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延文
释义

韩延文,女,1966年出生,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韩延文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6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等

代表作品:《生命之火》等

个人履历

1979年进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二胡专业,1985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师从于系主任郑肃兰教授、198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在辽宁电视台录制了个人演唱专辑,同年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至今,期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学习并毕业。 在文化部考核中,声乐专业排名第一,并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为多部电视剧、艺术片录制主题歌。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及全国各地重大文艺演出、并多次参加“心连心”重走长征路等大型公益性慰问演出,199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成为当时文化部直属院团中最年轻的一级演员。

1994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生命之火》

主演歌剧

韩延文曾主演歌剧《白毛女》、《江姐》、《原野》、《将军情》、《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洪湖赤卫队》等多部歌剧。

获得荣誉

其中因主演《白毛女》中“喜儿”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第四代“喜儿”,主演《江姐》中“江姐”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主演《小二黑结婚》中“小芹”获全国歌剧调演演员特别奖,主演《原野》中“金子”并作为中国歌剧首次在欧洲上演,在德国演出获得成功。曾作为祖国大陆首个艺术家代表团成员之一访台演出成功。

艺术成就

韩延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歌唱家,曾获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全国首届民族声乐“歌王歌后”大赛歌后奖,入选全国首届民族声乐比赛十佳歌手,获全国每周一歌评选金奖,在中国民族声乐比赛和中央电视台电视歌手大奖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十三次获奖。

韩延文的演唱甜美、亮丽、热情奔放。由于受过严格的声乐训练和正规美声训练,使她的声音通畅、甜美而富有表现力,能自如地驾驭较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她的演唱声情并茂,很有激情和感染力。

韩延文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多次参加了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及全国各地重大文艺演出,作为大陆首批艺术家代表团成员之一,首批访台演出并获得成功,并多次赴德国、瑞士、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访问演出,深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并在北京、沈阳、日本大阪分别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个人经历

韩延文6岁时,妈妈带着她去朋友家拜年,她唱的“拜年歌”打动了一位叫刘杉的叔叔。作为辽宁歌舞团的琴师,刘杉对小延文的“音准”十分赞赏,高兴地收下她做二胡弟子。站起来还没有二胡高的小延文聪慧过人,妈妈陪她学琴记录下来的曲谱,她瞄上几眼就学会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按照自己的天性做事无所谓刻苦,即便小延文清晨5点起床,为不惊扰邻居而降低音量——在胡琴的蛇(琴)皮与马尾(弦)之间夹一杆铅笔。

从孩提时代开始学琴,到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器乐系毕业,10年辛苦不寻常,作为民族特有的具有歌唱性的乐器,二胡已融入韩延文的艺术生命中,并对她的歌唱事业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

小故事

1985年,附中毕业的韩延文被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破格免试录取。从附中学习民族器乐转行到大学学习民族声乐,补课是免不了的,为追上其他学生的进度,就得加班加点。一上午的课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韩延文和辅导老师买两个烧饼充饥,继续下午的教学。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从课外书中所得到的启迪常常大于从课本中所获取的。在大学及读研究生时的学生时光令韩延文难忘,问她对哪本书印象最深,她的回答不带半点犹豫:“是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翻译)”。这部对所有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而言的一本励志“圣经”,让韩延文获益匪浅。

在韩延文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履历表中,她始终是班级和年级中的学习尖子,考试总得第一。成为专业演员后,每当她参加团里的业务考试,往往会因为答错了一道题而手心出汗,面颊绯红。正因此,她1996年在文化部直属院团民族唱法业务考核中获得了总分第一名。

“舞台,可以让我淋漓尽致地释放和宣泄内心的情感,演唱歌剧,让我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音乐的快乐无可替代。”韩延文不掩饰她对音乐的热爱,她就像一块“金子”,在歌坛闪光。

1989年,韩延文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一个大舞台展现在眼前,韩延文将全部的感情和精力都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不知疲倦。

1997年,她随上海歌剧院一同赴德国和瑞士演出,将中国原创歌剧《原野》首次搬上欧洲舞台,扮演女主角“金子”的韩延文成为第一位在欧洲演出歌剧的中国民族歌剧女演员。

6月的德国西南部萨尔州的萨尔布吕肯市凉爽宜人,富丽堂皇的歌剧院里座无虚席。虽然德国乐队伴奏的音响如盾牌一样,显得“厚重”,但中国女高音的嗓子像用金属制成的利剑,足以将它刺穿。

恢复状态

“我又活了,我又活了,这活着的滋味啊,什么能比?醒来阵阵欢喜,这一切啊都是为了你。我哪能不疼,哪能不爱,哪能丢弃你,这10天的日子值得过一世。”当韩延文用欧洲人擅长的长歌当哭式的咏叹调宣泄一腔炽热情感时,不仅台下的观众纷纷落泪,就连站在侧幕的舞台工作人员也在涕泣。而反反复复长达10次的谢幕,和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长时间的掌声,让不得不保持完美笑容的韩延文笑酸了面颊。

一场场演出、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塑造,韩延文感觉知识储备像被掏空了一样,她要“充电”了。从德国演出回来不久,她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学习。3年的学习,她开阔了视野,艺术造诣有了质的飞跃。

个人演唱会

从研究生班毕业后,她于2001年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她为音乐会起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我心如歌》。那一晚,北京保利剧院宾客盈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老院长、词作家乔羽来了,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来了,“明星班”里的同窗宋祖英、李丹阳也来了。她的辅导老师马秋华更是为她的演出想得细致入微,在技巧上殷殷叮嘱。一曲《月亮颂》虽短,但“水仙女”的歌声带给人的回味很悠长。乔羽称赞道,韩延文“能掌握几种唱法的技巧,抒情的、壮阔的都行,‘白毛女’和‘金子’是差别很大的两个角色,她都唱得很好。”

韩延文尝试着把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糅合在一起,她说:“我已经过了展示技巧的年龄,不管什么样的歌曲,都以好听为标准。”《茉莉花》中载歌载舞的演出对她是全新的挑战,她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舞台剧是我的最爱,它的魔力不可抗拒。当聚光灯一亮,站在舞台中心,我心中顿生豪迈之感。我觉得我活着就是为了站在这儿,用我的歌声与观众沟通。人的一生,总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最最适合’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韩延文出名后经常参加各种演唱会,出版个人专辑,但最让她痴迷的还是舞台。她成功地主演了多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民族歌剧,以民族、美声、通俗等不同唱法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被艺术界称为“第四代喜儿”,而前辈是鼎鼎大名的王昆、郭兰英(第一代)、李元华(第二代)、彭丽媛(第三代)。

韩延文对演出非常投入,每次她总会深深沉浸在角色中。她饰演白毛女,就去贫困的山村生活,与农家女一个锅台吃饭,一个土炕睡觉。每次演完“喜儿”,她都会好几天缓不过神来,流泪不止。

2007年5月,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茉莉花》,早已在民族歌剧领域功成名就的韩延文,为了能在《茉莉花》中完美演绎自己的首部转型之作,刻苦排练了7个多月。凭着歌剧打下的厚实基本功,她唱起音乐剧信手拈来,华丽的嗓音在优美的乐章中游刃有余。尽管如此,她对密集的排练还是场场不落。《茉莉花》的一大亮点就是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舞蹈,对于这部分表演,没有人刻意要求韩延文练习,然而凡事追求完美的韩延文总会主动和刚毕业不久的舞蹈演员们一道练功,凭着刻苦练习和上学时打下的扎实舞蹈功底,表演起来依旧载歌载舞。她说:“这个角色对我以前的作品具有颠覆性,而每扮演一个新的角色,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新生。”

自我评价

7个多月的流汗付出,就这样默默地过去了。这段时间她坚守寂寞,推掉了一些收入不菲的商业演出和电视录像,她说:“当我穿着用自己的心灵设计,用自己的巧手裁剪、制作的艳装登台亮相时,当我一展歌喉时,我知道,我的人生在舞台上是最闪光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