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盐滚灯
释义

滚灯源于海盐,流行于江南,古时盛行于海盐的元宵灯会。海盐滚灯不仅是可翻滚舞蹈,更是竞技比武的手段,体现了海盐先民在与海患长期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尚武精神。海盐对民间艺术滚灯进行挖掘、整理、创编,使滚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艺术生命的魅力和生机。海盐县提出创建“滚灯之乡”的目标,旨在繁荣和发展滚灯艺术,打响海盐特色文化品牌,扩大海盐知名度。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海盐滚灯归入其中的舞蹈类,成为了国家级文化瑰宝,天宁小学也被命名为海盐滚灯的传承教学基地。

中文名:海盐滚灯

所属地区:浙江 · 嘉兴· 海盐县

遗产编号:Ⅲ-5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单位:海盐县

渊源

民间有“海盐滚灯”起缘的说法:海盐濒海,地处杭州湾北岸,古代又有通商口岸澉浦港。海患及海盗经常侵袭沿海一带,必须不断修筑海塘抵御海盗入侵。因此,海盐人尚武,民间盛行滚灯竞技比武。以示村坊实力强大,比武时有的村出红心灯,有的村出黑心灯,夺到黑心灯的村坊被认为武功高深,实力强大,连海盗也不敢侵犯。早在700多年前,滚灯就出现在海盐的民间灯会上。经过历代相传,它逐渐成为节日中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也是显示村坊实力的竞技表演。

艺术特色

一般意义上的灯,或提、或挂、或抬、或稳稳当当地放着供人观赏。唯独海盐的滚灯,却可以翻滚舞蹈,可以抛也可以掷,烛中的灯火始终不会灭,灯壳也不会因为抛掷积压而破碎。海盐滚灯以江南出产的毛竹为制作材料,中间悬一个红绸小球,而演员则以武士装束,齐整威武,舞时以锣鼓伴奏,动作潇洒,竞技性强,广受群众的喜爱。

传统滚灯动作丰富而规范。传统滚灯共有9套27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名称。如“张飞跨马”、“王祥卧冰”、“开荷花”等等。它同时还有红心灯和黑心灯之分。这是尚武精神和滚灯技艺比武的具体体现。比武时,一般村坊出红心灯,只有自恃武功最好的村坊才出黑心灯。只要出现黑心灯,出红心灯的村坊就可与他们比武。最后,强者抢走黑心灯。

传承发展

解放后,海盐滚灯在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在海盐的文化部门的扶持下,一直在不间断地挖掘、整理和创新。1957年,海盐滚灯首次创编并走上舞台。此后,又多次进行创编并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融入时代气息,使滚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艺术的生命力。1997年,海盐县的少儿滚灯获浙江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和编舞、表演二等奖;2001年,海盐县人民政府和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江、浙、沪民间舞蹈滚灯大会串;同年,海盐滚灯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同台演出。同时,海盐滚灯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和《中国群众文化辞典》中。

还掀起了滚灯创新变革浪潮,滚灯不仅可用竹篾制,也可用塑料等其他材质,不仅可大可小随时变幻形状,还加入各类发光体使之熠熠生辉,甚至还编进斗笠、挂上服饰、穿上辫子、用作耳坠。舞蹈编排上同样别出心裁,老年滚灯、少儿滚灯相映成趣,男子滚灯、女子滚灯刚柔相济,杂技滚灯、魔幻滚灯耳目一新,甚至滚灯还融入了时装表演。在海盐,不仅许多乡镇、街道社区建立了滚灯表演队,而且还走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课堂。全县有了20多支滚灯表演队,近1000人的演员队伍。

海盐滚灯还十分注重对外的交流,经常受到兄弟省、市的邀请,参加各项表演活动。海盐滚灯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已经成为海盐县乃至整个嘉兴市群众文化活动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江南艺术的一朵奇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