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珠区
释义

海珠区是广州老四区之一,古称江南洲,在广州市珠江的南面,2005年全区总面积为90.40平方千米,总人口87.7万人。2005年12月31日起,海珠区辖18个行政街道: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 海珠区古称“江南洲”,广州人称其为“河南”,处在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

中文名称:海珠区

外文名称:Haizhu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下辖地区:赤岗、新港、滨江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0220

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84万(2003年)

方言:粤语

著名景点: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

车牌代码:粤A

简介

海珠区总面积102平方千米。总人口84万人(2003年)。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220。代码:440105。区号:020。拼音:Haizhu Qu。英文:Haizhu District。

基本概况

海珠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与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番禺各区隔江相邻,江岸线长达47.3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面积的水网果林风景区,呈现出“山水城市”的格局。海珠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物可考而比较确切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和和纪念建筑众多,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两次设立的大元帅府旧址,有岭南画派祖师居廉的居所十香园,有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有见证海珠岛地貌形成历史的古海岸遗址等,颇具人文历史底蕴。

海珠区是广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和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道。区内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仅是广州市区内的重要水路航道,还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内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区内有客运货运码头,船舶可直达汕头、海口、三亚、厦门等沿海城市。陆路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遍布全区,12座跨江大桥与市内各区相连,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和华南大疲乏横贯全区,地铁二三号线通过区内最繁华地段,路桥网络四通八达。

目前,海珠区正致力于建设滨江路具有岭南特色和异国情调的旅游休闲、观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宝岗大道的大型零售购物、商业服务中心,广州大道南地区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琶洲赤岗地区的会议、信息、商贸服务中心,以中山大学为龙头,新港路沿线的科技中心,围绕万亩果树保护区的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旅游中心。这六大中心已初具规模。

海珠区既有都市的繁华热闹,又有乡村的田园景色。以“江、涌、林、园”为特色的江岛生态系统,使海珠区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城区”。

海珠区一贯坚持“经济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建区,文化立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实施“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化提高工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以房地产为龙头,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仓储运输业和高新技术无污染工业,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海珠区已成为广州市新的中心区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优先重点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国际生物岛等重点项目落户海珠,海珠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新世纪迎来新机遇,历史悠久的海珠区将焕发更灿烂的光彩。

人文历史

海珠史话

二千多年前,一个日暖风馨、锦旗飘飞的日子,在一个绿水环绕的小岛上,任朝廷议郎的杨孚掘开了一小块土,种下了一棵小松树。从此,这块沉默了千百年的土地走进了历史的视野,开始了积淀自己文化、品格的漫漫旅程。

弹指之间,已是千年身!柔情似水却又坚强如松,热情大度亦不乏疾恶如仇,这是怎样的矛盾结合体呢?人们惊讶、赞叹、欣赏。这,就是历史浩瀚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海上明珠---广州市海珠区。

在她沧桑的岁月里,多少文人在这里吟咏挥毫,多少英雄在这里拍遍栏杆。古老的传说、悠远的古迹折射着灿烂的海珠文明,它们在深沉地诉说着海珠史话。散布在各处的名胜有如沙滩上的贝壳,串出一道绚丽多彩的海珠风景线。有世界上深入大陆最深远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和沧海桑田的见证--黄埔古港遗址;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琶洲塔、赤岗塔、云桂桥、利济桥等;著名的道教、佛教、基督教胜地纯阳观、海幢寺和基督教河南堂;岭南画派创始发源地十香圆及诸位革命烈士故居,如邓世昌纪念馆、廖仲恺纪念馆、卫国尧烈士故居等等。

驻立在古迹之前,弥漫上来的是不尽的故人故事。我们穿梭时空的隧道,回荡在一幕幕的历史之间,痛哭涕下,然而又热血沸腾!1847年,洲头嘴人民的抗英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清朝末年,孙中山、廖仲恺、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河南”秘密组织反清活动;民国年间,孙中山先后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北伐和国民革命。

辉煌的历史,杰出的人物!珠江水象母亲一样哺育着海珠人民,人杰地灵的海上明珠还不断地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经济、军事等各界的佼佼者。

今天,踏着前人足迹前行的海珠人民,身上仍流淌着奋斗不息、坚韧不拔的热血。如今的海珠,生机昂然,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名校林立,坐落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是重要的科教、科研基地,国际会展中心傲然耸立,海珠已成为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聚集中心。

海珠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着新的历史!

平凡的海珠人民创造了海珠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海珠文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珠人。

“海珠史话”是海珠的史话,更是海珠人的史话。

广州人的“河南地”

广州人称海珠区为“河南”。海珠区建国初称河南区。河南之得名,一般人认为是因其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缘故;但尚有另一种说法,据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记:“广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河南’,非也……河南之得名自孚(杨孚)始。”屈大均否定了“河南”得名是由于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说法,认为“河南”得名来源于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时期杨孚。

杨孚是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人,在东汉章帝时期任朝廷议郎,曾提出“创业用武,守业尚文”的主张,著有《岭南异物志》,以诗体记述了岭南地区的物产,被称为“粤诗之祖”。据《广东新语》记述,杨孚从当时的东汉京都河南省洛阳辞官回到下渡村,带回几株洛阳松树,植于住宅前。有一年冬天,松树竟满树白雪,十分壮观,人们觉得很奇怪,都说是杨议郎把河南洛阳的瑞雪也带回来了,于是把杨孚居住的地方称为“河南”。清代陈昙有诗云“议郎宅前栽松柏,带得嵩阳雪意醋;今日万松山下过,不知南雪是河南”。

“河南”的范围在不同的时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东汉至明代以前,河南泛指整个河南地区,即今海珠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河南地区西北部的开发,城区逐步发展,人们习惯将当时广州珠江南岸西起白鹅潭,东止“河南尾”(今草芳围),面积约3公里的城区称为“河南”。这是狭义上的河南。建国后,“河南”的范围习惯上是指整个海珠地区。

“海珠”得名由来

海珠是现区名,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清乾隆年间范端昂的《粤中见闻》记曰:“广城南海中,有片石涌出水面,广袤数十丈。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飞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书中还记述了海珠石上有慈庆寺,种有古榕,清顺治年间筑有炮台等。宋代时海珠石羊城八景之一,“海珠晴澜”。

在1990年编纂的《名城广州常识》一书中的“掌故与传说”中,以一个古老的神话传奇故事,记述了海珠石的来源和珠江的得名。

传说秦汉时期,赵佗在广州建南越国,他有一颗镇国之宝,称阳燧宝珠。赵佗死后这颗宝珠成为陪葬品。当时有一位书生叫崔炜,很想见识一下这颗镇国宝珠,后来他因请神医救活了仙女玉京子,仙女为表谢意,让崔炜到赵佗的墓穴地宫中去探访,赵佗就把宝珠送给了他。后来,这颗宝珠被一位波斯商人重金购得,取名“摩尼珠”,并准备把这颗宝珠带回波斯国。有一天,船至广州城南大江,两岸风景秀丽,他情不自禁地拿出宝珠欣赏,突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宝珠化作一道白光射入江中,变成一块巨石。到了夜晚,巨石如明珠一样闪闪发光,人们就把巨石称为“海珠石”,同时把广州城南的这条大江称为“珠江”。

海珠石因长年受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部分连接,1928年被辟为海珠公园,民国20年(1931)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

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建国后的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为海珠区,取其“海上明珠”之意。

两千年不衰广州港

广州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商贸的重要港口中心城市,2000年来兴盛不衰,这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较为罕见的。

黄埔村200多年前曾是远东重要的贸易中心港口。驱车刚下东南环高速公路,远远便看见黄埔村前山上的琶洲塔,据说它曾作为当年进出港口商船的航标。从古黄埔岗码头望过去,只见江面宽阔的水域直通珠江口,码头附近依稀能辩当年繁华时的种种痕迹。据介绍,在18世纪,这里是中国到达欧美各国最近的航线起点,是商船出洋的上好地方。广州属亚热带气候,外国商船只要夏季乘南风而来,秋季借北风而返,便可一帆风顺,十分方便。

在黄埔村里西畴里16号,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清政府为港口所立的公文石碑,石碑上写到"此南社古涌为乡内出水之区"意即这里是出洋的港口,来往的商船都必须在此停泊。据史书记载,1685年清朝在全国分设粤、闽、江、浙等四个海关,到1757年只保留粤海关,广州被定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后来港口一直南移,经现在黄埔老港直至黄埔新港。

由于古黄埔港得天独厚的优势,18世纪这里出现了外国商船汇集的盛大景象,据《远东国际关系史》记载:1789年“停泊在黄埔的有英国船61艘,美国船15艘,荷兰船5艘,法国船1艘,丹麦船1艘,葡萄牙船3艘,共86艘”,在同一时期有6个国家近百艘商船在碇泊,黄埔港昔日之盛况,可以想见。《中国国际贸易史》一书统计,以1817年为例,广东当时年外贸的进口总值为23488440元,其中通过黄埔港进出口值就有19711444元,占广东进口总值的80%以上。

专家在对黄埔老港口进行考证后认为:“像广州这样经历2000年而不衰的港口世界历史上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

明清时期黄埔港的繁荣使占尽地利的广州黄埔人纷纷出洋经商,他们与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大大加强了广州作为远东中心贸易港口的影响力,清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像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胡璇泽和留美华侨梁诚等一大批著名侨界知名人士。

黄埔村人胡璇泽作为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一身兼任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驻新加坡领事,还被封为澳大利亚男爵和英国CMG三等宝星爵位,蜚声海外。由于他对新加坡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新加坡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黄埔先生”。新加坡人为了纪念他,在新加坡圣淘沙历史博物馆树立有他的蜡像,一些学校、街道则以黄埔命名。在新加坡至今还保留有黄埔路、黄埔民众联络所等用“黄埔”命名的地方。

作为从黄埔走出去的中国早期赴美留学生,当时的侨界人物梁诚曾向美国交涉取回庚子赔款余款,在北京兴办了清华学堂。

古桥旧屋老风俗

海珠区小洲村是广州难得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作为著名的果树之乡,且处于广州的"南肺"而得以幸存。

小洲村以农业为主,盛产闻名的石硖龙眼、红果杨桃,到处可看类似苏南一带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石拱桥下、小河涌上,荡漾着几只小船,岸上是低矮的平房、枝叶繁茂的树木,当地农民在河边树荫下纳凉闲聊,静谧而清新。

由于受污染少,且受珠江水涨潮的时时冲洗,小洲村的河水清得令人羡慕。在这里,不经意间还可看到人与狗共洗一江水的野趣。河里泊着一些显已年久无用的小船,听当地人说,过去村里没有陆路而河涌发达,运水果、货物都是通过这些船,这些年,陆路修起来了,船也渐渐少用。

在河中间,有一个长满青草的小绿洲,外人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底下埋着龙舟。原来,龙舟平时只有埋在水底才不会干裂,等龙舟节到来时,村里将举行盛大的起水仪式,才将龙舟挖起。

河上有几座石拱桥,其中一座是明代时的墨翰桥。村里有一棵大榕树,是小洲村的建村树,树根露出,状似麒麟,据说已有500多年历史。小洲村仍可看到一些古老的房屋和小巷,这种房屋因屋顶有两个像锅耳的突起物而被称为锅耳屋。最老的屋子是西溪公祠、简氏公祠,建于明朝年间。村子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屋子叫蚝壳屋,是用蚝壳泮石灰砌墙建成,东暖夏凉,比起青砖屋造价更底。据了解,小洲村就是泥沙伴着壳冲积而成的,现在挖开地下两米,就可见到蚝壳层。不过遗憾的是,曾在村里盛行的蚝壳屋大都在近年改建成水泥屋,现在只剩下一所有100多年历史、仍住着人家的蚝壳屋可以让人观瞻。

小洲村因风景优美,吸引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在这里购地置屋,寻找创作灵感。村中由此建成一个艺术村,由著名画家关山月题词。

从99年5月1日,这个古老神秘的小村才开通了第一部公共汽车--从天平架经广州大道至小洲村。目前,从南方大厦至小洲村的客船也即将开通,到时游客就可以方便地一睹岭南水乡的风采。

旅游景点

海珠区是广州市四个老城区之一,与各区相比,“江、涌、林、园”的江岛生态系统是其独特的环境优势:47公里的环岛江岸线,74条纵横交错的河涌水网,宛如天然氧吧的万亩果园,著名的岭南佳果和历代围海造田所形成的独特田园风光,以及遍布海珠的人文遗迹让每一个海珠人引以为荣。

海珠区是广州市“南肺”,是珠江环抱一个绿岛。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和纪念建筑众多,文物资源丰富,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两次设立孙中山大元帅府、民族英雄邓世昌纪念馆及故居、岭南画派祖师居廉的居所十香园、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有见证海珠岛地貌形成历史的古海岸遗址,以及海幢寺、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等,这些历史文物古迹是海珠区宝贵的旅游资源。

海珠区有很多由风化剥蚀、海浪侵蚀或堆积而造成的遗迹,如七星岗海蚀遗迹、松岗及赤沙的沙堤、七星岗的丹霞地形和鳞石地形及赤岗塔瓯穴群等。这些遗迹形成很有旅游价值的地貌景观。

海珠区除了推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外,还通过评选“海珠十景”来加强对该区旅游资源的宣传。该区通过投票选出了包括“帅府华晖”、“会展雄姿”、“海幢春晓”、 “学府风韵”、“瀛洲叠翠”、“双塔竞秀”、“邓祠国魂”、“滨江霓裳”、“漱珠朝斗”、“洲头烟波”等“海珠十景”,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古迹、也有现代建筑,还有岭南田园的自然景观。

世界最高的电视塔也坐落于海珠区,成为海珠区的中轴线地标,因此取名为广州塔。

投资环境

海珠区地处广州市中部,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总人口123.73万人,现辖18条行政街道。海珠区的城区功能已成功由传统的工业区向以居住为主,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仓储运输业和高新技术无污染工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转变,成为广州市新的中心区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优先重点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海上明珠”。

海珠区综合经济实力已遥遥领先于国内许多大城市中的同级区份。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49亿元。2003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全区国税和地税总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和24.04亿元。

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工业总产值221.55亿元,增长18.9%;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58.84亿元,增长17.6%;重工业总产值62.71亿元,增长30.6%;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1.7:28.3。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136.51亿元,增长17.7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1.38亿元,增长14.0%。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34户,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4.3%,实现的利税总额为29.4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90.7%。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124.42亿元,增长56.6%,其中连锁超级市场实现商品销售18.06亿元,增长93.6%。全区专业市场137个,全年商品成交额79.3亿元,增长8.8%;其中亿元以上市场18个,全年商品成交额68 .74亿元,增长28.9%;占全区商品成交额的86.7%。

改革开放以来,海珠区商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江南大道商业中心和和三大商圈(江南大道、广州大道南、琶洲会展中心,72个农贸(肉菜)市场),社区有小商业网点,完善了商业网点的布局。

全区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5.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3%,其中进口总值2.64亿美元,增长1.5倍;出口总值2.39亿美元,增长25.9%。

海珠区作为广州市惟一的岛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海珠区亮出了“环岛经济”牌。会展经济区是“环岛经济”最闪亮的一颗明珠。2006年,广州举办第100届交易会时,琶洲地区的写字楼、酒店等会展经济将上一个台阶。此外,海珠将利用毗邻广州大学城的优势,探索建设后勤配套服务区和以“万亩果林”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在海珠区滨江路一带,海珠区将重点培育发展滨江经济带,加快建设滨江西路“海珠风情街”和以太古仓为亮点的白鹅潭周边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区。在海珠区岛内,拥有众多科研院校的新港路将建设新港文化科技经济带,推进以海珠科技大楼、中大科技园区为亮点的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在地铁沿线,海珠区将引导建设特色购物中心等商业网点(商业街)。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278.4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9亿元。农业生产以种植业(水果、蔬菜)为主,养殖业(生猪、家禽)为副。目前,蔬菜面积4000亩,水果面积1.8万亩。

水果种植品种主要有:荔枝1500亩、龙眼5000亩、杨桃5500亩、黄皮3500亩、其他品种(石榴、木瓜、香大蕉、甘蔗等品种)2500亩。1999年,市政府把我区这片果林规划为果树保护区,并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农业生产及农业观光示范区,面积约4000亩。二级保护区为果树生产恢复区,面积约7000亩。三级保护区为果树生态保护区,面积约7000亩。果树保护区是不可替代的城市湿地,对调节广州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喻为广州的“南肺”。

行政区划

海珠区辖18个街道(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以下括号里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办公地址)

赤岗街道

代码:440105001,办事处驻:下渡路128号

辖:下渡居委(宜利街2号负一层)、鹭江居委(新港西路182号大院)、大江涌居委(大江涌路19号之一)、客村居委(客村东大街14号)、新市头居委(新市头大街19号)、珠影居委(新港中路354号大院)、七所居委(新港中路375号大院)、赤岗居委(新港中路477号)、毛纺居委(赤岗东二街26号地下)、赤塘居委(赤岗路1号大院)、七星岗居委(新港中路468号大院)、石榴岗居委(石榴岗路10号大院)、大江苑居委(大江涌大江直街2号)、烟厂居委(赤岗路89号大院12号104房)、电研院居委(新港西路206号大院)、竹园居委(赤岗二街10号103房)、南贤居委(樱花街50号)、江景居委(下渡路柏蕙街13号)、鸿运居委(新港路赤岗西二街13号地下)、粤信居委(石榴岗路2号院信裕街57号)、金星居委(石榴岗路海崖路15号之一)、怡雅居委(赤岗东路303号)、愉景雅苑居委(新港西路235号)、江丽居委(翠竹路42号)、汇美居委(汇美南苑)、新鸿居委(艺苑路东庆街19号102房)、珠江帝景居委。

新港街道

代码:440105002 办事处驻:滨江东江怡路225号

辖:立新居委(新港西立新街2号)、穗华居委(新港西142号大院10号)、兴怡居委(新港西152号大院内)、海洋居委(新港西164号36号—101)、中大东居委(中大东北区371号104)、中大西居委(中大蒲园区641号地下)、半岛居委(滨江东路71号)、江怡居委(新凤凰后街2号之一2楼)、嘉仕居委(嘉韵街7号)、金雅居委(滨江东路54号27幢2楼)、怡乐居委(怡乐九巷1号)、攀桂居委(新港西57号侧)、南景居委(新港西路68号9座地下)、海康居委(新港西151-11-201)、祈乐居委(怡乐路70号大院49号)、银禧居委(新港西路千禧二街S8栋)。

昌岗街道

代码:440105003 办事处驻:昌岗东路晓港中马路147号二楼

辖:穗花南居委(穗花三巷7号之二地下)、穗花北居委(穗花一巷6号之一)、昌岗东居委(昌岗东5巷19号)、晓港东居委(晓港东一马路一巷6号)、东晓居委(晓港东马路61号)、晓港中居委(晓港中马路91号102)、晓南居委(晓港中马路62号侧)、晓西居委(晓港西马路139号之一)、青晖居委(晓港西马路111号地下)、晓园东居委(细岗东区12号)、晓园北居委(晓园北6号104地下)、晓园新居委(晓园新5号之一)、跃进南居委(跃进一巷12号地下)、跃进北居委(跃进一巷2号之二)、细岗东居委(细岗东二街2号之一)、细岗西居委(细岗路十二巷12号)、江南大道南居委(江南大道南384号之一)、海富花园居委(南泰路533号)、江南雅居委(信裕路29号)、昌岗中居委(昌岗中路150号之四地下)、慎得里居委(慎德里中10号103)、汇源居委(石桥大街25号地下)、朝圣居委(朝圣大街4号)、隔山居委(隔山新街35号之一)、信和居委(昌岗中路241号)。

江南中街道

代码:440105004 办事处驻:江南西路青柳大街1号

辖:万松园居委(前进路24号之一)、得胜北居委(得胜岗1号之一)、得胜南居委(江南东路39号)、南园东居委(南园大街14号之三)、南园西居委(南园大街32号之一)、聚龙居委(新兴街128号之四)、万寿居委(东华巷6号之二)、中后街居委(江南大道中后街15号)、青凤居委(青凤大街4号)、青葵居委(青葵大街9号)、聚源居委(紫来大街55号地下)、紫金居委(紫金大街86号)、紫龙居委(紫龙大街13号101房)、紫山居委(紫山大街18号)、杏园居委(杏园大街25号101房)、复兴北居委(复兴十巷24号地下)、复兴南居委(复兴六巷22号二楼)、贵德东居委(紫来后街14—16号)、江宝居委(国泰新里1号)、紫来居委(下田巷20号)。

滨江街道

代码:440105005 办事处驻:滨江东路逸民里15号二楼

辖:海景居委((海景阁)怡海路60号二楼)、远安居委(远安新街55号105房)、草芳居委((椰城苑)江湾路78号地下)、海运居委(滨江中路302号地下)、小港居委(华贵坊17号地下)、华贵居委(华贵里34号地下)、怡安居委((怡安花园)怡安路228号地下)、海印居委(滨江东远安新街一巷2号之一)、仲恺居委(滨江中二巷15号之一)、江湾居委(滨江中406号之一)、海滨居委(滨江中一巷13号之三)、海岸居委(滨江中一巷12号之一)、中海居委((中海名都)名都一街3号首层)、海城居委((海城花园)海城街11号104房)、益丰居委(土地巷34号地下)。

素社街道

代码:440105006 办事处驻:前进路基立北街18号

辖:兰亭居委(前进北街兰亭颖园)、稔岗居委(学院巷2号之三)、基立南居委(基立南街8号之一)、金汇居委(群策三巷1号之二)、素社中居委(素社二巷7号)、万寿北居委(万寿北街25号之一)、基立新村居委(基立新村北一巷1号120)、蟠龙居委(塘边新街10号)、素社东居委(素社东三巷12号)、海联北居委(海联路55号之一101)、东翠居委(东翠南街34号地下)、海印南苑居委(海联路48号)、银珠居委(海联路10号之二)、桥东居委(桥东三巷10号2楼)、怡海居委(怡海路818号地下)、郭墩居委(基立下道北29号之一)。

海幢街道

代码:440105007 办事处驻:宝岗大道新凤祥大街33号

辖:寺前居委(南华中路寺前街15号)、南华中居委(滨江西192号之三)、溪峡居委(南华中路同福新街9号)、百睦居委(福场路联珠直街11号)、共和居委(同福中路共和里21号)、堑口居委(同庆路文峰里20号之一)、同福中路宝贤北约1号之四)、宏宇居委(宝岗大道宏宇广场B座6楼)、仁厚直居委(宝岗大道)、杏坛居委(宝岗大道311号可逸名庭内)、宝玉直居委(同福中路宝应里5号102房)、祈兴居委(同福东路祈兴里30号101房)、南村居委(同福东路田心坊10号之一)、福仁居委(南华东路福仁直街17号之一)、同庆居委(同庆路低凼巷20号)、蒙圣居委(同福东路元门口47号)、永龙居委(江南大道 北永龙坊19号)。

南华西街道

代码:440105008 办事处驻:同福西路兆龙里19号

辖:鳌洲居委(南华西路87号)、福安居委(龙溪首约59号之一)、敬和里居委(岐兴一巷6号)、栖栅南居委(岐兴北4号)、龙武里居委(龙祥里10号)、兆龙里居委(龙庆里22号)、福龙东居委(龙溪南首约71号)、海天居委(滨江西42号115房)、洲咀居委(同福西路55号)、德和新居委(洪德五巷13号)、后乐园居委(洪德新七巷1号之一)、厚德居委(光德路34号之一)、永兴居委(永兴街114号之一)、聚龙居委(岐兴南约35号104房 34346421)。

龙凤街道

代码:440105009 办事处驻:工业大道北60号二楼

辖:凤安居委(革新路凤安四街10号)、新民居委(新民四街34号之1)、富泽居委(革新路富泽三街4-8号)、革新居委(凤源里49号)、梅园西居委(梅园西26号203)、金沙居委(革新路121号之一地下)、凤宁居委(凤宁街5号地下)、梅园南居委(凤凰二街19号102)、凤凰居委(凤凰四街45号)、荔福居委(凤凰四街16号)、鹤洲居委(鹤洲直街11号之四)、鹤兴居委(工业大道十八亩直街15号)、龙导居委(南田路七间直街8号之二)、仁和居委(宝岗路175号)、世昌居委(宝岗大道122号之一)、南北居委(宝岗大道南北广场A幢4楼)、状元居委(南田路将军直街26号二楼)、宝龙居委(宝岗大道100号三楼)、环珠居委(同福中路环珠直街6号)、昌盛居委(南田路昌盛大街27号)、龙田居委(南田路西街口43号首层)、怡雅居委(马涌直街104号地下)、马涌居委(马涌直街104号地下)、康隆居委(宝业路248号201)。

沙园街道

代码:440105010 办事处驻:昌岗中路83号地下

辖:广船居委(沙园五一新村二街北7号)、广重北居委(沙园六街北16号101房)、广重南居委(沙园三街南1号侧)、橡胶新村居委(昌岗中路110号大院2号103房)、港海居委(沙园八街10号侧)、荔福居委(西华二街1号102房)、西华居委(沙园西华街20号之一)、沙园新村居委(荔福路西基东103号之一)、奋勇居委(沙园村尾八栋109)、江南苑居委(宝业路576号之一)、光大花园居委(光大花园翠榕北6号地下)。

南石头街道

代码:440105011 办事处驻:工业大道中展业街20号

辖:红棉居委(江燕南一街14号)、百合居委(凤岗路85号后座)、沙溪居委(燕子岗南路天海庭天海街36号首层)、石岗居委(石岗四巷13号)、保利居委(保利花园静雅路36号101房)、泉塘居委(下泉塘大街11号)、南景园居委(南景街42号君兰轩二楼)、晓燕湾居委(晓燕街12号首层)、顺意居委(顺意二街28号)、翠城居委(翠城花园23栋二楼)、棣园居委(南边路汇翠街38号二楼)、南箕居委(南箕花园23号)、邓岗居委(邓岗大院23号102)、纸南居委(南箕路22号地下)、纸北居委(广纸东三街33号)、庄头居委(南边大街13号)

凤阳街道

代码:440105012 办事处驻:泰沙路555号

辖:晓华居委(兴南一街6号101房)、五凤居委(凤岗脚17号之一地下)、五村居委(五村迎祥大街7号)、旧凤凰居委(旧凤凰大街29号2楼)、马岗顶居委(泰沙路209号一楼)、西畔里居委(西畔里大街23号之一)、金紫里居委(金紫里直街20号一楼)、凤阳居委(凤阳街2号)、翠怡居委(翠怡二街一号之一)、南珠居委(江燕路南珠南街6号地下)、润南居委(润怡大街6号102房)、富康居委(富荣二街5号一楼)、泰宁居委(逸安街晓安苑42号)、泰新居委(泰沙路58号之一、之二、之三)、鹭江居委(新港西路鹭江西街2号)、汇源居委(鹭江西街大街2号2楼)、敦和居委(敦和路129号首层东一座)、凤和居委(鹭江南约新街19巷5号首层)、叠彩园居委(叠彩园彩棕街10号之2)、逸景翠园居委(逸景翠园翠羽居B座首层)、康乐中约南街一巷1号三楼)、康乐南居委(康乐东约南大街11号之二首层)、康乐西居委(康乐西约大街27号)、康乐北居委(康乐西约大街27号)、康乐中居委(康乐中约南街一巷1号三楼)、康盛居委(康乐西约新区20巷20号之2)。

瑞宝街道

代码:440105013 办事处驻:南洲名苑怡居街59号

辖:东约居委(瑞康工业区2号)、南约居委(南岸社桥头3号二楼)、西约居委(瑞宝南路牛路3号二楼)、北约居委(聚源大街4号)、北街居委(瑞宝北街24号)、瑞兴居委(瑞兴大街1号之1)、瑞源居委(瑞海市场20号铺)、晓港湾居委(晓港湾文华街98号二楼)、加怡雅居怡顺街11号旁)、侨诚居委(侨诚花园夏晖街88号)、宝通居委(宝通小区宝通街21号)、瑞宝花园居委(瑞宝花园宝和街30号102室)、名苑居委(南洲名苑怡居街93号)、嘉鸿居委(嘉鸿花园嘉鸿一街3号)、金碧东居委(金碧第一花园金碧二街250号)、金碧西居委(金碧第二花园金诚路42号)、万华居委(万华花园万华北街10号)、英豪居委(英豪花园英豪一街51号)、和辉居委(和辉花园和辉街52号)、南洲居委(南洲花园南燕中街65号二楼)、工业大道南居委(工业大道南421号)、石溪居委(石溪冲边路8号)、东碧居委(涌边街8号)、富全居委(蚝壳洲新街2号之1二楼)、九亩洲居委(南约东街南152号二楼)、新溪居委(蚝壳洲新街2号之1二楼(暂时))。

江海街道

代码:440105014 办事处驻:赤岗大塘解困小区聚德东路18号

辖:金穗居委(广州大道南穗和北街4号106)、厚德居委(广州大道南897号)、桂田南居委(敦和路138号)、桂田北居委(桂田南约大街12号)、金影居委(艺苑南路266号地下)、江贝居委(艺苑南路266号地下)、敦和居委(敦和路282号)、德盛苑居委(敦和路282号)、大塘居委(大塘西华大街38号)、红风居委(大塘西华大街38号)、东明居委(大塘西华大街38号)、金丰居委(赤岗路181号地下)、绿茵居委(赤岗路181号地下)、聚德北居委(聚德西四街14号(K80栋))、聚德中居委(聚德路38号(G46栋)104)、聚德东居委(聚德路61号(D25栋)104)、坚真居委(聚德南路利和街16号一楼)、聚德南居委(聚德中路101号106)、新村居委(新村直街50号)、富文居委(新村直街50号)、新安居委(新安街B栋47号地下)、台涌居委(台涌新街一巷一号)、石榴岗村居委(石榴岗村东大街九巷1号)、石榴岗居委(海军基地内)。

琶洲街道

代码:440105015 办事处驻:新港东路86号四楼

辖:磨碟沙一居委(新港东路52号48号铺)、磨碟沙二居委(新港东路74号大院)、磨碟沙三居委(新港东路致远街32号首层)、磨碟沙四居委(新港东路致远街32号首层)、磨碟沙五居委(磨碟沙大街商铺30号)、大家庭花园居委(庭园路95号105房)、南园居委(南园居C幢)、琶洲西南居委(跃龙大街19号之一)、琶洲东北居委(朝阳左四巷112号302房)、黄埔一居委(夏阳大街10号之一)、黄埔二居委(乐善里4号)、黄埔三居委(杨青外街)、石基居委(石基村口)、广渔居委(新港东路94号大院)、渔村居委(渔村大街1号之四)、新洲居委(新洲直街53号)。

南洲街道

代码:440105016 办事处驻:南洲北路398号

辖:上涌东约居委(上涌东约一巷一号)、上涌中约居委(上涌中约大街二号)、上涌西约居委(上涌西约十二巷10号)、桥南一居委(桥南大街4号)、桥南二居委(汇源大街三号)、后滘一居委(后滘北大街133号)、后滘二居委(后滘北大街92号(拟建))、池滘一居委(南洲路47号)、池滘二居委(池滘北大街87号地下)、西滘一居委(西滘村南大街20号)、西滘二居委(西滘大街36号)、西滘三居委(西滘大街36号)、东街居委(沥滘东街二巷二号)、北村居委(南洲路74号旁)、环秀坊居委(环秀坊四号之一)、南安坊居委(沥滘大埗头5号)、水基居委(沥滘三约北41号之一)、西村居委(孖楼街7号之一)、新渔居委(沥滘新渔大街一号)、大沙居委(南洲路118号)。

华洲街道

代码:440105017 办事处驻:华洲路88号

辖:聚龙居委(龙潭南约西街1号二楼)、骏龙居委(龙潭南约东街6号二楼)、颖龙居委(龙潭东环路42号二楼)、万年东居委(南约万年东街25号)、万年西居委(万年西街西12巷10号)、土华东居委(华洲路189号201)、土华南居委(华洲路189号202)、土华西居委(华洲路189号203)、土华北居委(华洲路189号301)、华泰东居委(华洲路189号302)、华泰西居委(华洲路189号303)、瀛东居委(小洲西园直街8号二楼)、瀛南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号一楼)、瀛贤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号二楼)、瀛豪居委(瀛洲北路108号二楼)、瀛园居委(瀛洲北路108号二楼)。

官洲街道

代码:440105018 办事处驻:北山大街10号

辖:北山龙吟居委(北山大街20号)、北山青云居委(北山大街29号)、北山桃源居委(北山村桃源大街老人活动室)、赤沙海晏居委(赤沙村综合楼二楼)、赤沙茂兴居委(赤沙村综合楼二楼)、赤沙南约居委(赤沙村综合楼二楼)、赤沙北约居委(赤沙村综合楼一楼)、赤沙西约居委(赤沙村综合楼一楼)、赤沙学院居委(广东商学院内(原幼儿园一楼))、仑头新村居委(仑头六社余庆里农民公寓村交通安全室)、仑头车站东居委(原仑头居委会办公室)、仑头启明坊居委(仑头社亭岗文化室)、仑头仁厚里居委(仑头村旧幼儿园)、仑头南仑居委(仑头市头大街旧茶楼)、官洲渔司居委(官洲码头原信用社办公楼)、官洲仁义居委(官洲村仁义新街陈家祠)。

历史沿革

海珠地区,明清时至民国初年,属番禺县管辖。民国7年(1918)广州设市政公所,民国10年(1921)2月,设广州市政厅,市区界线南至河南小港,河南城区划入广州市区,分设蒙圣、海幢、洪德三个区公所。民国12年(1923),广州扩展市界,市区界线南至南石头。民国13年(1924),广州市再次扩展市界,市区界线南至沥滘、西滘。民国26年(1937)7月,原属番禺县的公和乡、敦和乡、沥滘乡、彬社乡划属广州市。抗日战争期间,为便于动员民众抗日,上述各乡于1938年10月暂归番禺管辖,1946年12月复归广州市。至建国前夕,河南地区共设有蒙圣、海幢、洪德、敦和、沥滘、公和、彬社(新洲)7个区,隶属广州市,其中蒙圣、海幢、洪德区属城区部分。

建国后,1949年11月,海珠区地区分为蒙圣、海幢、洪德、新洲、沥滘五个区,分别设立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蒙圣、海幢、洪德三个城区合并,成立河南区,分设19个行政街道;1951年5月,新洲、沥滘区合并为新滘区,分属市管辖。1954年6月,市政府撤销芳村区建制,将其管辖的芳村、花地、山村、冲口4个镇划入河南区,1956年8月,上述4个镇合并为芳村街办事处和山村街办事处。同年,从郊区划入新港街、瑶头镇后,将瑶头镇改为瑶头街办事处。1959年2月和4月,从珠江区划入永兴街和花地街,此时河南区共设15个街道。1960年5月,河南区成立海珠人民公社(但仍由区人委行使行政职能),新滘人民公社从郊区划入。全区设9个人民公社。1960年8月,河南区改称海珠区,1961年8月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全区设12个街道,新滘人民公社划归芳村区。1980年2月,海珠区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4月,各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各街恢复办事处名称。1986年6月,赤岗街办事处、新滘区公所划入海珠区,1987年3月,新滘区公所改称新滘镇。1990年,全区共辖19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镇,分设303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初设立江海街。

2000年,海珠区辖14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人,各街道、镇人口:1237273、赤岗街道102484、新港街道74657、 昌岗街道91766 、江南中街道 72314、 滨江街道58237 、素杜街道 60215 、海幢街道61293、南华西街道42349、 龙凤街道86144、 沙园街道54847 、南石头街道 86848 、风阳街道 72497、 瑞宝街道63476、 江海街道49610、 新窖镇 260536。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7月,调整新滘镇行政区划,设立南洲、琶洲两个街道。南洲街道辖12个居委会和6个村委会,琶洲街道辖7个居委会和3个村委会。调整后的新滘镇辖3个居委会和7个村委会。

2001年底或2002年初,撤销新滘镇,设立华洲、官洲2个街道。调整后,海珠区辖18个街道办事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珠区辖18个街道(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

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经济现状

2010年经济

经济总量跃上700亿元台阶。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10.15亿元,比上年净增109.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GDP增速列广州市六个中心城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2.01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574.8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比重为0.5:18.6:80.9,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3%,拉动我区经济增长10.7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税收总收入10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国税收入43.99亿元,增长25.6%,为区财政贡献收入5.04亿元;地税收入63.39亿元,增长19.3%,为区财政贡献收入19.31亿元。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营业税收入9.77亿元,增长21.5%;企业所得税收入3.24亿元,增长47.7%;增值税收入2.66亿元,增长2.0%。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33亿元,增长27.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10年末,全区实有从业人员45.76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企业)从业人员21.09万人,增加1.09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3.41万人,增加1.41万人;农牧渔业劳动人员1.26万人,减少0.31万人。本年登记失业人员5.7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1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2.5%;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52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略有下降。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3%。全年蔬菜总产量2.51万吨,下降10.1%;水果产量1.72万吨,下降5.5%;水产品产量9129吨,增长3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恢复性增长。

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区工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3.34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全面增长,其中塑料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增速最快,分别达33.3%和16.5%。 工业经济效益提升。随着生产的好转,全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0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8.2%,比上年提升40.7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上年的亏损0.52亿元转变为盈利4.25亿元。 建筑业产值快速增长。

2010年,全区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2010年,我区完成256项总投资达60.19亿元的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建艺苑西路、艺苑东路等11条市政道路,全年新增道路面积80多万平方米;对38条道路实施大中修,改造道路面积403万平方米。完成滨江路等14条主干道和宝业路等7条次干道沿线101.5公里,共310多万平方米的立面整饰工程,实施“水浸街”治理项目65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38个,新建雨水管135.06公里、污水管61.33公里,每年实现污水减排1750万吨。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010年,广东珠江纺织博览中心完成投资12.29亿元;区治水工程完成投资10.29亿元;广交会琶洲展馆完成投资5.37亿元;广州新电视塔及配套工程完成投资4.83亿元;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完成投资3.18亿元;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完成投资3.42亿元;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完成投资2.91亿元。 商品房销售下降。按项目在地统计口径,2010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7.2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4%;商品房销售金额170.26亿元,下降0.5%;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7516/平方米,比上年上涨39.0%;商品房施工面积747.80万平方米,增长7.1%;商品房空置面积50.48万平方米,增长6.4%。

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24.95亿元,增长25.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74亿元,增长46.7%。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为汽车类56.17亿元,增长28.6%;石油及制品类41.18亿元,增长22.9%;食品饮料烟酒类31.68亿元,增长9.7%。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7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批发额1346.02亿元,增长63.9%;全区年销售额超亿元商业企业有109家,

2010年,全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5家,年成交额达4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1%。成交额较大的商品类别有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其中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额286.51亿元;汽车类商品成交额99.55亿元。 六、服务业 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2010年,在亚运效益的拉动下,我区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其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4.57亿元,同比增长16.5%,拉动全区GDP增长4.2个百分点。全区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3.4%。以会展业为龙头的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64亿元,增长15.6%。

2010年,随着对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我区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区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2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进口总额9.03亿美元,增长14.7%;出口总额14.17

2009年经济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6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450.87亿元,增长12.6%。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8.0%、8.1%、9.2%和9.6%,GDP增长速度呈逐季加快的趋势。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0.4:23.4:76.2调整为2009年的0.4:19.3:80.3,第三产业的比重首年超过八成,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在全市六个中心城区中,我区成为继越秀、天河区后,第3个三产比重超过八成的区,中心城区功能初步显现。目前,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1.0%、15.0%和14.7%,工业所占比重从上年的第二位退居第四位,仅为13.3%,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88.1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税收入35.03亿元,增长7.8%,为区财政贡献收入3.97亿元;地税收入53.15亿元,增长8.4%,为区财政贡献收入17.24亿元。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7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0%。其中,营业税收入8.04亿元,增长16.6%。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15亿元,增长7.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6亿元,增长12.6%;教育支出6.19亿元,增长11.5%;医疗卫生支出2.02亿元,增长11.0%。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9年末,全区实有从业人员39.11万人,比上年增加2.8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企业)从业人员19.97万人,增加0.56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7.56万人,增加2.23万人;农牧渔业劳动人员1.57万人,增加0.07万人。本年登记失业人员3.91万人,比上年下降1.9%;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0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8.4%;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0.79万人,下降4.4%。

农业

农业生产有所下降。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全年蔬菜总产量2.79万吨,下降24.9%;水果产量1.82万吨,下降4.2%;水产品产量6941吨,下降22.1%。

工业

工业生产逐步回暖。2009年初,我区的工业生产处于最为低迷的状况,工业产值一直负增长,其中6月份更跌至全年最低位的下降11.9%。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从8月份开始,我区的工业生产逐渐企稳回升。8-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月产值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但因上半年缺口较大,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仅275.90亿元,仍比上年微降1.0%

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呈“两升四降”。 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0.76亿元、10.3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8%和6.7%。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四行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33.96亿元、25.78亿元、21.22亿元和10.42亿元,则分别比上年下降14.7%、11.7%、1.9%和5.6%。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区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欠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7.5%,比上年下滑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上年的盈利2.24亿元,转变为亏损0.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4.6%,亏损企业亏损额12.02亿元,增长94.0%。

建筑业产值下降。2009年,全区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5.80亿元,比上年下降11.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3.06亿元,下降11.6%;安装工程产值10.57亿元,下降9.8%。润总额13.09亿元,下降21.9%。

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2009年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6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2.96亿元,增长54.0%;更新改造投资48.00亿元,增长36.9%;房地产开发投资118.20亿元,增长0.4%。按三次产业划分,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0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6.2%。全年四个季度的投资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18.6%、-22.3%、+4.5%和+18.3%,投资增长速度呈逐季加快的趋势。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辖区内治水和截污工程完成投资23.20亿元,其中区治水任务完成投资10.20亿元,海珠湖完成投资4.70亿元,截污工程完成投资8.30亿元;广东珠江纺织博览中心完成投资6.51亿元;迎亚运市政道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5.50亿元;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完成投资4.42亿元;广交会琶洲展馆完成投资2.86亿元。

商品房销售增长。按项目在地统计口径,2009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5.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商品房销售金额171.04亿元,增长18.3%;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2602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1.6%;商品房施工面积698.37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空置面积48.54万平方米,下降3.1%。

国内贸易

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0.82亿元,增长12.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9.94亿元,增长18.1%。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为汽车类45.24亿元,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33.52亿元,下降3.2%;食品饮料烟酒类28.99亿元,增长8.8%。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5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批发额826.06亿元,增长29.9%;全区年销售额超亿元商业企业有86家,比上年增加22家,实现销售额439.20亿元,增长10.1%。

商品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全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5家,年成交额达45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类别有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其中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额245.35亿元;汽车类商品成交额115.12亿元。

服务业

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在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我区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区其它服务业实现总产出365.04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2.6%。以会展业为龙头的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3.7%。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商务服务业60.73亿元,增长10.4%;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17.21亿元,增长8.8%;专业技术服务业14.36亿元,下降21.5%。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区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19.9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进口总额7.61亿美元,下降7.6%;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下降2.0%。出口总额中,来料加工

2011年经济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12亿元,同比增长12.2%;税收收入121.56亿元,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54亿元,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61亿元,增长10.8%;商品销售总额2372.86亿元,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98亿元,增长16.5%;海关出口总值15.42亿美元,增长17.9%;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增长12.7%。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17.6:82.0,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7%。完成68家“退二”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工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全区会展业实现增加值37.27亿元,增长16.3%;全年举办展会138场、展览面积673.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9%和25.9%,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会达12场,约占全国的1/4,会展经济龙头效应凸显。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开业,会展商务配套不断完善。新引进12家总部企业,重点总部企业达85家,税收贡献占全区总额的37.8%。25家企业成为市首批总部企业。

珠江国际纺织城纺织品展贸中心试业,杰赛科技、梦芭莎、金域医学检验等创新品牌迅速壮大,逐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3.4%。出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借助“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会和2011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平台招商引资,签约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760.6亿元。引导成立海珠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成立区金融办,扶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强化税收征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取缔无证照经营1977户,关闭清理“五小”店档776户。全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