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子诗歌研究 |
释义 | 《海子诗歌研究》,是小说家、诗人悠哉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2009年12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694页,有若干色彩插图和众多黑白插图,定价60元。迄今为止,这是国内问世的第一部全方位地论述海子诗歌和小说的学术专著。悠哉,原名杨秋荣,男,1965年4月30日生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原籍为江西省丰城市,是石滩镇杨公几村人。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士;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燕园梦》(又名《红楼梦》)和《品咂一种孤独滋味》,以及若干诗歌、散文、剧作、文学评论等。 悠哉的长篇小说《燕园梦》于2005年1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长达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将诗人海子作为主人公之一倾情讴歌。小说有三个附录,其中的附录一《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论》就集中论述了海子的诗歌创作历程,对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日记》、《祖国,或以梦为马》、《春天,十个海子》等名诗作了独特而精妙的解读,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称赞。悠哉因此被誉为“继骆一禾之后倾听海子歌吟的‘另一只耳朵’”。《海子诗歌研究》的问世,为中国学术界关于海子诗歌的研究贡献了自己力量,奠定了悠哉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子诗歌研究》除去长篇论文《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论》外,分为六章。全书别出心裁地将海子的抒情诗分为五类,单篇予以精细的解读。解读过程中,作者旁征博引,梳理了海子诗歌与荷马、《圣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席勒、荷尔德林、凡高、兰波、狄金森、普希金、叶赛宁、顾城、骆一禾……的关系,渗透着精妙的论述。 对于国内学术界关于海子诗歌的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见解,该书也作了逐一澄清,是一部学术论争性很强的著作。 《海子诗歌研究》目录: (代序)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论 第一章 诗歌小站 第二章 爱与孤独 第三章 恋恋乡土 第四章 青春远行 第五章 英雄殉道 第六章 怪诞小说 后记、参考文献 呼唤中国诗歌的“海子精神” ——为海子逝去20周年而作 悠 哉 海子是我们时代“永远的青春诗人”——这是悠哉对海子的独特命名。 海子逝去20周年的日子,已经到来了。想必中国一些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又会有所动作吧?例如:整修海子坟墓,出版纪念文集,搞诗歌朗诵会,拜谒海子故居,等等。200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将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海子诗歌朗诵会”,也是不出意料之外的。据说诗人西川将《海子全集》编好,其中收录若干新发现的海子佚诗。如果能收录一些海子书信(给他朋友的,包括致西川的),或海子情书(包括给他初恋情人B的),那就更好了。据我估计,这部书将成为2009年中国出版界的一项重大事件,会载入史册的。 作为“活着的海子”,悠哉满怀信心地期待《海子全集》的问世。 但是,光这些够了么?我觉得,还远远不够。人们更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更好地阐释海子诗歌,如何继承海子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拿目今萎靡不振的中国诗歌界来说,我们需要大力呼唤中国诗歌的“海子精神”。 中国诗歌的“海子精神”? 也许有人听得一愣,继而诧愕地发出质问—— “中国诗歌中存在这么一种精神么?” 悠哉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什么是中国诗歌中的“海子精神”? 据我的理解:首先,“海子精神”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20世纪80年代号称小“五四”,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激扬才情、抒发理想的时代。海子诗歌,就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里。受着社会大环境的濡染,海子诗歌的基调是明朗的、欢快的。例如,海子写道: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全诗基调在第一句就定下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又如: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不语或大声谈吐 我要在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浪子旅程》) “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就隐喻着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他要像但丁一样带着桂冠,荣耀地回返他的乡村故里。 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是他人生理想的诉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即使海子有孤独,有忧伤(悠哉将它命名为“海子式的忧伤”),诉诸笔端也带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激情,着色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辉彩。质言之,海子的孤独是理想主义者的孤独,海子的忧伤是理想主义者的忧伤。试看—— 我要做远方的忠实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祖国,或以梦为马》) 海子的性情是内向的,同时又很高傲。“远方”象征他高远的理想追求;“物质的短暂情人”隐喻他鄙弃庸俗的实利主义。海子崇尚美国超验主义诗人梭罗的一句名言:“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简单地生活,深闳地思想。”他以此来鞭策自己、砥砺自己。 其次,“海子精神”是一种英雄主义精神。海子以“诗歌王子”自许,却推崇荷马、但丁、歌德等“亚当型巨匠”。海子的全身心,充溢着昂奋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滋养着海子的青春生命,使得这只“青春的单翅鸟”扑腾起略嫌稚嫩的翅膀,一次次地高翔远举,通过短短的诗歌生命来挥发自己的能量,完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创作生命仅仅维持五年左右,他竟然奉献了许多高质量的诗歌短章和几部长诗(他称作“大诗”)和几篇玄怪小说。海子的英雄主义情怀,使他鄙视喧嚣浮华的都市景致,而将自己的心牢牢绑定和寄顿于荒凉的“远方”。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子那么神往于祖国边陲西藏,竟然在经济贫困和交通不便的形景下,一次又一次地作诗歌的“青春的远行”,前往那个遥远的、圣洁的所在。 再次,“海子精神”是一种殉道主义精神。诗歌作为艺术,固然不是宗教。但是,真正的艺术家,从来都是怀着教徒殉教般的圣洁情怀对待艺术的。在这方面,不能不提荷兰画家凡高对诗人海子的巨大影响,海子称他为“我的瘦哥哥”。我不能说只有凡高一个人影响了海子对艺术本质的认知,但是我敢断言: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海子对于诗歌本质认知的,首先就是画家凡高;绝对一点说,也只有画家凡高。 凡高对于绘画艺术的狂热激情,他在极度贫困状态下创作的大量作品,深刻地震撼了“永远的青春诗人”海子。凡高所怀抱的变革绘画艺术的宏大理想,也同样鼓舞和激励着“永远的青春诗人”海子。事实上,海子有变革中国诗歌的宏大抱负。海子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他渴望自己成为引火人。海子曾对诗友交谈过这方面的想法。例如,他想按《圣经》的体例来创作“伪经”,他计划创作几部“大诗”。 甚至凡高最后悲壮的自杀举动,也激励着“永远的青春诗人”海子。海子要凭着自己青春的热和血,完成“一次性诗歌行动”,这个举动就是通过“殉诗”来达到他最后的诗歌抒情,完成他最后的诗歌创作。悠哉以为,是“瘦哥哥”凡高启示和激励他做出卧轨的壮举。“永远的青春诗人”海子以此向凡高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海子认为,非此不能表达自己的诗歌抱负: “既然冷漠的世人和冷漠的中国诗坛拒绝接纳我,那么好吧:我就证明给你们看!” 海子最后的“证明”,固然令热爱他的许多人们异常伤感,却也让我们深感震撼。蓦然间世人发现:原来有一个天才,被我们漠视了! 青春诗人做起事来难免偏激,难免急躁,难免毛糙,难免热血沸腾,难免……这是没办法矫正的,就像无法矫正驼背的脊椎一样。因为,青春诗人之所以是青春诗人,就因为他拒绝平庸,拒绝四平八稳,拒绝与俗人握手言和。 时下中国诗歌出现萎靡不振的状况。诗歌创作呈现一种虚假的表面繁荣。的确有许许多多诗人在创作,的确有一部部诗集获得某某奖,的确有某某诗人被评论家们看好,的确有抒写“底层关注”的诗人被圈内人士高度关注……但是,据悠哉看来,较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如今中国诗坛呈现的是一派衰颓迹象。其重要症候就是:在海子从事创作的时代,中国诗歌是具有自己的精神的,海子诗歌就代表了一种中国诗歌精神——一种诗歌的青春精神。这种诗歌的青春精神,在如今这时代里,凸显出大面积的匮乏,裸现出时代精神贫血的大症候。如今的诗歌太“形而下”、太“世俗”、太鸡零狗碎、太关注修辞操练而忽略诗歌的内在生命……不仅诗人海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去,而且中国诗歌中“海子精神”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去。这一点,实在是很可悲哀的。让我们一起大声呼唤—— 魂兮归来,中国诗歌的“海子精神”! 借着“永远的青春诗人”海子逝世20周年的契机,悠哉沉痛地、忧伤地写下以上感言。 最后,引诗人悠哉的一首诗,谨表纪念的心意:天堂里是否也有麦地 ——纪念海子逝世20周年 悠 哉 天堂里是否也有麦地 滋养你蓬勃的青春 让你尽情地嗅着麦花 向王子们高声朗诵中国诗篇 天堂里是否也有骏马 蹴踏且咆哮,载着你激越地飞奔 朝着你倾心的女孩子,光明的女儿 长发披在双肩,闪烁明如灯盏的眸子 太短了,太短了 远远不够啊,二十五个春秋 至今你无力偿还大地的情义 以及那团火焰的寂寞燃烧 坦然选择自己命运,竭力效仿你 焦躁的、鲁莽的“瘦哥哥”凡高 却忘记“天才、耐心和长寿”的庄严承诺 你是孤傲的,又任性到蛮不讲理 尘世的行为准则不光为你制定 将躯体劈开,如同挣脱陶罐,或大地的边缘 疼痛过后是永远的解脱 穷孩子不再夜里提灯还家,泪流满面 天堂的麦地芬芳无际,也不稀罕龙驹骏马 两翼雪白的天使们环绕嬉耍,扯乱你的黑头发 巨大伤口遗弃给尘世,时光里结痂 午夜或凌晨,搅拌理想青年的好梦 由于你的离去,世间寻不到合适的亮嗓 喑哑了多少岁月,无尽的尴尬 写于2009年3月26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