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文炎 |
释义 | 男,1963年2月生,硕士(在读博士)。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浙江省新 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培养人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植物营养 与肥料学会理事。1984年杭州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本所从事茶树栽培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后取 得浙江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在斯里兰卡佩莱戴尼亚大学农业研究生院、 英国洛桑试验站和以色列农业研究院工作和学习。 主要研究课题: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部、浙江省各类科 技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0多项。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土壤与植物营养、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研究工作。 近年来承担的项目主要有: 1. 茶园土壤NO3-和N2O形成机理与主要影响因子研究(40771113),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主持人。 2.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Trade of Organic tea (CFC/FIGT/04)(有机茶发展、生产和贸 易),2007-2010,Common Fund for Commodities (商品共同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主持人之一。 3.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58B01),2007-2010,科技部支撑项目,主要参加 人。 4. 浙江省茶叶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2006BAK02A26),2006-2008,主要参加人。 5. 茶资源高效加工与多功能利用技术研究,2006-2010,科技部支撑项目,主要参加人。 6. 低效低产茶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2006C12015),2007-2009,浙江省重大科技专 项,主要参加人。 7. 茶叶铅含量控制技术研究,2005-2007,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主持人。 8. 茶树控释专用肥研制与应用,2003-2005,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主持人。 9.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中试示范,2003-2005,科技部和浙江省成果推广项目,主持人。 10.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和《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2002,农业部行业标准编制项目,主持 人。 11. 优质高效茶树系列专用肥的示范与推广,2002-2003,浙江省科技计划,主持人。 12. 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关键技术研究,2005-2006,科技部科研院所公益性研究专项,主要参加 人。 13. 茶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茶树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子专题,2001-2005,国家科技攻 关项目,子专题主持人。 14. 茶园土壤有效硫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2004-2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15. 西湖龙井茶中铅来源研究及控制建议,2004,杭州市农发基金,主持人。 主要获奖成果:1. 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2007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1名。 2. 茶树钾镁营养特性及养分管理技术,2007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一 等奖,第5名。 3.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2006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第1名。 4. 食品(茶叶、海产鱼虾)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006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7名 。 5. 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2003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1名。 6. 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推广,2003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第13名。 7. 优质高效茶树系列专用肥的推广,2002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第1名。 8. 优质高效茶树系列专用肥的研制与应用,2001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1名。 9. 红壤丘陵区三元种植结构模式与配套生产技术研究,2001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9名。 10. 低丘红壤区农业持续发展配套技术,1996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6名。 主要学术专著: 1. 《茶树种植》,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独著。 2. 《茶叶品质与钾素营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主编。 3. 《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参加(编委)。 4. 《Tea and Sulphate of Potash》,Sulphate of Potash Information Board,2005,主编。 5.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参编。 6. 《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参编。 7. 《高效农业与农民增收新技术》,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参编(编委)。 8. 《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副主编。 9. 《名优绿茶实用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参编。 主要学术论文: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计120多篇,近年来发表的主要有: 1. Wen-Yan Han, Li-Feng Ma, Ruan-Zhi Shi, Jiang-Yun Ruan, Sarah J Kemmitt. Nitrogen dynamic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tea yield and quality.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8,88, 839-846. 2. Wenyan Han, Shi YZ, Ma LF, Ruan JY, Zhao FJ. Effect of liming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n lead concentration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Chemosphere, 2007, 66: 84-90 3. Wenyan Han, Sarah J. Kemmitt and Philip C. Brook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Chinese tea gardens of varying stand age and productivit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7,39,1468-1478 4. 韩文炎,马立锋,石元值,阮建云. 茶树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与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植物营养 与肥料学报,2007,13(6):1148-1155 5. 韩文炎,马立锋,石元值,阮建云. 茶树施用控释氮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 土壤通报,2007, 38(6): 1145-1149 6. 马立锋, 杨亦扬, 石元值, 阮建云, 韩文炎. Mehlich 3浸提剂在茶园土壤养分分析中的应用. 土壤通报,2007, 38(4): 745-748 7. Han WY, Zhao FJ, Shi YZ, Ma LF, Ruan JY. Scale and causes of lead contamination in Chinese te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 139: 125-132 8. 韩文炎,梁月荣,杨亚军,石元值,马立峰,阮建云.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茶 叶科学, 2006, 26(2):95-101 9. W-Y Han Y-Z Shi, L-F Ma, J-Y Ruan. Arsenic, Cadmium, Chromium, Cobalt and Copper in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Tea.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5, 75:272-277 10. Wenyan Han, Lifeng Ma, Ruanzhi Shi, Jiangyun Ruan and Michel Marchand. Status of K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potash application in tea fields of China. In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 by Li CJ et 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2005: 388-389 11. J. Li, J Gerendas, WY Han and B Sattelmacher. Yield and quality of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as influenced by N fertilizer and light intensity – possibilities of estimate optimum N fertilizer demand. In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 by Li CJ et 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2005: 982-983 12. 韩文炎.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中试示范. 中国科技成果,2005(15):60 13. 石元值, 康孟利, 马立峰, 韩文炎. 茶园土壤中铅形态的连续浸提测定方法研究. 茶叶科学. 2005, 25(1): 23-29 14. 马立锋, 阮建云, 石元值, 韩文炎. 钙[Ca(NO3)2和CaO]对茶树氟吸收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5, 36(1):85-87 15. 马立锋, 石元值, 韩文炎, 阮建云. 湘浙部分茶园氟质量分数的分析.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22(1):28-32 16. 马立锋, 石元值, 韩文炎. 浙江省茶园土壤钼含量状况研究. 土壤肥料,2005,35(2):203- 205 17. 石元值, 马立锋, 韩文炎, 阮建云. 用ICP-OES同时测定茶叶中的磷、硫元素含量.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2005, 41(增): 38-39, 42 18. 韩文炎, 胡大伙, 石元值, 马立锋. 茶树硫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茶叶科学, 2004, 24 (4):227-234 19. Jianyun Ruan, Lifeng Ma, Yuanzhi Shi, Wenyan Han.The impact of pH and calcium on the uptake of fluoride by tea plants (Camellia sinensis L). Annals of Botany. 2004, 93 (1):97-105 20. 石元值, 韩文炎, 马立锋, 阮建云. 龙井茶中重金属元素Pb含量的影响因子探究. 农业环境科 学学报. 2004,23(5):899-903 21. 马立锋, 阮建云, 石元值, 韩文炎. 茶树氟累积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4,16(2):96- 98 22. 马立锋, 石元值, 韩文炎. 浙江省茶园土壤锰含量状况研究. 土壤通报. 2004,35(2): 203- 206 23. 韩文炎, 王国庆, 许允文. 塑料大棚对茶树生理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 (9):1020-1025 24. 韩文炎, 许允文. 茶园土壤硫素性质及吸附特性的研究. 茶叶科学, 2003, 23(增):27-33 25. 马立锋,韩文炎,石元值. 浙江省茶区部分茶园硼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2): 1515-1518 26. 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韩文炎.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土壤与环境,2003 ,12(3):342-345 27. 石元值,马立锋,韩文炎,阮建云.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11): 1272-1278 28. 石元值, 马立锋, 阮建云, 韩文炎. 端视ICP-AES 法测定茶叶中铅铜砷铬钴。理化检验—化学 分册,2003(39):599-601 29. 石元值, 马立锋,韩文炎,阮建云. 浙江省茶园中铅元素含量现状研究. 茶叶科学 2003,23 (2):163-166 30. Jianyun Ruan, Lifeng Ma, Yuanzhi Shi, Wenyan Han. Uptake of fluoride by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 and the impact of aluminium.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3 (83): 1342-1348 31. 韩文炎, 阮建云, 林智, 吴洵, 许允文, 石元值, 马立峰.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 专用肥的研制. 茶叶科学, 2002, 22(1):70-74 32. 马立锋,石元值,阮建云,韩文炎.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茶叶科学, 2002,22(1):34-37 33. 马立峰, 石元值, 阮建云,韩文炎. 我国茶叶中氟含量状况研究. 农业环境保护, 2002,21(6) :537-539 34. Han Wenyan, Xu Yunwen, Li Qiang. Effect of Mulching and Organic Fertilizers on Soil Fertility 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ea in an Organic Conversion Tea Field.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FOAM-Asia Scientific Conference, 2001:124-129 35. 阮建云,马立锋,石元值,韩文炎.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茶叶科学. 2001,21(2) :161-165 发明专利:1. 韩文炎,阮建云,马立锋,石元值。茶树专用控释复合肥。专利号:ZL 03 1 28868.5 2. 韩文炎,阮建云,石元值,马立锋. 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200710068073.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