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寒峡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寒峡》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寒峡① 行迈日悄悄②,山谷势多端③。 云门转绝岸④,积阻霾天寒⑤。 寒峡不可渡:我实衣裳单⑥; 况当仲冬交⑦,泝沿增波澜⑧。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⑨。 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⑩。 作品注释①寒峡,地名。 ②迈,远行。寒噤不能说话,所以只是悄悄地走。 ③此句是说山的形态变化多端。 ④云门,指峡口。转出峡口,又逢绝岸。绝岸,陡峭的岸。 ⑤积阻,重山叠嶂。黄生云:“积阻之气,至于霾天,著此一句,寒峡方显。”按此句写峡中之阴森。 ⑥单,单薄。一不可渡。吴瞻泰云:“一实字,哀诉如闻。‘听猿实下三声泪’,亦妙在实字。” ⑦仲冬交,快到十一月。二不可渡。 ⑧泝,音诉,与“溯”同,沿水逆流而上。沿,缘水而下。仲冬风急。所以说“增波澜”。冬天又傍着水走,更冷。三不可渡。 ⑨这两句写寒峡的荒凉。上句,蔡梦弼的解释是:“谓寻火烟,乃得野人与之语,则知路少行人也。” ⑩殳,音殊,兵器。免荷殳,是说可以不去当兵打仗。这时所有的壮丁乃至妇孺老弱都被征调,所以杜甫有这种话。这两句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祖税,名不隶征伐”的意思相同。杜甫的眼睛总是向下看的,总是注视着人民生活,因此觉得人民比自己更苦。这在他的思想感情上是一种提高。也确是一种安慰。 作品简析这首古诗是杜甫由秦州往同谷所作的纪行诗。在这首写山川跋涉的纪行诗中,杜甫仍不时流露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