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月
释义

海月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拼音名:HǎiYuè

英文名:clamshell别名:镜鱼、以下鱼、海镜、膏叶盘、蛎镜、石镜、窗贝、

药材基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cunaplacenta(Linnaeus)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到海滩采捕,取肉,鲜用。

基本资料

生态环境: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20余米水深的沙质或泥沙质海滩的表面,左壳向上,右壳朝下。壳表常沾有泥沙或藤壶、苔藓虫及藻类等附着物。产卵期在5-7月。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经。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痰,调中利膈。主痰结食积;黄疸;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1.崔禹锡《食经》:主利大小肠,除关格,黄疸,消渴。

2.《食疗本草》:主消痰,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

摘录:《中华本草》

生活习性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海月科的1种。又名窗贝。中国福建、台湾和广东沿海均有分布;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洋分布较普遍。中国除海月外,还有鞍海月。

海月贝壳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两壳平,大小略等。壳质极薄,半透明。壳表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顶部微显浅紫色。放射肋和生长纹细密,且不规则。贝壳的内面具有珍珠光泽,铰合部有“八”字形铰合齿,韧带呈浅褐色。闭壳肌痕小,呈圆形,位于贝壳的中央。足较退化,无足丝。

栖息于暖海潮间带下区至潮线下10米左右的浅海泥沙底上,壳表常覆盖1层薄泥,五月至七月间产卵。肉质部小,可食,但价值不大。其贝壳平、半透明,具云母光泽,可用做灯饰、托盘和代用玻璃等。中国古代建筑曾用海月贝壳镶嵌在屋顶或门窗上,可以透光,故称“川贝”或“明瓦”。

海月·中药材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ǎi Yuè

【别名】镜鱼(《临海异物志》),以下鱼(《食疗本草》),海镜、膏叶盘(《岭表录异》),蛎镜(《闽中海错疏》),石镜(《海南志》),窗贝(《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全年均有。退潮时,到海滩上捕取。

【原形态】

贝壳2片,圆形而扁平,壳质薄,透明,边缘很易破碎。左右两壳不等,左壳较凸,右壳较平。壳面放射肋及同心的生长纹都极细密,近腹缘的生长纹略呈鳞片状。壳表面白色,顶部微紫色。壳内面亦白色,具云母样光泽。铰合部大,右壳具有2枚长度不等的齿尖,作∧字形排列,左壳相应的部位,形成2条凹陷,上有紫黑色的韧带。闭壳肌1个,闭壳肌痕圆形,位于壳的中央。足部退化成指状。

生活于暖海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沙质或泥沙质的海滩表面。右壳朝下,左壳向上。

【生境分布】分布东南沿海。

【性味】

甘,平。

①崔禹锡《食经》:味辛,太冷,无毒。

②《纲目》:甘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崔禹锡《食经》:主利大小肠,除关格,黄疸,消渴。

②《食疗本草》:主消痰,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

【备注】本动物的壳(海月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