年才能和钢厂签订供应钢材合同。1969年10月,桥梁厂领导看到了大桥建设的情况,得知大桥在1970年元月底就要架梁。桥梁厂立即决定,除援外任务外,一切为襄阳(襄樊)汉江大桥的建设让路。在钢材未进厂的情况下,桥梁厂先动用了暂时不用的枝城长江大桥钢材,全厂干部工人日夜加班赶工。 197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当晚,郭俊杰和襄阳(襄樊)市有关部门组成的慰问小组赶到山海关桥梁厂,看见车间灯火通明,工人的家属送来饺子,工人吃饭的时候,家属就在一旁帮忙擦拭钢材上的锈迹,场面非常感人。 献计献策保质量 襄阳(襄樊)汉江大桥修建的时候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用郭俊杰的话说,那是“买一斤铁钉都很困难”的时候,虽然大桥建设有时间要求,但也不能忘记质量,建设者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为国家节约资源。 大桥三号墩位于河道深处,施工全是水上作业,工作船需要地锚固定。汉江大桥原设计是按南京长江大桥的要求,需要24个钢筋混凝土锚。老工人彭洪涛认为这里水浅、流量小,又是枯水季节施工,不需要那么多锚。他一面向老水手请教,一面同技术人员分析水文情况,提出减少锚的方案,最后只做了7个锚,为国家节约钢材4200公斤,混凝土52立方米,劳动力320个,提前工期十多天。 抛锚定位没有定位船,怎么办?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大胆提出用400吨铁驳代替定位船抛锚的意见,使工程进度提前了半个月。他们还打破了夜晚、雨天不能定位的惯例,顶风雨连夜奋战,顺利完成了准确定位任务。 从1969年11月10日到1970年4月5日,大桥建设者们解决了很多难题,顺利完成了最困难的三号桥墩建设任务。 未来展望襄阳(襄樊)汉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襄城、樊城两城摆渡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建成的公路桥桥面过窄,行车拥挤,维修不便。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江大桥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区日常交通的需要。 1992年5月1日,在汉江大桥建成22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长虹大桥在不远处落成通车,汉江大桥终于结束了“孤单”的历史。然而,汉江大桥在市区交通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襄樊市汉江大桥养护管理中心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汉江大桥的日交通流量仍占市区的40%。 30多年过去了,汉江大桥不可避免地显出了“老态”。2007年8月10日,市汉江大桥养护管理中心在大桥两端上下桥处设置了“限制10吨以上车辆通行”的警示标志。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汉江三桥建成通车后,汉江大桥上行驶的车辆会更少,但是,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无论我们再建多少座现代化的桥梁,它永远是襄、樊两城之间的“第一桥”。 仙桃汉江大桥仙桃汉江公路大桥,是仙桃桥梁工程的奇迹。它是湖北省随(州)赤(壁)高等级公路跨越汉江的一座特大桥梁,是湖北省交通建设“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大桥起点于仙桃市境内318国道,终点为天门市多祥镇周家湾,路线全长 11.6公里。其中汉江公路大桥全长1.478公里,仙桃岸接线1.412公里,天门岸接线 8.71公里。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PC斜拉桥,桥面宽23米,双向四车道,巍然矗立,成为仙桃一大景观。据《仙桃汉江公路大桥大事记》记载,大桥“公元二00一年一月十八日破土动工,用三年之时,耗三亿之资,举全市之力,集大众之智,建设者殚精竭虑,施工者茹苦含辛,终于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竣工通车。” 沙洋汉江大桥沙洋汉江大桥俗称沙洋大桥,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东部。 沙洋大桥跨越汉江,是汉宜公路的组成部分。东连武汉、西达宜昌。此桥乃湖北特大公路桥梁之一,共四十二孔,长1818.5米,宽十二米,主桥长792.7米,上部为为预应力连续箱梁,最大跨径111米下部为深水沉井基础,全桥共浇筑混凝土四万余方,投资3259万元。 沙洋大桥由交通部和湖北省交通厅合资修建,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由交通部第二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1981年7月1日全面开工,于198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沙洋大桥的修建,改变了江汉平原的交通,改善了鄂西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物资运输以及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战备也具有重要意义。过去途径沙洋轮渡的车辆,一般情况下,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遇到节假日或者大汛水灾,过江需要的时间就无法预测。现在汽车过汉江大桥一般只需5~6分钟。 沙洋大桥的修建,促进了汉江两岸的城镇化建设。过去大桥东端,沿路没有一户居民,现在的桥东汉宜公路两旁,兴修了近两公里长的小洋楼,而且热闹异常,逐渐形成集市。甚至有人把其称为繁荣开放的“小香港”。大桥的西端,是新兴的沙洋县城,过去曾有人说,你在沙洋走一天,不知道哪里是沙洋的正街。说的是沙洋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和街道。而今的沙洋城区,汉津大道、平湖大道、洪岭大道,交通路、荷花中路、长林路、北环路、沙马路等扩建、兴建的大街纵横交错,构建出一座新兴园林城市。 沙洋大桥的修建,给江汉平原的人民进行了一次破除迷信、相信和依靠科学、人定胜天的科普知识教育。由于汉江沙洋段全是流动泥沙,地质复杂,据说1942年日军攻占沙洋,占领宜昌后,为了长驱直入四川和重庆,保障军需,计划在沙洋建桥,多次进行过勘探。但因地质复杂,而放弃了建桥方案。因此,在民间流传着沙洋不能建桥的传说。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科学,难不倒建设者们。因此有人说,大桥的建成,是湖北、也是全国交通史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丰收的大喜事。 1985年7月1日,长达1818、5米的汉江公路大桥被装扮的分外妖娆。清晨,荆门、钟祥、天门一市两县的3万多群众潮水般涌向大桥两端,通车典礼仪式在大桥西端沙洋镇上举行。交通部副部长王展义和省市有关领导郭振乾、谢威等出席了大桥竣工典礼仪式。大桥西端现场人堆人,沙洋镇的大街小巷,好几个商家铺店的店门被挤破,人们欢呼雀跃,人们翘首相望,等待着“通车”的那一刻。 上午9时左右,副省长郭振乾、交通部副部长王展义讲话。10时许,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进先为通车剪彩。随后,近80辆检阅车、40辆彩车满载着喜庆人们、敲锣打鼓、鸣炮奏乐,驶上大桥沙洋人民盼望已久的沙洋汉江公路大桥胜利通车。 沙洋大桥通车后的第二年,给沙洋带来了巨变。经国务院批准沙洋建立市辖县级行政区。1998年又撤区设县。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沙洋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沙洋因汉江而兴,大桥因经济发展而建,也将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正是: 滔滔汉江水,源远流长,滋润万物,见证历史,沙洋历沧桑,八大重镇誉荆楚; 巍巍沙洋桥,跨东经济,谱写新篇,古镇换新颜,兴工富县绘蓝图。 岳口汉江大桥随岳高速公路在天门市岳口镇跨过汉江,故此桥称岳口汉江大桥,为随岳中高速公路11标,是湖北省内跨汉江最大的一座特大桥,也是随岳中高速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岳口汉江大桥总长8961米,具有工程规模大、工期要求紧,主桥墩施工难度大,施工工序复杂的特点。2005年9月,大桥局股份公司承建该项目工程。 首尔汉江大桥汉江大桥(The Han River Grand Bridge),汉江上的第一座现代桥梁。 它是连接龙山区汉江路和铜雀区本洞的桥,宽36.8m,长1,005m,是跨越汉江岛的汉江最早的桥梁。以前曾称为汉江公路桥、第一汉江桥,1984年11月7日为了与路名汉江路一致,将桥名改为汉江大桥。 汉江大桥的公路桥于1916年4月开始架设,在桥架基础工程开始一个月后的5月27日,举行了开工仪式。之后经过19个月的施工,于1917年10月竣工。当时建成的桥宽7.7米,中央车道4.5米,左右辅道分别为1.6米,与陆地连接的部分筑有堤坝,实际桥梁长度629米。并架设路灯,成为汉城市民散步的地方,往来于此散步的人流不断,而投江自杀的也随之增加,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在桥栏杆上悬挂了“请留步”字样的标语。 最初的汉江公路桥因狭窄不稳固,被毁于洪水,后来1930年和1938年曾两次施工,但在6·25战争时,为了阻止北韩南下而将其炸毁,后来又重新进行修复。1981年,在原来的汉江公路桥下游, 修建了与以前相同的6孔拱桥,又在上游架设了19孔的平板桥,桥梁扩大了2倍,名称改为汉江大桥。这座桥梁作为建设部国土1号线的汉江横断桥梁,是名符其实的大韩民国首都汉城的门户,是与我们民族一同走过喜怒哀乐的历史见证。 十堰将军河汉江大桥2006年5月28日,被誉为“楚天汉江第一桥”的十堰市将军河汉江大桥正式通车。 该桥位于郧西县与郧县交界的将军河口上游,是汉江进入湖北境内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该桥全长350米,宽12米,最大跨度为110米,两端接线长636米,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该桥总投资3667万元,于2004年2月26日开工建设。 郧阳汉江大桥郧阳汉江公路大桥位于209国道线上,郧县城关旁,它飞跨汉江,沟通南北。该桥于1990年11月7日开工,1994年1月28日建成通车:该桥属地锚式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主跨为414米(比95年落成的武汉长江二桥的400米主跨还长14米),全长为586米,桥宽15.6米,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采用宝石型空心索塔,双索面空间“人”字扇形斜拉索,索塔高108.5米。该桥设计先进,构思新颖,造型轻巧、美观,当时在同类桥梁中,堪称亚洲第一、全国之冠。此桥是交通部科技进步“通达计划”项目和湖北重点工程,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原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生前分别亲笔题写了桥名。 安康汉江大桥这座桥于1978年7月开工,1982年12月全桥建成通车。运营期间技术状态良好,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这座桥总长542.08米,有2个桥台、10个桥墩和4个支墩。最大墩身高64米。主跨部分为钢箱形斜腿刚构,桥的安康一侧为4孔23.8米预应力混凝土梁,坝址一侧为4孔31.7米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跨部分钢梁以56+64+64+64+56米分跨,共长305.1米。斜腿支于中部 3×64米的1/3处,腿长76.4米,倾角42°53′,横向分成两肢,以6:1坡度向两侧撑开,两肢之间有6根横杆相连,底部设铰,支承在支墩上。 蔡甸汉江大桥蔡甸汉江大桥为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汉市西部城市外环公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全长1607米,由双向四车道国道主干线和两车道农用道分离式两幅并行桥梁组成,主干线宽28米,农用车道宽8米,主桥孔跨布置为110+180+110米,主跨为180米的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型连续刚构。工程造价约1.4亿元,2001年通车。”蔡甸汉江大桥施工监测监控及技术研究“科研成果目前已由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 1999年蔡甸桥北工业区被推荐申报湖北省交通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 1999年蔡甸桥南、桥北工区、后官胡桥工区被批准为省京珠指挥部首批青年文明号争创单位,是所有创建标段中获此称号最多的标段。 2000年蔡甸桥北工业区被推荐申报湖北省省直单位青年文明号单位。 汉川汉江大桥汉川汉江大桥:全长967.06米,主墩为双壁墩身,2.5米钻孔灌注桩,主跨142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截面连续梁,两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部优良工程奖,1997年建成 。 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位居第四,其立桥支座采用了 4500 吨大型盆式橡胶支座,吨位居国内同类桥梁之最;在施工中先后完成了“程控无平衡重全液压挂篮”、“大跨径连续箱梁预应力筋施工工艺研究”等科研项目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采用无粘接预应力技术,攻克了”箱梁竖向预应力灌浆难“、”采用高效减水济配置箱梁现浇高强早强混凝土“、”支架现浇革新为悬浇施工“、2.5米大孔径桩基施工”等技术难关。创造了汉江上“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建桥新记录。 汉中汉江大桥一九六五年七月,汉中地市党政领导重视,批准修建汉江大桥,投资一百五十万元,同月二十日开工,施工期间,多雨少睛,至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竣工。桥长四百三十九米一十厘米,宽六米五十厘米,共二十六孔,两边人行道不在宽度内。工期实际不过七个月。汉中汉江第一座大桥通车典礼时,人民兴高采烈,观众过万人,掌声震天,赞不绝口。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浩浩洪水几乎接近桥面,桥柱仍安如磐石。 2006年,汉江大桥迎来了一次彻底的整修,上面许多破损的地方被修理完好,汉江大桥焕然一新。 丹江口汉江大桥汉江大桥桥址位于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下游2公里处,右岸与丹江口市区水都大道、汉江大道交叉口相接,左岸同人民路、沿江大道交叉口相连。正桥全长1127.6米,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二级,双向四车道,路面宽19米,车行道为15米。工程概算总投资1亿元,设计工期18个月,是汉江上游较大的一座桥梁。 丹江口汉江大桥大桥是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的配套工程和重要施工通道。同时,该桥使丹江口城区汉江左、右两岸连为一体,将促进丹江口市新城区开发。 钟祥汉江大桥湖北省级公路皂当线上的特大桥梁。1990年10月28日正式奠基,1993年11月18日竣工通车。江泽民题写“钟祥大桥”桥名。桥梁总长1584.73米,宽12米,建成后实际造价5650万元。大桥宏伟壮观,造型简洁流畅,下建9座桥墩,上筑混凝土预制横梁,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使用寿命50年、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湖北钟祥汉江大桥,仅运行10年便成为“危桥”,2005年9月不得不拆除重建,过往车辆不得不由汽渡船摆渡过江。 老河口汉江大桥坐落在汉江中游316国道老河口市境内,建成于1980年5月14日,是老河口市跨汉江联接谷城,勾通鄂西北山区公路网的一座重要公路桥梁。 为改变鄂西北山区的交通面貌,1976年4月26日,交通部等四部委联合行文,将老河口汉江大桥列为该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4月30日,交通部以老河口大桥作为光(化)房(县)公路改善的配套工程下达任务书,并确定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勘测设计,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 老河口汉江大桥全长1999.792米。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0年5月竣工通车,成为汉水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蜀河汉江大桥蜀河汉江大桥位于陕西省旬阳县以东55公里处的蜀河镇,桥宽12米,全长314.70 米,主桥上部结构为2孔跨径120米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悬链线哑铃型肋拱,矢跨比1/5,1998年6月建成通车。设计荷载汽车-20;挂车-100。 蜀河汉江大桥位于国道316线K1784+500处的蜀河镇,是连接汉江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建设初期,因工程资金不足,刚开始先搞群众集资,然后请求立项扶持,解决了汉江两岸的交通问题。 武汉的汉江大桥武汉江汉一桥——江汉桥武汉江汉一桥于1956年建成,北连汉口汉正街,南接汉阳古琴台,是汉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桥梁。该桥全长322.37米,主拱跨度为87.37米,桥面宽25.5米,设四车道。其上部结构为钢桁架拱,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钻孔桩基础。 武汉建造的第一座汉江公路桥。故又称江汉一桥。北起汉口武胜路,南接汉阳鹦鹉大道。为公路专用桥。全桥八墩七孔,长322.37米,宽25.5米,1956年1月1日建成通车。1986年12月28日起对原桥墩、台加固后,将原桥面全部扩为机动车道,上下游两侧各加建一座慢车道桥。1988年5月8日建成,从此结束30多年"自行车过江汉桥必须推行"的状况,缓解了机动车过桥堵塞现象。 武汉江汉二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是跨汉水的第二座城市公路桥梁,位于汉口建一路、汉阳郭茨口处,是一座中孔为135米,两边各有4孔32.9米和一孔83.95米共11孔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桥长566.2米,桥面全宽26米,双向共四车道净宽25.5米,两侧人行道各为2.25米。桥上可以通行汽—20重车和100吨大型平板车,在重车道上还可行走150吨大型平板车。是同一时期武汉地区桥梁主跨度最长、承载力最大、桥面最宽的钢筋混凝土桥。于1978年4月建成。2010年全桥进行拓宽工程,变为六车道。 武汉江汉三桥——月湖桥月湖桥是武汉市建造的第三座汉江公路桥。又称江汉三桥,前用名 隆汉大桥,通用名月湖桥。位于汉阳江大道和汉口硚口路之间,总投资3.06亿元,全长1570米,桥式为独塔不对称扇式密索预应力砼箱斜拉桥。主塔高110.5米,主塔位于汉阳,塔型高耸挺拔,显示出一种直指蓝天向高空伸展的动势;主跨232米,是国内首创;桥面净宽18.5米,设四车道及人行道。199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北起汉口闹市区,连通汉正街商业区和武汉琴台大剧院,缓解了江汉桥、知音桥的交通压力。2000年获国家设计铜奖。 武汉江汉四桥——晴川桥晴川桥武汉市建造的第四座汉江公路桥。又称江汉四桥。因红色桥 拱,亦称"彩虹桥"。位于汉口集家嘴与汉阳南岸嘴之间,紧邻汉江入长江口处。桥长989.75米,主跨302.93米,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一跨过江。两端通过四条匝道与汉口沿河大道和汉阳汉南路相接。为国内同型桥中跨度最大、结构最新、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大桥于1997年12月20日开工,2000年底建成通车。与龟山、南岸嘴、龙王庙形成倚江景观带,对汉江两岸交通、流通和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武汉江汉五桥——长丰桥武汉长丰桥是武汉城区汉江上的第五座公路桥,也是武汉市三环线西段跨越汉江的一座特大桥梁。 武汉江汉六桥江汉六桥是武汉城区的第六座汉江大桥,连接硚口古田二路和汉阳琴断口,将于2011年内开工建设。该桥按双向8车道设计,长约580米,主跨195米,接线桥长385米。江汉六桥建成后,不仅能减轻武汉三环线、318国道的交通压力,而且能在硚口、江岸、江汉、东西湖和汉阳5个区之间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将5个区的工业园区连接起来,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