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归义賨邑侯 |
释义 | “汉归义賨邑侯金印”方形,驼纽,高2.5厘米,边长2.3厘米。字体为汉篆阴文。符节印玺,年代为西汉。查汉龙网(印玺),可见此金印图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奉节县南岸甲高坝双河口农民耕地时,从地中掘出一个大铜洗(形似浅盆,古代的盥洗用具),洗内装有“汉归义賨邑侯金印”一颗,汉五株钱万余枚。县廪生刘家佑(字保卿)得知后,以数斗米换得。解放后,此金印被重庆市博物馆收藏,现该金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35年编写的《云阳新县志》卷22记载了此事。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等书均记载了此印。 邓少琴在《巴蜀史迹探索》中指出:“汉归义賨邑侯金印”是地方文物中极富有研究性的珍品。“賨义侯”三字,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率种落,举巴夷、賨民来降,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又《通鉴》卷六十七云:以任约为巴郡太守,与此作袁约异。胡三省注《通鉴》云:“板楯蛮渠帅有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此所谓七姓夷王也。其余户岁入賨钱口四十,故有賨(邑)侯。”又《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胡、濩皆享万户之封,……胡、濩子弟部曲将校为列侯,将军以下千有余人。”《华阳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年,魏武以巴夷杜濩、朴胡、袁约为三巴太守。”任乃强注:“袁约所居,疑在朐忍县界。”任乃强认为,“汉归义賨邑侯金印”属“曹操所颁给三賨王印”。 “汉归义賨邑侯金印”谁颁发的,什么时候颁发的,现在尚无资料证明。邓少琴认为,金印“归义”二字与《后汉书.笮都夷传》有关:汉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旄牛徼外白狼夷率种人十七万口,归义内属,诏赐金印紫绶,小豪钱帛各有差。”但他同时指出,“就印文来说,印的颁发,可能时间还要早些,可能沿用旧名而加以承认”。笔者认为,汉归义賨邑侯恐怕与位于今天四川天全县旄牛道的笮都夷无关。 “賨”, 巴人的他称。《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賨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秦并天下,(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于巴地置巴郡。以巴氏为蛮夷君长。)薄其税赋,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 据徐中舒在《论巴蜀文化》解释: 巴被秦灭后,“代之而起的并不是秦国的郡县制,而是南郡以西的巴濮族与阆中周围的姬姓巴族的氏族制或家族制的大姓统治。这样的政权,也必然要在秦国的卵翼下,才能够存在。他们必须向秦国缴纳贡赋,因此这些部族也就不再称之为巴了。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名称。” 任乃强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也说:“百濮中,已接受郡县统治,承纳口算,任赋役者,汉族官吏以赋名名之,曰賨人。其人最先接受范目(高祖为汉王时,范目为阆中慈凫乡侯)招诱,从汉王定三秦。因立賨赋之制,……。其后援之而进受封建赋役者益多,遍及于三巴地面,皆賨。”依上说,汉归义賨邑侯金印可能是高祖为汉王时颁发的。 “汉归义賨邑侯金印”在奉节境内发现,是因为巴人在楚人的一再进逼下,退守阆中,退出江州(今重庆)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地区后,避处于宕渠(今营山县)及鱼复荒僻的山区。秦至南北朝时期,仍有賨人活动在这一带。 至于“汉归义賨邑侯金印”记载于云阳县志,恐怕与当时巴郡王袁约居朐忍县界有关,与当时固陵郡治云阳有关。东汉至三国时期,巴郡分郡、改郡较为复杂,如曹操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封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袁约为巴郡太守。建安二十一年,刘备将江关都尉及宜都的巫和北井立为固陵郡。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改固陵郡为巴东郡(章武二年郡治鱼复);原江州巴东郡改为巴郡;巴西郡仍以安汉为中心。 宗人(板楯人)本信道巫(板楯人鹖冠子著有道家之书)。汉光和七年(公元134年),巴郡张修以“五斗米道”组织起义,賨人多从之。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益州牧刘焉欲事割据,命五斗米道首张鲁(时任督义司马),张修(时任别部司马)攻取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几近三十年。鲁自称“师君”,以教中“祭酒”管理行政,各地均设义舍,置“义米”、“义肉”以赈流亡。巴夷王、賨邑侯率被战乱者数万户至汉中归顺,其中多为賨民(板楣人)。(《中国文化史年表》)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张鲁以刘璋暗懦,不复承顺,袭别部司马张修,杀之而并其众。璋遣中郎将庞羲击之,不克。璋以羲为巴郡太守,屯阆中以御鲁。羲辄召汉昌賨民为兵,并遣吏程祁宣旨于其父汉昌令畿,索賨兵,畿不从。璋擢畿为江阳太守。(《资治通鉴·汉纪》)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张鲁闻阳平已陷欲降(曹操),阎圃日:“令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賨邑侯),赴朴胡(賨七姓王),与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鲁乃奔南山,人巴中。操遣人喻之。 张鲁、李虎率寅民(板楣人)投曹杜濩,朴胡率賨民(板楣人)附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取汉中,张鲁出降。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賨人李虎率五百余家归之,操拜李虎为将军。 张鲁之走巴中也,黄权言于刘备日:“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备乃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忆降(曹),权遂击朴胡、杜濩、任约(賨邑侯),破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巴七姓夷王朴胡、赉邑侯杜濩、任约各率巴夷、贫民(板檐人)附汉。刘备鉴于巴西多事,又为拒曹要地,乃升宕渠县为宕渠郡,领宕渠、宣汉、汉昌3县,郡理宕渠县为“宕渠侯国”。分封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侯,皆列封侯。“汉归义賨邑侯”篆刻金印,今存重庆市博物馆。(参见《资治通鉴》《中国文化史年表》《渠县县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