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洪 |
释义 | 韩洪,常用人名,比较著名的有清朝名将韩洪和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韩洪 。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生平简介韩洪(1822-1890)晚清湘军水师统帅。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行伍出身。1853年(清咸丰三年)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调任右营营官。1854年4-11月,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阳)城陵矶、湖北嘉鱼黄盖湖、武汉襄河(即汉水)与太平军水营作战。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砍断太平军横江铁链,毁其船数千号,加总兵衔。每战必露立船首,不事防护,强行进攻,为水师将弁所折服。 1855年1月,湘军水师轻便船只在江西湖口被太平军堵截在鄱阳湖内,长江内的大船毁伤几半,败退武汉以上。 1856年底配合陆路攻占武昌、汉阳、蕲州(今蕲春西南),围攻江西九江。 1857年10月,与彭玉麟内外夹攻湖口,使原被隔于鄱阳湖的内湖水师与外江水师汇合。次年5月,会同李续宾部攻占九江,擢提督。 1861年9月,配合陆师攻占安徽安庆。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配合陆师沿江东下,直抵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城下,完全控制长江水面,对湘军攻占天京起了重要作用,赏一等轻车都尉,加太子少保衔。 1865年,赴陕甘总督任,带兵入甘肃镇压回民起义,长期不能奏功,后借病回籍。 1883年(清光绪九年),法国侵略越南,清廷命会办福建军务。次年又命至九江帮办军务。 中法战争后,居家继续养病,1890年病逝。谥勇悫。有《杨勇悫公遗集》存世、 生平轶事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韩洪率水师横渡台海,勇猛作战,击败法军,收复了宝岛台湾。捷报传来,满朝文武百官争相庆贺。光绪帝大肆赏赐,恩准韩洪荣归故里乾州厅,省亲养亲。 韩洪挥鞭策马,晓行夜宿,刚踏上故土,只见十里官路上彩旗翻卷,鼓乐载道,乾州厅大小官员和街坊乡邻夹道相迎。韩洪一看,这哪像话,立刻翻身下马,向众人拱手致歉道:“父老乡亲如看得起我,请大家快快散去,我叩谢了!”此时,乾州名人谢大人随即上前,邀请杨过门品茶赴宴。这谢大人家居乾州八字街,也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喜交各界朋友。杨岳斌笑答:“品茶可以,宴就免了。”谈笑间,大家走进谢大人的“风雅居”落座。 谢大人令家人端上一盘色泽金黄、鲜嫩香酥的乾州板鸭,还有三碗包谷烧酒,说道:“韩洪大人一举收复台湾,为国建功,我今日为韩洪大人庆功洗尘,请诸位开怀畅饮。”韩洪三碗过后,席上一位白须老者辛二爷起身说:“总督大人劳苦功高,荣归故里,望大家即席吟唱,以酒助兴。”座上之宾客多是文人墨客,诗词曲赋娴熟精通,你唱我和,好不惬意,唯杨岳斌端坐席间,满厅的叫好声不绝于耳。这辛二爷,向来钦佩韩洪才艺超人,刀枪剑戟样样了得,就是不知韩大人的文才几许,有心一试,今天机会难得,他朝众人示意说:“听说韩大人通武术善诗文,我等三生有幸,请韩大人赐诗如何?”话音未落,满厅宾客大声叫“好”。 韩洪面带微笑,心想:我虽没有考过科举,七岁时在家乡放牛割草,但也曾溜进狮子庵向峨眉山的老道学武习字,久而久之吟唱应对之类也略知一二,想不到今日可以派上用场了。想到这里,他站起来,眼望窗外石榴,踱着方步双手背在身后说:“既然辛二爷逼我上梁山,我杨某献丑了。就以石榴为题吧。”他随口吟出“擂锤”二字后,便戛然而止,众人一听,不知所以,一双双眼睛都在骨碌碌转,等待着下文,紧接着韩洪又是一个“擂锤”从口中吐出,众人惊讶,怎么又是擂锤?有人以为是听走了音。疑惑之中,韩洪重重地甩出三字“又擂锤”。这一下,满堂飞出“啧、啧”声,就凭这三擂锤,韩大人还能出得了绝句?人们开始交头接耳,暗暗地为韩大人捏了一把汗,怕他收不了场。哪知,韩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吟出了第二句:“擂锤压断几多枝。”此句一出,如晴天霹雳,震动了“风雅居”,众人为杨大人悬着的一颗心顿时落地。当众人还来不及细细品赏诗味,韩洪一口气又吟出了后两句:“不是薰风笑开口,焉知肚里有珠玑。”刚一吟毕,大家齐声发出“好诗,好诗”。几位原本想取笑韩洪的人,离席走到他面前,愧疚地说:“韩大人不愧文武全才,失敬了,失敬了,改日定来贵府求教!”韩洪谦恭地戏说:“不是我韩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谢大人的三碗包谷烧,烧出了我的三擂锤啊!”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从此,这个“三擂锤”的故事就在乾州民间传开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清史稿记载韩洪,原名韩洪,字厚庵,湖南善化人,原籍乾州。祖胜德,乾隆末,从剿苗,战殁永绥。父秀贵,以廕官至直隶独石口副将。韩洪幼嫺骑射,补湘阴外委,从剿新宁匪。 咸丰二年,守湘阴有功,擢宜章营千总。三年,曾国籓创立水师,拔为营官。战岳州,水陆皆溃,独韩洪一营力拒不败。四年,战湘潭,焚贼舟数百,复其城,擢守备,赐花翎。国籓重整水师,进规岳州。韩洪与彭玉麟为前锋,伏船雷公湖,诱贼舟至,夹击,连战皆捷;贼再至,沿东岸斜击之,手挺矛刺杀贼酋在汪得胜,夺其舟,贼无还者:擢都司,赐号彪勇巴图鲁。进战擂鼓台,乘舢板冲贼屯纵火,贼阵乱,大破之,克岳州,擢游击。总兵陈辉龙率后队至,狃前胜,欲乘风攻城陵矶。韩洪曰:“顺风难收队,不可行也。”不从,遇贼伏,竟败。辉龙及知府褚汝航、同知夏銮、游击沙镇邦皆战死,韩洪军独完。既而贼为陆师所败,将遁,要击之,平两岸炮台,搜螺山、倒口贼舟。寻夜袭嘉鱼黄盖湖,岳斌先入,被火伤,舟覆落水,跃上别船,大呼陷阵,焚贼舟数十。遂会湖北军进屯金口,破汉阳关贼营,攻塘角,至青山,焚其垒,贼遁,焚其辎重。武昌、汉阳皆复,擢参将,授湖南常德营副将。诸军进规田家镇,韩洪由中路先发,克黄州及武昌县,破援贼於蕲州,逼田家镇,偕彭玉麟分队毁横江铁锁,焚贼船四千馀皆尽,漂尸数万,遂拔田家镇,蕲州贼亦遁去。韩洪昼夜进战,积劳呕血,诏嘉其劳勚最著,加总兵衔。五年,水陆会攻九江,韩洪以疾留武穴,寻假归。水师恃胜锐进,前队舢板入鄱阳湖,贼树栅湖口扼之,不得出,而留九江者,亦屡为贼所袭。韩洪闻败,驰救不及。贼复上犯,武、汉再陷。曾国籓分水师回援,令韩洪回岳州,增募为十营,会屯金口,屡败贼。秋,退屯新堤,修船,汰疲卒十之三,简练以图大举。自武、汉为贼踞,长江商旅皆绝。及水师驻新堤,流亡归之,市廛始兴,渐为重镇。授郧阳镇总兵,兼署湖北提督。六年,进屯沙口,距武昌三十里。韩洪念贼舟往来长江,停则依垒,行皆乘风,恒避战,难得大创,乃谋袭烧之。募壮士驾千石大船,实硝黄芦荻,施火线。约曰:“近贼而发,急登舢板退。”应募者三百人,悬重赏。夜逼贼舟,於南岸嘴纵火,於是贼舟能战者多烬。前军直至黄州,旬日间转战数百里,击毁贼舟六百馀,夺其资粮火药,哨船掠巴河、蕲州、耀兵九江城下而还。武、汉水路援绝,乃益困。十一月,与李续宾陆师合攻。值大风扬沙,波涛汹涌,水师上下环击,贼大溃败走。二城同日克复,捷闻,加提督衔。 进规九江,曾国籓以忧归,荐韩洪接统其军,彭玉麟副之。分兵扼蕲州,破援贼。秋,会陆军克小池口,密与彭玉麟约期会攻湖口,克之。於是内湖外江水师始复合。乘胜夺小孤山,克彭泽,留军屯之。自率前锋至望江,贼望风遁,遂复东流。过安庆,攻枞阳、大通贼垒,克之。复铜陵,至芜湖鲁港,与江南师船会。诏嘉其转战千里,谋略过人,寻授福建陆路提督,许专摺奏事。八年四月,与李续宾会攻九江。当北门,临江地雷发,奋呼齐登,擒贼首林启荣,逸出之贼,尽为水师所歼,赐黄马褂。 诏促东下,疏言楚境肃清后始能会师,遂移屯黄石矶。连攻安庆、枞阳、大通,夺其垒,分兵复建德,调福建水师提督。九月,会都兴阿克集贤关,贼自池州来援,迎击於枞阳,破之。时李续宾三河师溃,贼复谋上犯湖北。韩洪遣兵分扼龙坪、邬穴、田家镇。九年,督剿南北两岸援贼,时出队薄安庆城,以牵贼势。十二月,贼酋韦志俊以池州降,令攻芜湖。其部下有叛者,还陷池州。韩洪察志俊无异志,分别遣留,得精锐二千五百人,令率以助战。陈玉成、李侍贤率众分窜楚、皖,水师移屯观音洲以备之。十年四月,大破贼於蟂矶,令韦志俊拔殷家汇,进攻池州,毁城外石垒,潜袭枞阳,拔其城。秋,遣将攻池州,夺青溪关。李秀成循江岸上窜,连败之三山、光穴、子桥、白茅嘴、运漕镇。分兵入内湖,攻神庙山、镇山,断松林口浮桥。冬,由鲁港潜行百里,解南陵围,拔出总兵陈大富一军,及难民十馀万,被珍赉。十一年,合攻安庆,偕陆军破赤冈岭援贼。战无为州神塘河,平其垒,焚贼船,划菱湖两岸贼屯。集攻安庆东门,乘胜拔城北诸垒,城贼穷蹙。八月,克安庆,遣总兵王明山、黄翼升克池州、桐城,予云骑尉世职。韩洪屡乞假省亲,至是始归。同治元年,以母病请展假,不允。五月,至军,移屯乌江。进攻金柱关,战龙山桥,歼贼万馀。,贼寻复来犯阵,斩贼酋陈绪宾,破护驾墩、石垝贼垒。自是江宁大营后路始固。二年春,从曾国籓赴前敌大胜关、雨花台察视,与曾国荃定合围之策。三月,克黄池,悉收内河三里埂、伏龙桥、花津、护驾墩诸隘,以通宁国、芜湖之路。五月,克巢县、含山、和州及江浦、浦口,破下关、草鞋峡、燕子矶,趋九洑洲,力战拔之。自是长江无贼舟。十月,克高淳、宁国、建平、溧水,夺东坝要隘,江宁遂合围。韩洪因亲病请归养,诏赐其父母人葠四两,慰留之。 三年,命督办江西、皖南军务,援军悉归节制。寻授陕甘总督,命俟江、皖贼氛净尽后赴任。江宁平,加太子少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六月,韩洪抵南昌,遣诸将克崇仁、东乡、金溪、宜黄、南丰,解宁都围。秋,赴赣州,克泸溪、新城、雩都,先后收降贼十馀万,防境肃清。复疏陈伤病亲老,请开缺,不允,乃回籍募兵。四年,率彭楚汉等新军十营从行,抵西安。会僧格林沁战殁曹州,诏岳斌移兵入卫京畿。自请开缺,专任剿匪,不许,仍命速赴甘肃,六月,履任。时甘回方炽,通省糜烂。雷正绾、曹克忠新败於金积堡,都兴阿、穆图善攻宁夏未下,且奉命将出关;本省兵皆疲弱,疏调各省援兵,无一至者,仅自率新募之数千人;又因兵荒耕作久废,馈运道塞,库空如洗。韩洪迭疏乞协饷,仅川、陕邻省稍稍接济,无以遍给。议进军先捣灵州,继规河、狄。未几,陶茂林、雷正绾两军相继溃变。五年春,韩洪亲赴泾州、庆阳视师。兰州标兵遽变,围署戕官,逼迫布政使林之望上疏,言粮饷独厚楚军,众心不服。韩洪闻警,先令曹克忠移师镇抚,寻自回省城,按诛首犯百馀人,馀不问。以在途拆阅林之望奏摺,自请议处,革职留任,降三品顶戴。迭疏请罢,诏以左宗棠代之,未至,六年春,复陈病剧,乃命穆图善暂署总督,许韩洪回籍。光绪元年,命偕彭玉麟巡阅长江,整顿水师,屡以亲病请罢,五年,始允之。九年,法越战事起,诏韩洪会办福 建军务,未至,复命赴江南帮办军务。十一年,率十二营赴援台湾,和议成,仍乞养归。 十六年,卒於家,赠太子太保,照总督例赐恤,建专祠,谥勇悫。韩洪与玉麟始终长江军事,所部以功叙擢至提、镇者不可胜数,实膺专阃者亦数十人。 兴建“义堂”在一块镌刻有“九福堂界”四个行楷书法 字体的石碑。后经专家鉴定,此碑为陕甘总督、“太子太保”、清朝一代名将韩洪家的义地石碑。 发现这块石碑后,吴朝章电话联系了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吴文炼。吴文炼闻讯后,赶往现场。该石碑高1米多,宽约1米,厚约21厘米。石碑的正面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洗礼”,变得有些凹凸不平。吴文炼经过认真考证,认定该石碑是陕甘总督、“太子太保”韩洪家的义地石碑。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韩洪受命率军赴台湾,击退法寇收复台湾。同年8月,韩洪奉诏班师回朝,请假回乾城(今乾州)老家养亲。他回籍的头一件事情,就是以其父亲的名义捐资,在洞河修建义渡,在冲角营设义馆学堂,在乾州捐建杨氏义仓、义学、义地,维修文庙、书院,并筹添乾城、凤凰、永绥(今花垣)、保靖乡试考棚。为何叫“九福堂界”呢?据《湘西文史资料》记载,韩洪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备受清王朝赏识。韩洪每打一次胜仗,慈禧太后即赐他一个“福”字,先后亲笔赐他10个“福”字,韩洪自谦仅敢接受9个“福”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韩洪回到家乡后,还修建了“九福堂”、“杨家祠堂”。 根据以上史料,专家现场鉴定,该石碑应该是韩洪回家乡后购置义地后,在土地交界处立的石碑。韩洪,生于清道光二年(1882年),病逝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字厚庵。 诗词成就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 偶从樵访道乡台,千树桃花万点苔。幽径已无尘客到,深山惟有白云来。松间联句僧煎茗,石上陈肴鸟劝杯。醉里不须嗟世乱,座中都是济时才。 枫桥夜泊 偕彭雪琴洞庭泛月 良宵同泛浩无边,八百平湖浪接天。兰桨划开湘浦月,蒲帆冲破楚江烟。枕戈南望心弥壮,击楫中流志更坚。迅扫妖氛清海宇,征袍抛却好归田。 除夕 驰驱成底事,望望白云飞。今夕年将尽,他乡客未归。苦寒侵病榻,积雪锁柴扉。把酒不成醉,停杯泪湿衣。 枫桥夜泊 日暮微风起,菰蒲叶有声。晚烟横古渡,皓月满荒城。渔火前村暗,疏钟远寺鸣。篷窗镫独伴,孤客不胜情。 山斋雪夜 君恩未报愧无颜,深谷容偷岁月闲。墓道依依云不散,柴门寂寂夜长关。何来夜半如簁雪,流尽天涯似髻山。劝汝始终休改色,要留清白在人间。 战罢晚归 归咏夕阳天,矶边泊战船。云开千嶂月,风敛一江烟。列阵朝擒贼,谈兵夜扣舷。誓将身许国,何止著鞭先。 北京东城中医院主任医师姓名:韩洪 职称: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 出诊:东城中医院 擅长治疗:对治疗内、外、妇、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疗效。风湿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骨关节病等病有显著疗效。治疗周围血管病有独到之处,在糖尿病足坏疽;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溃烂;丹毒、脚气感染有特效。另外对肿瘤病人的术后调理;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失眠等病症;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病症;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皮肤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 2009年被北京市人事局、卫生局评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 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称号。 2006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予“北京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称号。 现任 世界中医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协会理事; 北京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专家; 从医30年,原北京市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韩 洪 女,1956年8月生,北京市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分院本科,获中医学士学位,曾任中医科负责人,现任中医综合门诊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内科临床,在痹证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运用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相关脏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发表《除痹汤治疗风寒湿痹90例临床观察》等5篇相关论文。自行研制药酒,使用药棒治疗肩周炎,此项目获北京市东城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用中药十九畏三一治疗“心绞痛”收到满意疗效,发表论文《人参,五灵脂配伍治疗心绞痛33例观察》。本文及《药棒治疗肩周炎43例临床观察》被收入《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一书。自拟“补骨汤”治疗老年性痛性骨质疏松症,收到较好的疗效,并发表论文《补骨汤治疗老年性痛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参加《中国历史大辞典》科技卷的编写工作,承担了全部中医术语的辞条撰写任务 ,担任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学任务,曾连续两年评为优秀教师。本人业绩刊入《中医特色名医大典》。 隋甘棠县公韩洪,字叔明,韩僧寿弟,河南东垣人也。少骁勇,善骑射,膂力过人。仕周,以军功拜大都督。隋文为丞相,从韦孝宽破尉迟迥,加上开府,封甘棠县侯。及帝受禅,进爵为公。开皇九年,平陈之后,授行军总管。及陈平,晋王广大猎于蒋山,有猛兽在围中,众皆惧,洪驰马射之,应弦而倒。陈氏诸将列观,皆叹伏焉。王大喜,赐缣百匹。寻以功加柱国,拜蒋州刺史,转廉州。 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洪骁勇,令检校朔州总管事。寻拜代州总管。仁寿元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洪率蔚州刺史刘隆、大将军李药王拒之。遇虏于恒安,众寡不敌,洪四面搏战,身被重创,将士沮气。虏悉众围之,矢下如雨。洪伪与虏和,围少懈。洪率所领溃围而出。死者太半,杀虏亦倍。洪及药王除名,隆竟坐死。炀帝北巡,至恒安,见白骨被野,以问侍臣,曰:“往韩洪与虏战处也。”帝悯然伤之,收葬骸骨,命五郡沙门为设斋供,拜洪陇西太守。未几,朱崖人王万昌作乱,诏洪平之。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领郡如故。俄而万昌弟仲通复叛,又诏洪平之。还师未几,旋遇疾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