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北石
释义

韩北石

画家,现居上海。 1976年生于吉林,自幼习画。其性格坚毅,执着奋进,经过近三十年不断的艺术探索,形成了独具一新的画风。其在水墨画、油画、篆刻等方面皆有造诣。其水墨画的特点:枯笔焦墨,散锋用笔;率真野逸,妙趣天成。其布面作品特点:用笔爽利,设色凝艳;简中求趣,庄中求逸。主要代表作品有:《水墨山水》系列;《意象园林》系列;《中国贝娃》系列等。著有《韩北石画集》、《韩北石课稿集》、《韩北石古体诗集》、《韩北石印存》等。作品发表于《大美术》、《财富品质》、《大公报》、《劳动报》、《盐商》等媒体。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与斯洛文尼亚国家电视台联合)、捷克国家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上海新闻频道等采访和报道。

附录一:

韩北石艺术展览:

2010年1月,韩北石美术作品展,上海

2009年8月,顶层画廊邀请展,上海

2009年7月,北京红土地艺术文献展

2009年4月,"非主流之非常流行"艺术展,上海1933老场坊

2009年2月,“介入”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2008年11月,韩北石水墨山水画小品展,上海

2008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韩北石美术作品交流展

2008年10月,飨.宴-韩北石意象人体作品展,上海

2007年5月,021仓库小品展,上海

2007年4月,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上海

2006年8月,大镜堂六人展,上海

1997年9月,香港紫荆花画展,香港

1997年7月,海师毕业个展,吉林

附录二:

一个孤独的艺术符号

文 丁成

在艺术圈,韩北石是一个陌生的符号。他在艺术市场上的沉默更是与他的作品实力极不相符。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在艺术作品和市场价码之间为艺术家找位置,这是可悲的。从米勒、菠洛克、到梵高艺术史一再嘲弄市场化的劣根性。它的审美取向往往被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固化,长此以往,市场和作品的含金量之间产生的裂痕不断在扩大。毫无疑问,韩北石正是这道裂缝中被藏得很深的画家,他像一个沉默而又固执地钉子,紧紧地扣在裂缝中的悬崖上,孤独地闪耀着自己越发铮亮的光芒。

我不知道他的光芒能不能够在幽暗的缝隙里照亮人们的眼球,但我起码知道,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认识和见解都是超拔的。对流行的背逆,对时尚的警惕,对物质化的反思,从2000年的《人体》,到2007年的《故园》横跨新世纪头十年的大半年轮,到今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出它们背后深刻的精神旨归。

如果说《人体》还只是韩北石从水墨画转向布面的尝试的话,那么经过七年的跋涉到了2007年奉献给我们《故园》《清波游侣》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一组作品里,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北石在传统水墨里浸淫多年之后,结合布面丙烯的特点,而呈现出来独具一格的画风,兼具水墨的古典韵致和布面的现代气息,从而使中国画和西洋画在吴冠中等前辈那里得到的发展又试探着迈了一步。

当然,可以说每一幅优秀的作品背后都应该具备这样复杂交织的“精神体”的存在,而不应该只是一些绘画元素的罗列呈现。这在韩北石另外的《体积》、《蛙与娃》、《蛙与人》及《假山石》等系列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体积》中画面的主体是一个色彩鲜艳的女人,而背后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立方体,冥冥之中,似乎颇有写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这或可看着是画家对“人”的个体命运的反思,但为什么我们不把它看着是人类对世界的客观关系呢?

在蛙与娃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绪,笼罩在画面表面,它的周围仿佛有一个并不存在的玻璃罩,女娃因为内心的恐惧而表现出来的呐喊几乎震碎了那只玻璃罩,而这种内心的恐惧或者童年的记忆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在那最隐秘的地方都真实地存在着。它或许仅仅只是一次精神压力的释放。与此不同的另一幅《蛙与人》中画家选择了一个更为成熟的男人形象,来展现人物内心丰富、深沉乃至深刻的思想内涵,人物表情的凝重,眼神中透露出的深邃、坚毅和沧桑,紧锁的眉宇都和蛙的存在构成了一个深刻的内心世界。它完美地展现了一个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主宰意识和改造意思。一场只存在于内心的人和世界的交战被韩北石搬到表现上进行,而且进行得如此到位和深刻,不能不说画家在具备了成熟技法的同时,更具备了一个成熟画家所应该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核。或许这才是最主要的。

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美术》2007年第11月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