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IP封装 |
释义 | 当要从一个网络向其他网络内的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先将数据段交给IP层实现IP封装以确定IP寻址, 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交给网关因为局域网中的连接方法和网关与网关之间的连接方法或者传输的帧类型 有可能不一样,所以网关对网络内的数据进行(网关与网关传输方式的)封装(如 PPP,也是一种帧格式) 之后就实现了在不同网络上的传输到达目标网络后数据包被目标网关解开所传送的数据最终能够被目 标主机识别,因为网络层对所有设备都是一样的,其地址对所有的设备也都是统一的所以网络层的数据 包格式每一个主机都能够识别 常见问题1. 数据包封装的信息内容 当一个计算机要传送数据信息给另一个计算机时,得添加一些网络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一起发送,在传送的过程中,网络设备会根据控制信息而决定如何转发。网络控制信息的例子包括地址、session ID、协议参数。 添加控制信息的操作就是封装。 2. 数据包封装与OSI模式的关系 OSI模式的要求的根源得从网络结构说起:网络的主要功能常能被不同的技术实现,而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能允许不同的技术共存而不影响全局,得模块化,把模块间的接口定义好,模块内部的改变就不至于影响到其他模块。OSI模式把网络分为7层,和软件相关的常用的五层是link, network, transport, protocol (第二、三、四、五层). 每一层的作用、参数被格式化的定义。在发包前,先封装每一层的控制信息到个别的报头。在收到数据包时,网络设备可以一层层的解封装报头,读出协议参数、根据协议而做出决定。 换言之,封装是一种网络模块化的机制,它使得分布各处的网络可以从收到的数据包读到控制信息,根据协议做出合适的反应。 3. 主机是怎么封装、解封装数据包的?? 在这个案例中,主机封装的重点如下: 协议报头:设protocol要求的参数。 - IP报头: 配置IP源地址,IP目的地址 - 链路报头:配置源地址,MAC目的地址 (向ARP查询) 4. 封装以后,计算机的信息被分割为数据包,每个数据包有报头, 其大小根据内容、协议而定。 举例说明:在以太网中,主机H1要传送一个3300byte 的 信息给主机H2。由于以太网限制数据包的长度不能超过1500 byte, 这个信息被分割为三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有三个报头,(就是协议是ICMP): packet payload link header IP header ICMP header Subtotal 1 1500 14 20 8 1542 2 1500 14 20 8 1542 3 300 14 20 8 342 信息是3300 byte, 报头是 126 byte, 报头占3%: 126/(3300+126)=3%. 报头并没有耗费过多的网络带宽资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