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复业 |
释义 | 韩复业,铝冶炼专家,中国现代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炼铝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开发研制的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炼铝技术应用于抚顺铝厂技术改造和包头铝厂扩建工程中。主持抚顺铝厂镁电解和炭素系统技术改造及参加一些大型铝厂建设前期的技术论证、咨询。为中国铝工业的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韩复业,回族,1934年9月22日生于辽宁省法库县法库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要强的父亲期盼儿子读书成才,为此,韩复业1940年人当地的初级小学。1944年春升入高级小学直至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高小期间正值伪满洲国时期,每日除了日语课就是实习,韩复业幼小的心灵体验到了亡国奴的滋味。1945年至1946年秋失学。1947年秋季升入初级中学仅3个月,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全面内战,他所就读的学校被国民党军队占为办公室、宿舍,他又一次失学。1948年2月法库县解放,1949年春韩复业复读初级中学,从此开始在人民的学校里安心读书。饱受亡国之苦和战乱之祸的他对和平安定环境的期盼和对读书求知有着强烈的渴望,从而激发了他勤奋学习的热情。1954年韩复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有色冶金系轻金属冶炼专业,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第一家轻金属冶炼厂——抚顺铝厂,开始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简历 1934年9月22日 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 1954~1958年 在东北工学院有色冶金系学习。 1958~1993年 任抚顺铝厂工艺技术员、场房技术员、专题负责人、专业组长、研究所副所长、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4年 退休。 1999年1月31日 病逝于辽宁抚顺。 生平1958年于东北工学院毕业后,韩复业被分配到中国第一家轻金属冶炼厂——抚顺铝厂工作。1958年至1993年,在抚顺铝厂历任工艺技术员、场房技术员、专题负责人、专业组长、研究所副所长、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韩复业是中国大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工程技术开拓者之一。1973年1月,韩复业赴罗马尼亚考察电解工艺及阳极准备和残极处理技术。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预焙槽工艺及其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为中国大型预焙槽的开发研究、试验应用奠定了技术决策和设计准备的基础。考察归来,韩复业被委任为“大型预焙槽工程技术”的专题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的战略、途径和过程选定中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5年4月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边部加工大型预焙槽,并同时顺利起动。1978年12月,通过冶金部技术鉴定。该项成果于1978年获冶金科技攻关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 从1978年起,韩复业依据环境保护、节约能耗发展铝工业的大趋势,倡导并主持了高密闭度、低能耗大型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开发试验工作。1980年1月27日,在大型试验场,第一台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通电焙烧。1982年10月3台预焙槽送电焙烧。1983年11月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技术鉴定。该项成果,于1984年8月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7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韩复业任抚顺铝厂副总工程师后,作为厂铝冶炼技术总负责人,主持起草了《抚顺铝厂三十年》、《关于抚顺铝厂作为铝、镁、钛工业性科研基地的报告》。任抚顺铝厂总工程师后,韩复业主持了抚顺铝厂6万安培有隔板镁电解槽系列的技术改造任务——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为10.5万安培无隔板镁电解系列。主持年产4万吨阳极糊扩建工程、2吨/炉联合法制取海绵钛工程。繁重的技术工作任务,使其原有的心脏病病情加重,但他仍忘我的工作,直到完成任务。 1984年至1995年,韩复业作为资深的工程技术专家曾多次应邀参加大型铝电解厂建设的前期技术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查等技术活动。有代表性的活动有:参加贵州铝厂引进日轻16万安培预焙槽成套技术、设备的谈判;青海铝厂、包头铝厂、山西铝厂等大型铝电解厂的建设及改扩建工程的论证咨询等工作。 韩复业为发展中国的铝工业,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把毕生的精力奉献在大型预焙槽试验现场,为中国铝工业的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1月,被授予“辽宁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人员”称号。1999年1月31 日,韩复业因病逝世,终年65岁。 科学成就中国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工程技术开拓者之一 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炼铝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886年,美国的霍尔(C.M.HALL)和法国的埃鲁特(P.L.T.Heroult)通过不同途径发明了该炼铝法。从此在商业上首次成功地发明了电解还原炼铝的工艺方法,奠定了现代铝工业的基础。1888年霍尔帮助美国匹兹堡还原公司(今美国铝业公司)建造了两台1800安培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简称预焙槽),此后欧美的法、英、加等国家相继建造了此类槽型的电解铝厂。1924年,借鉴铁合金电炉的连续自焙电极形式的连续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简称自焙槽),在挪威的一个铝电解厂使用。进入20世纪70 年代,伴随能源危机、保持生态平衡的两次重大考验,现代铝工业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建设铝电解厂的技术、资本向能源、资源充裕的地区如委内瑞拉、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转移。二是建设新的电解铝厂大多采用大电流强度(18万~30万安培)、高密闭率(达98%以上)、自动化程度高和采用干法净化技术的中间下料预焙槽,或以此类电解槽取代原有的自焙槽。目前俄、中尚保留有占年总产量70%左右的自焙槽。 中国铝工业发展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1年开始由前苏联援助,在抚顺铝厂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铝电解系列(4.5万安培自焙槽,年产量1.5万吨)。1954年10月19日从电解槽内抽出第一包铝液,象征着中国铝工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以此为起点直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国采用自焙槽的工程技术相继建设了7座铝电解厂(电流强度在6万~7.5万安培)。 就铝电解槽的阳极类型而言,可分为自焙和预焙两种。就其槽型相比较,从电流强度上看,自焙槽大多在6万~15万安培,而预焙槽发展至今大多在18万~30万安培,这样单位厂房建筑面积年铝产量分别为1.423吨/平方米(6万安培自焙槽)、2吨/平方米(10.6万安培自焙上插槽)和3.26吨/平方米(18万安培预焙槽)及4吨/平方米(28万安培预焙槽)。因此采用大型预焙槽提供了降低基建投资的条件。从单位产品直流电耗和电解电流效率(铝电解实际产量与按法拉第定律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上看,两种槽型电耗分别为14500千瓦·时/吨铝和13500千瓦·时/吨铝,电流效率分别为88%和90%以上,这样采用大型预焙槽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供了条件。从保持生态平衡上看,铝工业有两大污染物——氟化物和沥青烟害。自焙阳极是通过添加以石油焦为骨料和沥青粘结剂的阳极糊料在电解槽上焙烧而形成的,焙烧过程中沥青挥发严重危害环境。而预焙阳极是同样的糊料经成型后、在电解槽外焙烧而形成的,焙烧时产生的沥青挥发分经燃烧提供部分热能,而焙烧炉烟气又经过净化处理,因此污染环境的程度较低。此外就两种槽型密闭率而言,自焙槽在85%左右,而预焙槽(特别是中间下料预焙槽)在95%以上。这样的预焙槽更适合应用干法净化技术做到保护环境。铝工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保持生态平衡的形势,促进大型预焙槽(特别是中间下料预焙槽)的长足发展。同样也引发了中国铝工业界的思考。 按1973年“冶金重点项目计划”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当时的冶金工业部积极准备条件进行大型预焙槽的前期技术考察、开发、设计和研究。韩复业即在此时被选为赴罗马尼亚斯拉提那铝厂技术考察团成员,根据他进厂后一直从事铝电解技术工作,特别是他曾于1965年至1969年担当7.2万安培预焙槽专题技术负责人,较好地解决了电解工艺设计参数选择和工艺技术条件的确定,因此,他主要承担考察电解工艺及阳极准备和残极处理技术。 1973年1月韩复业随团赴罗,该厂8万安培预焙槽采用法国彼斯涅铝业公司的技术。在40天的日子里,韩复业集中考察该厂由他主要承担的技术、工艺与设备,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预焙槽工艺及其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为中国大型槽的开发研究、试验应用奠定了技术决策和设计准备的基础。 考察归来后,韩复业被委派为大型预焙槽这一工程技术的专题负责人。自1973年开始的开发研制试验工作是在一个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政治环境并不宽松的条件下进行的。首先在抚顺铝厂大型试验场进行了第二(6.2万安培)、第三电解系列(7.3万安培)的电流汇合成13.5万安培的可行性研究及送电方案确定等工作。经理论计算及实际认定,抚顺铝厂这两个电解系列电流汇合成13.5万安培电流作为大型预焙槽直流电源是可行的,并确定了送电方案。接着根据考察资料,解决了将设置在大型试验场的拔棒天车改制为铝电解三用(打击氧化铝壳、更换阳极、下氧化铝料)联合机组。参照考察资料及对欧美等国家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技术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联合攻关组经反复对比、辩论研讨,最终确定铝电解工艺设计参数、阳极炭块组配置及电气联结方式、阴极炭素内衬及保温材料选择、电解槽的磁流体稳定性、结构强度、焙烧启动方案和密闭方式以及设备传动、电气控制、工艺技术条件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案。 韩复业作为专题并且作为主体专业——铝冶炼专业负责人,在上述技术开发的战略、途径和过程选定中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技术上他如此孜孜以求,在平常工作中亦是如此,在大型预焙槽的草创时期,由于大型试验场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近乎一座废墟,他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工人一道清理现场杂物近500吨。以至用两辆手推车,一前一后运送8米长的阳极横母线去机加车间铣面、钻孔。用手工铁皮剪截断宽200毫米、厚1毫米的压延铝板组装阴极铝软带。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刻,他与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苦干了18个昼夜,终于历尽艰辛在1975年4月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边部加工大型预焙槽,并顺利启动。经过试验探索、比较改进,1978年4月又相继建成同类型3台试验铝电解槽(其中1台采用低电流密度)。 在3年试验探索的日子里,韩复业始终跟踪掌握各种试验数据,特别是掌握低电流密度预焙槽试验数据。经反复分析对比,以实践来验证有关铝电解槽热、电、磁等诸多因素及工艺技术条件对电解过程、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1978年12月冶金部组织对13.5万安培边部加工大型预焙槽进行技术鉴定。试验的铝电解槽由1台到3台,历经了5年多时间,达到了试验目的。该项成果获原冶金部科技攻关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于1978年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厂里的第四电解系列——23台13.5万安培边部加工预焙槽。 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自1978年起韩复业依据环境保护、节约能耗的发展铝工业的大趋势,倡导并主持了高密闭率、低能耗的大型中间下料预焙槽开发试验工作,1980年1月27日在大型试验场第一台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通电焙烧。此后又于1981年受国家科委等单位的委托,为了验证1980年单台试验槽的试验成果,在厂里进行铝电解3台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扩大试验。1982年10月3台预焙槽送电焙烧。1983年11月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技术鉴定,经生产实践考验,电解槽选取的主要设计参数、上部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其中电耗达到13500千瓦·时/吨铝,电流效率90.44%,达到同容量级、同类槽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探索出该容量中间下料预焙槽生产中较好工艺条件与操作制度,为应用国产中间状氧化铝为原料的中间下料预焙槽系列生产积累了经验,为新建铝厂采用该种槽型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电解槽结构、采用变断面阴极棒减小阳极至槽纵侧壁距离,在合理的热绝缘结构的条件下,对降低基建投资及获取低电耗率具有良好效果。该项成果1984年8月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7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来成果推广应用于包头铝厂5万吨/年扩建工程。自1973年起,韩复业在大型预焙槽这一工程技术领域辛勤耕耘了10载,历任抚顺铝厂总体改造办公室专题负责人、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为发展中国铝工业做出了贡献。 中国铝冶炼资深的技术专家 1984年,韩复业任厂副总工程师,当时正值全国铝工业走过30年历程及召开全国铝业科技工作会议之际,他作为厂铝冶炼技术总负责人,主持起草了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抚顺铝厂三十年,关于抚顺铝厂作为铝、镁、钛工业性科研基地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根据优先发展铝的方针,基于目前中国铝工业的发展现状,丞待建立一个铝电解生产的科研基地,并且建议将抚顺铝厂作为较快开展18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试验工作的科研基地。报告中列举美国铝业公司、法国彼斯涅铝业公司、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的例证,指出:“国内外铝工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这已被实践所证实。30年来中国铝工业证明了:科研工作必须走在设计、生产的前头,才能为近期和远期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 今天看来现实往往折射出历史的光辉,由韩复业主持起草的报告及交流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以及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所提出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法国彼斯涅铝业公司试验中心(LRF)在法铝圣让莫里因厂开发研究AP18型中间下料预焙槽,从1976年起共试验了四台槽,至1980年,经磁场、电解质成分和二次热设计的改进后,在该厂建了F系列共60台18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之后在世界上推广建设了13个电解系列共2892台AP18型铝电解槽。自1981 年起,法铝又照此办理,在该厂又开发了4台28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又历经5年多时间,启动了G系列120台AP28型铝电解槽。后经电流强度强化和技术改进,最终使AP28型铝电解槽演变成AP30型铝电解槽。推广规模达到4个电解系列共1200 台铝电解槽,获得了技术资本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韩复业对国内外铝工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水平的了解和掌握,主持起草的报告和交流材料,具有明显的前瞻性。但是由于当时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他的这一建议未能如愿。只是到了1989年2月,国家大型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在河南沁阳破土动工,并且采用了产学研联合的运行体制,建成了4台28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以此为发端,相继建设了采用16万安培、18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几家大铝厂。缩短了在此领域内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而且整个开发过程,开始了由实践探索性为主的开发向应用成套工程技术软件的理性开发的转变。 1985年1月起,韩复业任抚顺铝厂总工程师,以技术总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了抚顺铝厂6万安培有隔板镁电解槽系列的技术改造任务——采用前苏联技术改造为10.5万安培无隔板镁电解槽系列。主持了年产4万吨阳极糊扩建工程、2吨/炉联合法制取海绵钛工程,繁重的技术工作使得他原本患有的心脏病加重了,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为抚顺铝厂的技术改造工作操劳的决心和勇气。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5年期间,韩复业以一名资深工程技术专家的资历和学识,多次应邀参加大型铝电解厂建设的前期技术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查等技术活动,有代表性的有:参加贵州铝厂引进日轻16万安培预焙槽成套技术、设备的谈判,青海铝厂、包头铝厂、山西铝厂、平果铝厂等大型铝电解厂的建设及大型铝电解厂改扩建工程的论证咨询等工作。 评价为发展中国的铝工业,韩复业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毕生战斗在大型预焙槽试验现场。1987年1月被授予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993年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1994年退休。1998年7月韩复业抱着久病之躯,参加了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改造方案的技术论证会。1999年1月31日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而病逝,人们称道他的学识和才干,更怀念他对中国铝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主要论著:国产中间型氧化铝在中间下料槽上的应用.轻金属,1981(2):14~1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