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燕诗社 |
释义 | 海燕诗社“海燕诗社”上世纪50年代于北京石油学院时期成立,“海燕”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文革期间海燕诗社停办,后于1984年恢复。由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了“海燕”,著名油画家高泉为《海燕诗刊》绘制了封面画,中国石油大学老校长杨光华为《海燕诗刊》撰写了序言《海燕颂》。90年代以后,学校社团改革,成立“石油大学文学创作学会”,下设“海燕诗社”和“风华文学社”。期间共出刊了《海燕诗集》十五期。 “海燕诗歌” 网站由原中国石油大学“海燕诗社”历届骨干成员自发创建,并得到中国石油大学校党委、校团委的大力支持。 总策划: 犁 痕 总理事: 赵建忠 盖永华 主编: 郭慧军 柴生梁 顾问: 韦锦 蒙坚 韩欣 文协时期的海燕诗社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对社团进行改组,海燕诗社与风华文学社划归新成立的文学创作协会,由郭慧军任会长。 石油大学为文学创作协会办公地点在活动中心三楼,门牌挂海燕诗社、风华文学社。柴生梁与冯闯、张传义等在1992年9月份加入,当时的主要成员有盖永华(诗社社长)、杨蕾(原主编)、贾浓铀(理事长)、张欣红(主编)、于凤龙(宣传部长)、王化平(朗诵组长)、赵翼(秘书长)等。 风华文学社原社长张卫东老师在校团委的支持下,于1991年创刊出版了«石油大学生»,编辑人员有訾士龙、梁宏贤、姚君山等人。 1992年第二期由张卫东、訾士龙主编,柴生梁参与了编辑工作,在«石油大学生»上设了«海燕诗苑»栏目,刊登了盖永华、杨蕾、斯木、贾浓铀、冯闯、丁开、张传义、柴生梁等人的诗作。1993年第三期则由柴生梁来主编,编辑人员有冯闯、石桂莲、李健、陈琳、王树礼、丁桂明、赵遐等人。办公地址也搬到了文协。 1993年初,盖永华出任文协会长,冯闯任理事长,柴生梁任主编。柴生梁借着为社科协会主编«社科简报»之便,创刊了«构造»,第一期8开4版复印100份;自第二期始改为小胶印8开,500份,刊发会员作品,多为诗作,兼有评论、小说、散文。 文协时期,我们仍按常例举办诗歌朗诵会,并参与学校的大学生文艺节活动;记得1992年冬在音乐厅举办的朗诵会上,柴生梁写的朗诵诗 «梁祝»,流传开来,在几年来的各种朗诵会上都可以听到;后被张卫东删改登在«石油大学生»第二期上。 时任石大附中教师的韩欣不得不提,也就是在他的鞭策和激励下,我们才得以向更高更深处发展。 盖永华之后是柴生梁。冯闯任副会长、石桂莲、张传义任主编、曹颂伟任理事长,李健任宣传部长、赵莹莹任文艺部长(原朗诵组)、单红梅任秘书长。 柴生梁以后是冯闯。 但冯闯的精力主要放在«石油大学生»和社团联上,他自1994年开始主编«石油大学生»第四期,把第四期办成了文学专刊。并在1994年下学期出任校社团联主任。文协的工作则由张传义主持。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实用主义泛滥,功利性使着校园内的社科团体式微,文协所举办的各类为学活动,参入者与旁观者愈来愈少。海燕所飞翔的天空日渐寂寥起来。但我们相信,这些纯粹的精灵,永远是我们心灵的翅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