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家营 |
释义 | 韩家营村情概况韩家营位于太行山东麓,正村乡西部,属徐水县管辖。东与北马营交界,南与破大公村挨着、北边有大小庞村和大小次良。 村名由来老宫爷和韩家营的传说 大明嘉靖年间,安肃县西部平原上一个不大的村庄,出了个在朝中做宫爷的宦官——韩老宫。 当时朝中役用了大量的宦官,这些阉人进宫后,大都成了家中的摇钱树。有些地方的贫苦人家就是因为有了在朝中做宦官的人,不几年功夫就置田买地盖新房,这个家也就很快成了为富一方的大财主。 韩老宫家本是个穷苦人家,因为家中孩子多,爹妈在生下这个最小的男孩子后,已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看着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孩子和家徒四壁的穷日子,在小儿子几岁时,父母听从了别人的提议,忍痛为孩子做了净身术。几年后,当孩子长到十一岁那年,又变卖了家中最后的几亩薄地,托人送礼的终于将孩子送进宫中当了太监。 韩老宫进宫几年后,韩家将卖出的几亩田地赎回来,又过了几年,他家又收买了村西几顷上等良田做了韩家的风水地,同时在村内置宅盖房,成为这个平原小村的首富。韩老宫本来是个机灵聪惠的孩子,进宫后,加上他长得灵秀乖巧,好学勤快,几年后也很快由洒扫、杂役、上门、守夜,提升为礼仪传宣的帝妃近侍。 多年以后,当韩老宫年老体衰后,他也和一般太监一样,带着一身荣华和一身骄气,大摇大摆的回了老家来颐养天年,光宗耀祖。 此时的韩老宫,吃穿用度奢华,宽屋大宅,良田数顷,侄孙绕膝,应该说没有什么他不满意的了。但是,一提起自己村的村名,老宫爷总是心中不快,耿耿于怀。 这天,老宫爷坐在太师椅上,找来几位族老乡邻说事,老宫爷问:“南邻为什么叫功村,咱村为什么就叫人家的‘营’?”一位异姓的老者说道:“前元时,功村出了个举子,后来做官有功于朝廷,所以这村就叫了功村。咱村没出过当大官有能耐的人,就附会人家叫了功村营。”老宫爷说:“咱村的人在当朝侍奉皇上万岁爷几十年,怎么还不及个下头当官的有功名?”大伙一听说道:“着哇,老宫爷好比那八千岁,功名远比那前元的什么芝麻官要大得多,咱村也得有咱们自己的村名!” 刚才首先答话的那位异姓老者说道:“我看咱村从今就依老宫爷的姓,改叫韩家营如何?”大伙齐声说道:“叫韩家营好!”一位老宫爷的族亲说:“咱叫韩家营,可周围村的人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怎么办?”大伙计议来计议去,最后还是老宫爷说:“我看这样,改村名的事派人先到县衙报一声,咱村也定日子起个大集,咱把定集日的告示到各村去张贴,邀请四方乡邻来赶大集,我出钱做上几锅好菜,摆上几坛酒,凡来咱韩家营赶大集的好吃好喝招待他,这名字不就让四邻认可了?”大家齐声说好,然后又安排分头去做准备。当朝的老宫爷改村名,七品芝麻县官想巴结还来不及呢。 没几天,县太爷亲自送来一块刻有“韩家营”村名的大匾,韩家营村起大集的告示也张贴到了四周村庄。集日前,在村中二郎庙前垒起了大伙灶搭起了大戏棚,还请来了戏班子要在大集日那天开唱。 大集日这天,村内锣鼓弦乐声腔震天,二郎庙前炒熬炖煮热火朝天开了大灶,而入村村边各街口,都分别立着七、八名青壮男丁,在迎接来村赶集的四方乡邻。 早饭后,不少乡邻有远有近的来韩家营赶新集。“请问你上哪儿赶集?”“来韩家营村赶集的。”凡这样回答的人,一律被请进村好吃好喝招待一番。也有个别一时没改过口来的回答说:“来功村营赶集。”这样的人进不了村还会挨上一顿打。挨了打的人一边往回走,一边对路上人们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后边的人再没人说来“功村营”的了。就这样,韩家营改了村名还立了集日,成为周围一带兴旺一时的名村。 据说后来韩老宫是吞金而死的。老宫死后,被葬在了村子正西一里许的韩家风水田中央,墓前石人石马,立了一座高高的碑,巨大的石雕赑屃做石碑座,碑外还建有防雨淋日晒的碑楼。 这座碑楼一直到前些年“学大寨”时才被毁掉。 历史遗迹韩家营遗址:位于县城西10公里,正村乡韩家营村北50米处。该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周围均有坎沟南北向有一条宽50——100米的坎沟,将其分为两块。该遗址上层采集有鬲、豆、盆、罐、瓮、尊等器物陶片,下层采集有陶罐、陶鬲、陶盆、石镰等器物残片,陶器以褐陶、灰陶、磨光黑陶为主,纹饰有细绳纹、交错绳纹,属于先商文化,同时带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因素。该遗址是我县目前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最南边的一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5年5月,徐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5月,该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沟东自坎崖西南角向北200米,向东100米;沟西白坎崖东南角向北400米,向西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四周向外各扩10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