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
释义 | 简要概况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同济大学,其前身是1992年12月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成立的海洋地质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9年9月更名为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月获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 学术团队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包括:研究人员33名(其中:5名兼职管理人员、4名兼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3名、办公室人员1名。现有固定人员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员占70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76 %。研究人员中教授22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实验室拥有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如:汪品先院士、马在田院士。同时,还拥有海洋科学领域第一支国家级的创新研究群体,研究骨干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和长期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经验,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等。 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拥有五个研究方向:古海洋与古环境学、大陆边缘演化与海洋沉积物、海底资源、深海生物地球化学、海底过程与观测。 项目成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项目 编号 起止时间 负责人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 G2000078500 2000.10-2005.12 首席科学家:汪品先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2007CB51900 2007.7-2011.8 首席科学家:翦知湣 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模式(973计划二级课题) 2007CB411702 2007-2011 周祖翼 863计划课题 项目 编号 起止时间 负责人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2007AA091201 2007.12-2010.12 彭晓彤 人才培养本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地球物理)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海洋地质、固体地球物理、矿产普查与勘探、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学)。目前,在站博士后12名、在读博士生32名和硕士生51名。 仪器设备1 岩芯扫描X荧光光谱仪 2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3 沉积物捕获器系统 4 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5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6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8 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与成像微机集群系统 9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10 岩石物理超声测量系统 11 裂变径迹观测系统 12 激光粒度仪 13 有机元素分析仪 14 Leica 图像分析仪+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仪+Qwin图象处理系统 15 磁化率测量系统 16 GMS-06大地电磁测深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