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旱蒿
释义

旱蒿半灌木或小半灌木。一般高10—20厘米,最高可达30厘米,主茎近基部短粗,强烈木质化;树皮呈解索纤维状剥裂,褐色或灰褐色;由主茎上分出多数当年生枝条,灰白色,枝下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密被绢状长柔毛。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 旱蒿

种拉丁名: ArtemisiaxerophyticaKrasch.

种别名:

形态特征

叶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小裂片条形,两面密被贴伏的绢毛。头状花序钟状或近球形,直径3—5毫米,下垂或倾斜,在枝端排列成狭窄或扩展的圆锥状;个花黄色,管状;花托凸起,有长柔毛(图120)。

地理分布

旱蒿分布不广,在我国仅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最北部、伊克昭盟西北部、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大部)、宁夏北部边缘、甘肃西北部、最西分布点止于甘肃马鬃山;在国外,蒙古南部戈壁地区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旱蒿是强早生植物。主根较短,侧根平展发达,根幅可达100厘米以上,利于吸收荒漠或半荒漠地区少量降水。当年生枝条的多少,常因前一年秋季降水多少而异。前一年降水少或当年雨水来得迟,则枝条萌发量显著减少。强烈干旱会使一部分萌动芽处在“休眠”状态。旱蒿外貌和冷蒿很相似,但冷篙茎枝木质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旱蒿可以看做是冷蒿在更干旱地区的替代种。旱蒿集中分布在我国荒漠地带,适应降水幅度为50—180米。在蒙古高原中部,它稍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那里它的高度和木质化程度较低,而在荒漠带它可以长成高达30厘米的半灌木。对土壤基质要求较严,喜疏松的沙质土壤,表土覆沙长势最佳,也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砂砾质化,但对粘质或盐碱化土壤则避之。旱蒿很少单独形成草场,多与其它荒漠灌木混生在一起,成为伴主种或次优势种,较常见的草场类型有沙蒿一旱蒿、绵刺一旱蒿、泡泡刺一旱蒿等。在荒漠草原带它出现在砂砾质和沙质小针茅草原。物候期:4月中旬萌动,5月上旬展开小叶,下旬即可见到萌发出的新枝条,7月底或8月初为生长旺季,开始开花,花期延续到9月上旬,而后为果期,头状花序一直保留到10月上旬,霜后,叶片脱落,冬季在细枝上仍能保留一些短缩的营养枝,残留较好。

饲用价值

饲用特点和冷蒿相似,故有戈壁上的“冷蒿”之称。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喜食,牧民认为牲畜吃了旱蒿,春季有恢复力,夏季有抓膘、催乳,冬季有保暖御寒等作用。春季早蒿萌动较早,是牲畜最先吃到的新鲜饲料,夏秋季花序和果实均含养物质(表120)牲畜十分喜食;冬季短缩的营养枝,能保持一定鲜嫩状态,是牲畜难得的饲料。在各种家畜中,以羊、马、驼采食最高,牛稍次之。羊四季喜食,夏秋食其花序和果实,冬季食嫩枝,几乎达到嗜食地步。骆驼也非常喜食,马则沿着木质化的主茎,把当年枝啃食掉。旱蒿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局;能适应荒漠、半荒漠的恶劣自然环境。可试验引入栽培,用以改良沙质荒漠和沙化草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