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
释义 | 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占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信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历史意义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到闭政策,大举对外经商交往。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距离东南亚最近,又可绕着海边行船,安全可靠。所以,这里就成为中国汉代海上对外经商交往的最早港口,成为整个汉朝的重要口岸,现代人称之为"海上丝路始发港。 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 文献记载国内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南海、印度洋上的航路第一个较完整的记录见于《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船行可二月,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国外古罗马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普林尼(公元23-79年)所着《自然史》说,罗马恺撒时代今斯里兰卡岛的拉切斯等四人从海道出使罗马,据拉切斯对罗马人说,他父亲曾亲自到过中国。还说中国和罗马都与斯里兰卡有直接往来。普林尼还介绍说罗马贵族"投江海不测之深,以捞珍珠"。罗马贵族把珠宝除留给自己享用外,还以它们"远赴赛里斯(中国)以换取衣料(丝绸)"。"据最低计算,吾国(指罗马)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者不下一万万赛司透司(Sesterces)。"只有多次海船往返,才能把大量丝绸运至罗马以换取"奇石异物",才能达到一亿赛司透司的贸易额。 遗址现状遗址研究据湛江图书馆提供资料,徐闻位元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距海南最近,也是当时距东南亚最近的地方。近年来,这一带挖掘出大量汉代遗址,包括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在华丰村一带还发现汉墓200多座及大量汉代物件,证明当时此地比较繁荣。专家们认为,徐闻在汉朝时期文化生产水准比较高,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是当时通向东南亚的海上出口,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出土文物。 目前,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开发专案组已将徐闻县海上丝绸之路归入中国南海丝绸之路中,争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徐闻县也抓住这个大好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架构热带海洋产业带、农业带和中国大陆最南端滨海旅游城市三个发展方向,将之建成世界性的文化景区。 广东湛江徐闻县海岸线曲折绵长,东西南三面碧波环抱,多沙洲港湾,舟楫之便使之自古就成为南海良港。 日前结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上,近百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香港等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对广东徐闻进行实地考察,就“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考古、考察遗址和文物及多学科的论证,徐闻是西汉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 徐闻在汉朝时期文化生产水准比较高,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是当时通向东南亚的海上出口。考古挖掘出的大量汉代遗址,包括汉墓、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证明当时此地比较繁荣。 发展机遇目前,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开发专案组已将徐闻县海上丝绸之路归入中国南海丝绸之路中,争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徐闻县也抓住这个大好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架构热带海洋产业带,架构热带农业带,架构中国大陆最南端滨海旅游城市架构三个发展方向,将之建成世界性的文化景区。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节徐闻的民俗文化艺术节是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周年中国系列活动之一,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庆祝活动会选择在徐闻举行?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且徐闻本土文化、原生态文化丰富,文化资源和原生态文化保护得很好。在徐闻始发港遗址南山港一带,发现有200多座汉墓及汉代生活遗址,汉砖、汉瓦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还有保存完好的中国最早航标灯座、航海八卦定位仪、侯官神座和龙泉古井等古迹。 一位加拿大游客说:“这里给我的印象很好,这里的人们很有激情,文化很丰富。前几年我已来过,现在的徐闻变化很大,与前几年大不相同。”徐闻民俗文化包含有红土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珠江文化、闽浙文化、西江文化等多种文化,当地通过民俗文化艺术节,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特点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如果把它放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去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化现象其实是某个民族生活经历和心理经历的体现。汉朝时,生活在徐闻县的古越族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瘴气笼罩,猛兽出没,雷鸣电闪,狂风恶浪,加上汉武帝“平南越”遗下的余悸,中原移民的迁徙,海外民族的信息,这种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古越族文化的多重性因素。 (一)开放性。开放性表现在古越人在航海中,不仅吸收了海外民族的文化,而且与中原地区的多种文化形成交流。 (二)抗拒性。文化的抗拒性主要表现在生存方式的文化冲突。古越族在开放性地接纳海外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同时,在生存方式的层面,本土文化又跟这些文化发生冲突,这就是文化的抗拒性。 (三)兼容性。不相容的文化在经过一番相互抗拒之后,逐渐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空内,彼此联系、渗透、互补和共生,从而构成文化内部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文化之间的兼容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