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规教
释义

韩规教是普米族的原始宗教。韩规是普米族人初级社会活动中从事礼仪的主持者,更是昔米族古典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传承者,如:举行节日礼仪、婚丧习俗、聚众议事、出征讨伐等社会活动,韩规率先主持举行祭祀典礼仪式。

普米族在古代几乎全民信仰自己的原始宗教-----韩归教,但是由于历史因素,现在只有宁蒗、木里、九龙、盐源等地信仰韩归教,兰坪普米族宗教信仰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但从民间拜龙、祭中柱、祭山神、祭龙潭等习俗上看,和韩归教相信“万物有灵”的教义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普米族的原始宗教应该是韩归教。

韩规教是一种产生于普米族民众生产活动中的劳动文化,是原始社会中普米族民众启蒙思想的发展,它流于形成自发的原始“亚毕”教而延伸至今。可以说,韩规文化是研究宗教起源和发展的基本体系,是普米族原始文化再现的社会活化石。

韩规教还没有发展到典型的人为宗教的阶段,仍属原始宗教的范畴,或者说它开始处于从自然宗教向人为宗教演变过程中,所以,可以说韩规教是普米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

韩规教的起源

韩规教起源于笨教而融合于佛教,它结合了当地原始祭师“亚毕”教的口授经和民俗,便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宗教,当地宗教。韩规作为单一的民族宗教,被遭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冲击、受损伤、损失,直至在局部区域消失,但它还能在偏远的木里深山狭谷里存活下来,这是普米族人民的幸运。一位外国学者报道说: “普米族人是有灵活运用不同宗教传统的专家,使其信仰者躲过几次历史浩劫。”正因为是当地的,单一的民族传统的宗教,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所致。民间人心目中有超自然界的、有恶魔、有保护神。恶魔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故有多种故有多种崇拜和多神教的原因所在。

韩规的来由

“韩规”一词的由来与做法术有关。普米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文化处于启蒙时期,在与不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产生了神话般的法术思想,用法术与各种灾害作斗争.由此就有了广泛的神话法术的传说。从古至今,凡是有过韩规的家族都有着不同的法术传说。如:神灯自动升空、韩规骑鼓飞行、借雷镇妖、呼风唤雨击败敌人、培育泥蛇吞食仇敌等传说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中就有佛教韩规的创教法师连花生(尼泊尔人),他可以演变8种形象,他的法术超过西藏地区的“笨教”,因此战胜了西藏首次禁佛运动的“笨教”。“韩规教”中的“韩”是指法术。摩梭语中的“哈”也是指此意。“规”是指震动(有雷鸣般震动之意),即法术震动了人心而得名。现在已见不到这种韩规法术了,说已经失传了,怎么失传的喇嘛教书中有交待。据载,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藏传佛教中的“黄教”派得势后发展很快,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局面,喇嘛有了政权,他们把其他教派的各种法术视为伤害佛教的法术,故此禁用法术。从此除尼玛教派保留部分外,其他教派的法术就被逐步放弃而失传,而且韩规教派服从喇嘛教。如:经师品初列家祖先若干代有名的韩规传人,木里喇嘛王国的属民,依然置于喇嘛救的管辖之下。

也有人把韩规教称作“颠巴教”或“丁巴教”,“颠巴”是藏语,是传教士的意思,纳西族的“东巴”一词源于藏语“颠巴”的音译,是纳西族口型语音的缘故。“雍支颠巴山哺”是传说中天上的一位大神,是韩规教的教祖。藏语的“笨教”祖师“丹巴喜饶”纳西族的“丁巴什罗”是同源异流的关系。

韩规的名称

韩规的名称繁多,因地方的差异,有韩规、韩季、南规、南乖、王格、王给、释毕、毕玛、亚毕等本民族的称呼.藏语称呼的有“安巴”、“丛巴”和“呵尼丛巴”等等,摩梭人称为“哈巴”和“哈师批”。从普米语名称中有趣的是“亚毕”、“释毕”、“毕玛”三个词,亚毕是古代的祭师,只有口诵经,而无经书;释毕是后来有经书的祭师;毕玛是有传教行为的经师。又从师徒名称来探讨,无经书的师徒称为“毕玛”、“毕祖”;有经书的师徒称为“旅毕”、“格毕”。“毕”是祭祀之意,有教义教规的含意,“毕与彝语支的民族对祭师的称谓相似,如彝族的“毕摩”、傈僳族的“毕帕”。

韩规教的历史与分类

在古代,韩规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普米族民间有”普米没有官爷,韩规即是长官”的说法,这表明韩规不仅是神人媒介,而且还是部落酋长的军师参谋。传说:蒙古人人中原后,封土司执政地方社会,让韩规分管主持礼仪。后来,土司不理政事,断理不公正,社会秩序混乱,民心不安定,就以民意到朝庭要求“准以恢复神朝,归还王朝制度”,皇帝不允准,说封王制度是天上日月般照亮大地,通行全国,地方行不通是你们的土司不争气,不能改变制度。这个传说是否准确,现还无文字依据考证,但是,民童要求韩规执政,说成“神朝”制度,就已说明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韩规教取信于民,民众拥护,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韩规教”教派分为两个支系,即“崩韩规”和“启韩规”(黑教与佛教)。“崩韩规”即黑教,原称为“壅龙崩布"是藏区古代的“笨教”。近年来藏区学者认为,早在公元五十年期间笨教从波斯传人西藏阿里象雄地区,逐步发展扩散到全藏各地,它以杀牲祭神做法事,学位最高的授为“瓦塞达龙”,次者为“瓦塞库龙”。一般的称为“韩规”。

公元九世纪初,黑教曾与佛教竞争,出过憎侣,建过寺院,于九世纪中叶衰败,剩下零散的韩规和私人小经堂而告低落,而在民间信仰尚未消失。

流传在川滇边界的“崩韩规”长期处在佛教的影响下,为了与佛教和平共处为原则,多次进行过改革,逐步地从黑教向——花教——白救进行演化。 “花”与“白”之分,是接受佛教经典成份的多少而得名的,从“壅龙崩布”到“益董瓦塞”逐渐地与佛教相溶合。

佛教韩规中有4个教派,即“益董当真光布”、“益董翁扎白玛”、“益董古鲁扎布”、“益董斋依多吉”等。

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初,印度佛教传人西藏,莲花生大师初期在西藏也发展了佛教韩规,即’益董”(韩规救),就是以上四个教派的总称。前两派在川滇边界的普米族民间广为传播,后两派的分布则不详,可能在藏区各地。

据考察,在川滇边界普米民间流传的“益董歪腮”、“益董当真光布”、“益董翁扎白玛”三个教振的韩规教,不沦是黑教或佛教,固其长期处于民间“亚毕”和喇嘛教寺院的影响,在经典,教义、教规、神鬼体系等方面无根本冲突,在个别仪规、吟诵,节拍和法事等方面显示出有一些差异。

韩规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韩规教的法器如鼓、锣、钹、铃与喇嘛教相同,宗教名词也有的相同。两教能和平共处,是取决于信仰者的实际需要和选择。民间驱鬼安神的活动,喇嘛不能做的韩规能作,韩规做不了的喇嘛可以做,他们互相提供活动。因为喇嘛教把韩规教的精华部分吸收并充实了佛教的内容,将神位排列为喇嘛一益董一启龚松玛一宝吾亢著为程序,韩规神一益董列为第二位,并把韩规教的四个神王塑韩规教的传承情况。

韩规文化的研究及旅游推荐

假如你对韩归教感兴趣,推荐你以下这几方面:

韩规经(包括书面和口诵两部分)是韩规文化的核心部分。书面经典使用藏文“社依”和“杂依”,即大草、正楷两种书体撰写而成。由于诸多社会因素,云南境内的经书基本毁尽,只有四川省木里县内有藏存,分散在私人家中收藏,数量则无法统计。据韩规传人多吉品初说,他家有365册,其中内容有:祭山神、风神、龙神、除秽经、丧葬经、祭羊超度经、消灾经、安神经,反、防口舌是非经、驱瘟经、求寿经、招福经、祝贺经、历算择日经、占卜经、家谱经等等包罗万象,是古代普米族的百科全书。宁蒗、盐源、木里三县藏经初步统计有10类400册,经书之多实为罕见。民间举行各种法事祭祀活动,仪式之多样,也较其他宗教礼仪丰富。这些摹本程序反映了普米族历史上的民俗风貌,是研究民俗学的珍贵资料。

韩规文学其内容主要是古典神话,有创世、造物、降龙、镇妖、战争等神话,它有别于普米民间的口头文学,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韩规绘画以宗教内容为主要题材,有木牌画、纸板画、麻布卷轴油画等,其稿构思别致,笔法细巧,造型准确,层次分明,形态生动;色彩艳丽,充分显示出独特的原始自然美,有其一定的艺术价值。

韩规神舞即跳神舞蹈,队伍少则3人,多则6-8人,由掌堂师挂帅,其余左右两列顺排,头戴五佛冠,身穿长袍,颈桂佛球串,横挂照妖镜,腰系彩带,左手摇铃,右手持小鼓,节奏鲜明,动作内容有动物舞、神舞、战争舞、法仗舞等等。

韩规音乐韩规教祭祀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即诵经调,韩规为人家念经,有声有色的个人和集体唱诵表演,配上锣、鼓回应,十分动听,不同法事和经书内容而有不同的唱法,而且还有教派上的差别。器乐,有打击乐及吹奏乐等乐器,有大、中、小锣鼓,还有大小捣铃和饭钤,吹奏乐器有海螺、小号和牛角等。在韩规祭仪中各种乐器配合使用,气势宏伟壮观,显示出一种民间器乐的热闹景象。

韩归学校:

普米族人对自己的”韩规教’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发扬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宁蒗新营盘牛窝子村村民和本村在外工作的普米族干部于1999年秋聘请了四川省木里县著名经师(韩规)多吉品初,在村里集资创办了“韩规教”传承班。这是研究和传承韩归文化最好的基地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