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星模式 |
释义 | 本书与人们分享了这些出人意料的答案,在众多事物之间似乎不太可能的联系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作者认为所有的组织可以分成两类: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就像蜘蛛,然而现在正在改变着企业和世界面貌的却是海星型的组织模式。本书探索了海星型组织具有的特征和它们的运作规则。 基本资料书名: 海星模式 原书名: 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作者: [美] 奥瑞·布莱福曼 罗德·贝克斯特朗 定价: ¥36.00 ISBN: 978-7-5086-1031-3/F·1246 出版日期: 2007-12-25 开本: 16开(170×250)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如果砍掉一只蜘蛛的脑袋,毫无疑问它会死亡;但是砍掉海星的一条腿,它却还会长出一条新腿,就连那只砍掉的腿也会长成一个全新的海星。 现在将注意力从动物世界转向商务世界。维基百科、craigslist和Skype的成功后面隐藏着什么样的力量?eBay公司、通用电气和废奴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又有什么共同之处?什么样的重大选择使得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公司沿着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前进?赢得一场联邦最高法院诉讼如何成了米高美影业集团所犯下的最大失误? 在书中你可以发现: 阿帕奇人如何能够阻挡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军队长达200年之久 简单圈子的强大能量 触媒式人物的重要性,他们具有吸引和聚集民众的神秘能力 互联网如何成为孕育无领袖组织的温床 面对来势凶猛的海星组织,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IBM到Google,再到美国政府,这些地位稳固、已经步入正轨的大公司和政府机构,都正在学习掌握如何利用海星型组织原则取得成功。想要消灭海星,还不如学会如何善用海星效益,唯有海星与蜘蛛混血的组织才是一部赚钱机器! 作者简介奥瑞·布莱福曼,他的商界探险经历包括建立了一家无线创业公司,成立了一个健康食品促进组织,和罗德·贝克斯特朗共同创办了致力于公益项目的CEO联合组织。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和平与冲突领域的学士学位,还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现居于旧金山。 罗德·贝克斯特朗,他建立了CATS软件公司并成功上市,还建立了其他高科技公司,并在许多私人非营利机构任职。他拥有斯坦福大学学士和MBA学位,是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现居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 图书目录引言 第一章 米高梅影业的错误与阿帕奇人的秘密 资金雄厚的唱片公司打击音乐分享软件、所向无敌的西班牙军队攻击古老部落阿帕奇人时,都遇上了一样的怪事:他们施加的力道越大,对手就越壮大…… 唱片业vs.音乐分享软件纳布斯特、卡萨、电驴、电骡/阿帕奇人vs.西班牙军队∕ 第二章 蜘蛛、海星与互联网总裁 乍看之下,蜘蛛与海星外观很像,看起来都是从中央的躯体长出几只脚。但是消灭的方法却全然不同,砍掉蜘蛛的头,蜘蛛就死了;但如果把海星切成两半,你会看到两只海星。 匿名戒酒会/美国气象局/音乐产业/检验海星十大原则 第三章 海星的海洋 海星代表弹性、反应迅速的分权特性,在网络科技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蔚为不可小觑的新势力。各种海星式组织、海星式决策、海星式概念不断在工作中、商场中、生活中出现。 网络电话Skype/分类广告葛列清单/阿帕契软件/维基百科/火人节 第四章 五足鼎立 海星虽然深具优势,但在五只脚一起运作时,分权化的组织所能发挥的威力将最为强大。 英国废奴运动/美国女性平权运动/海星的五只脚:圈子、催化剂、意识型态、既存的网络、斗士 第五章 触媒式人物的隐藏力量 海星组织的催化者与一般企业执行长都扮演领导人的角色,但两者运用的方法或工具,却截然不同。 维基百科的威尔斯/善念机构的艾发瑞罗德瑞兹/社会网络达人霍夫曼/反全球化激进分子萨吉/青年总裁协会的马丁/催化者的工具/催化者vs.执行长 第六章 分权化 海星组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毫无攻克方法。深入掌握海星特性,就能掌握摧毁海星敌人的方法。 动物解放阵线vs.美国调查局/盖达组织vs.美国政府/迦美波拉信贷/未来世代/契努克外交/打击海星的三大策略:改变意识形态、把他们集中化、让自己分权化 第七章 合二为一:混合式组织 纯粹的海星组织非常难创造营收,更遑论获利。但若运用到商场,集合分权与集权优点的混血组织,却是最棒的赚钱机器。 第一类:将顾客经验分权化:便宜卖二手电脑网站、eBay、亚马逊网络书店、欧普拉读书俱乐部、税务年监网站、Google、IBM、升阳电脑 第二类:将公司部门分权化:奇异电器、创投公司DFJ∕肯定试探询 第八章 寻找甜蜜点 在集权与分权的连续光谱上,甜蜜点是占据最佳竞争位置,能赚取最大利润的点。有些产业的甜蜜点比较稳定,多数产业的甜蜜点则不断变动,有时向分权方向移动,有时向集权方向移动。 彼得·杜拉克的金矿/通用汽车vs.丰田汽车/eBayvs.便宜卖网站/唱片公司vs.音乐分享下载软件 第9章 新世界 在这个网络串联比跟邻居联络容易的世界,海星随时会出现在你身边,抢走你的市场,只有认清新的游戏规则,才能站稳生存与成长的脚步。 十大规则:规模不经济∕网络效应∕混乱的力量∕前缘上的知识∕每个人都想贡献∕注意九头蛇反应∕催化者原则∕价值观即组织∕测量监看与管理∕打败别人或被打败 致谢 专家推荐 海星与蜘蛛的原型 媒体评论从《蓝海战略》、《长尾理论》到《海星模式》,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影响已经从商业机会的发掘延伸到商业组织的建构。我毫不疑惑地认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管理学将会很快诞生。——吕本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组织很可能一部分是海星,一部分是蜘蛛海星型组织中有蜘蛛成分,蜘蛛型组织中有海星因素但若从发展方向看,海星越来越代表未来。所以不管现在如何,将来由它主导,悔足毫无疑问的。——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 因网络而发生巨变的新世界,其真实形态和运行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想在网络时代求生存和发展,都难以忽略《海星模式》所展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海星模式》是一本引人注目的重要著作,它以丰富的实例解释了在适当的环境中,分权有多么重要——它倡导公平的接近机会、丰富的网络关系,以及当事者“花钱投资自己经营的公司”。——皮埃尔·奥米迪亚,eBay公司创建人和董事长,奥米迪亚网络公司CEO 《海星模式》揭开了一场正在进行的盛大革命的神秘面纱,这场革命注定要再造从桥牌俱乐部到各国政府等世界上一切组织。布莱福曼个贝克斯特朗以优雅的笔调精彩地描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为读者呈现了很许许多多极其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对身处这场巨大转变的漩涡中的每一位想尝试新事物或挽救旧事物的人来说,都弥足珍贵。——保罗·塞弗,美国未来学会会长 从eBay到Google,到Skype,再到craigslist,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正在催化和推动一场意义非凡的转移。关于如何避免成为市场平民主义的下一个牺牲品,奥瑞和罗德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深刻的洞见。——兰迪·科米萨,作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书摘插图唐·维里利(Don verrilli)对自己辩护的这个案子太有把握了,他十分得意,甚至想在最高联邦法院的大理石台阶上开香槟来预先庆祝胜利。这一切都发生在2005年3月下旬,我们可以想象,维里利当时的感觉一定是棒极了。 作为律师,维里利极具才华,如果你要打官司,当然希望他能站在自己这边。另外,他还是极富声望的《哥伦比亚法律评论》主编,同时还担任了威廉姆·布伦南大法官(Justice william Brennart)的助手,并且还时不时地在联邦最高法庭上打赢一些大案子。毫无疑问,在业务上他极其精湛,是一位杰出人士。就像棒球巨星贝比·鲁斯(Babe Ruth),维里利肯定会入选法律界的全明星队——我们可以把它比做1927年的纽约扬基队。在这支法律界全明星队中,肯定包括重要人物肯·斯塔尔(Ken Starr,他曾经负责对克林顿总统弹劾案与莫尼卡·莱温斯基声誉的调查)和大卫·肯德尔(1)avid Kendall,他曾是上述弹劾案中克林顿的辩护律师)。人们当然不愿与这么一个阵容较量。 事实上,维里利和他的同事们都是大娱乐公司——米高梅影业的受雇者。到目前为止,米高梅影业已经轮番加入到一些商业巨头,诸如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迪士尼公司(Disney)、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thers)、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 Records)、大神唱片公司((2apitol Records)、美国RCA公司、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索尼公司(Sony)以及维京唱片(Virgin Records)发起的诉讼之中。 乍看之下,你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些全都是实力最强大的参与者,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律师在当地最高法庭上为他们进行辩护。说到这里,人们对这个问题会很感兴趣:这些商业巨头们到底是在和谁打官司呢?说出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的对手是一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小公司——Grokster公司。 Grokster公司涉及的是P2P服务。它使人们能够窃取——嗯,共享——网上的音乐和电影文件。因为此项服务使用方便,完全免费,全世界的人们一直以来都在幸福地分享着从布兰妮·斯皮尔斯的影集到最热门的非正式电影版本等各种东西。实际上,《星际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Star Wars Episode Ⅲ:Revenge of the Sith)在院线发布的当天竟然就出现在了P2P网络上,供人们免费下载。 这种方式唯一吸引人的地方是所有这些内容并不需要作者或所有者的专门许可。可以说,Grokster的使用者们基本上都是在窃取音乐。在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正在谈论的对象并不只是那些坐在大学计算机系里阴暗的地下室里的黑客们,我们正在讨论的对象还包括那些正在各个街区生活着的平民百姓。事实上,如果你向任何一位18岁到24岁的网民询问,他们都会恰巧在使用Crokster之类的服务。据估计,截止到2005年4月,单单美国就有863万P2P服务的使用者。 要知道在美国,自从“爱之夏”(Summer of Lore)①风靡以来,年轻人之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多的共享行为。可是,这种情形对电影业与唱片业来说却甚为不妙,因为所有这些交换共享正在给电影业与唱片业增添困扰。身为商业企业,米高梅影业公司和它的同行们并不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创作、散播音乐与电影;相反,他们的目的是要设法赚取利润。可是现在兴起的音乐共享却对这个底线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呢?维里利很快就会告诉我们。 在法庭上,维里利律师开始口头辩护,但很快就被大法官布雷耶打断,目前音乐行业的情景使大法官仿佛看到一头大象正在一只小老鼠②面前倒下。布雷耶问,对于音乐唱片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是什么?随后他对维里利进行了解释:“音乐行业中有革新也有问题,然而它正在以这样的方式茁壮成长。” 可以说维里利在口头辩护的最后关头才开始回应。他知道自己所代表的这头大象并非仅仅是情绪过分激动,说它被吓得不知所措是有令人信服的理由的。“布雷耶大法官,”维里利辩护道,“事实是,自从遭受这些服务的冲击以来,我们损失了——整个唱片行业损失了25%的收入。” 25%,至今这个比例仍在上升。 目前的这场混乱仅仅开始于5年前,当时一个无名的大一新生由于过于懒惰而不愿意去Towetr Records音乐城买唱片。或者是出于懒惰,或者是出于傲慢,他希望得到免费的音乐。这个新生就是18岁的肖恩·范宁,朋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Napster”,他就在自己的宿舍里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登录这家公司的中心服务器,使用范宁自己创建的。Napster程序与世界各地的用户共享文件。可以说,每个人都喜爱这项方便的发明,于是他们开始毫无节制地互换文件。 可以十分肯定的是,Napster的前景甚为不妙。因为米高梅的同行们迅速发起了一场针对:Napster的诉讼,这场诉讼给了Napster一记响亮的耳光。虽然有一些组织——比如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提出抗议说这场诉讼是对言论自由的侵犯,然而法庭却不买账。这毫不奇怪,任何人都不会对那些数不胜数、怒气冲冲的黑客太过关注,这些人就好像刚刚在校园吵架中输了的孩子们,他们只能回过身来嘲弄他们的对手:“我们会抓住你们的——你们只会越来越糟!” 实际上,在2000年2月12日,法庭就否决了Napster。2003年6月,Napster公司宣布破产,同年12月,Napster公司将自己的品牌与知识产权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了Roxio公司。 在我们看来,所有这些法律上的争论都是一个大战略的一部分。举例来说,看到那些街头上的开锁匠了吗?他们的整个经营都是围绕着敲竹杠进行的。等你早上离家工作之后,锁匠就会鬼鬼祟祟地沿着楼梯爬到你家门口,打开锁,撑住门,随后包括他叔叔在内的一干人就都闯进门来。他们会取出你家的银器、食物、珠宝以及新音响,然后把它们统统带走。其中或许还会有一两个强壮的家伙甚至会扛走你家的洗衣机。 等你回到家里,看到四壁空空如也、满地凌乱的情景,那种打击真是犹如晴天霹雳。在起初的震惊逐渐消散之后,你马上想去做的事情既包括追获那些盗贼,又包括追获那个放贼进来的人。与这个比喻类似,唱片业的同行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P2P公司正在助纣为虐,纵容盗用,让使用者们四处盗用音乐的版权。 为了对付这种糟糕的情况,唱片行业拿出了一个双重战略。首先,业界同行们追索那些具体的盗贼——在这个案例中,就是那些互换音乐的人。他们追踪到那些正在下载歌曲的人——一些重要的侵犯者——以提起侵权诉讼、见诸公堂来进行反击,除非他们保证以后不再重犯,并缴纳4000美元罚款。这个策略很成功,它不仅达到了永远阻止侵犯版权、下载音乐的目的,而且也向世界上其他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我们对强化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是认真的。如果你违法侵权,我们将会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其次,业界的同行们开始动手处理问题的根源,他们追索那些专门给人撬锁,为盗用行为提供犯罪机会的肇始者——P2P公司。他们雇用了最好的律师对这些P2P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取缔这些违法犯罪者。至于前面说到的维里利,不出众人所料,这位律师的表现几乎完美无缺。结果丝毫没有使人感到惊奇,在维里利口头辩护两个月后,法庭做出了一致宣判,判决对米高梅公司有利。 但是,在业界同行不断赢得对P2P公司的诉讼的形势下,音乐侵权问题的整体形势却越来越恶化。这真是太让人感到奇怪了,这首先不能归咎于业界同行们对侵权行为不够警惕。实际上恰恰相反——同行们正在针对侵权行为不断提起新的诉讼,但是问题正出在这里。这些诉讼恰恰就像火上浇油:他们反击得越厉害,激起的反 抗就越激烈。总之,这一切让人觉得,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谁对这些事件做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呢?说出来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碰到的汤姆·内文斯是一位专门研究美洲西南部土著部落的文化人类学家。尽管内文斯从未涉足唱片录制行业,但他对古代部落的研究却能够清楚地揭示今天的音乐行业的处境。说实在的,内文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人理解得更透彻。 开始了解到有他这个人,是在我们翻阅一本有关阿帕奇人的书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给这本书写的序言时,我们突然停了下来,待了一秒钟,想了想:这位伙计正在谈论美洲土著的事情,但是他所说的东西恰好能很容易地应用到Grokster这个案例上来。 于是,我们一路追寻到爱荷华州,这位年轻的人类学家和他的妻子、孩子正住在那里。内文斯刚开始见到我们时,心里没有任何准备。当他了解到我们来的用意时,马上反应道:“嗯,我认为没有人真正读过那本书。”但是当我们和他攀谈起来时,内文斯却马上就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并广泛联系起来。 一切都源自一个秘密,一个古代的秘密,解答它将给理解米高梅问题出在哪里提供一把钥匙。为了揭示这个答案,内文斯带我们回溯了将近5个世纪,返回到1519年,来到了那片今天大家称之为墨西哥城的土地上。当时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具有传奇色彩的赫尔南多·科尔特斯(Hernando Cor"t6s)恰好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阿兹特克(Aztec)的首府。 当科尔特斯看到通向首府的当地人称之为特诺兹提朗(Tenochtitl6n)①的巨大公路,还有当地结构复杂的导水管道,以及规模巨大、造型完美的庙宇和金字塔时,着实被这些伟大工程震惊了。科尔特斯原本以为在那里会看到奴隶,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邂逅的是一个人口超过1500万,具有自己的文字和先进历法,拥有自己的中央政府的文明社会。他惊叹道,“这个城市和塞维利亚(Se—ville)或科尔多瓦(Cordoba)一样大”,在市场上聚集的“交易者超过6万,在这里的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出产的各种产品”。 可是科尔特斯来到特诺兹提朗并不是为了观光,像唱片业那些CEO们一样,他是为了发财。在当时,发财的途径就是攫取黄金,因此科尔特斯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阿兹特克的首领蒙特祖马二世商谈。他来到了蒙特祖马那巨大的能容纳整个西班牙军队的宫殿。这次交谈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给我黄金,否则杀死你。” 蒙特祖马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和这位探险家打交道,他以前从没有见到过类似的情况。同时,由于害怕万一科尔特斯真的是一位神的话,自己的不敬会唐突了神灵,蒙特祖马屈服了,交出了他所有的黄金。 然而,就像从没有人把科尔特斯当成旅游者一样,也从没有人认为他能够遵守自己的诺言。尽管曾经有过承诺,科尔特斯还是食言杀死了蒙特祖马。于是,混乱接踵而来。科尔特斯用他的军队包围了特诺兹提朗。他们在路上设置路障,阻止任何打算运抵城中的食物,同时还切断了导水管道。8天内,特诺兹提朗城中饿死了24万人。 到1521年,距科尔特斯首次来到特诺兹提朗仅仅两年后,整个阿兹特克帝国——一个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的文明崩溃了。阿兹特克并不是唯一的例子。相似的命运又降临在了印加帝国身上。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率领西班牙军队俘获了印加首领阿塔瓦尔帕。一年过去了,待印加所有的金子都到手后,这个西班牙人处死了阿塔瓦尔帕,并又任命了一个傀儡统治者。又一次,一个文明的覆灭仅仅经过了两年时间。 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最终使得西班牙人控制了这块大陆。截止到17世纪80年代,西班牙人看起来似乎势不可当。挟胜利之势,他们继续向北挺进,但就是在那里,西班牙人最终遭遇了阿帕奇人。这次会战——就在现今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之中——与唱片业反击P2P网站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班牙人 失败了。 这些西班牙人竟然输给了一些乍看起来似乎还处于原始状态的野蛮人。与阿兹特克和印加不同,阿帕奇人既没有建立起一座金字塔,也没有铺就一条公路,甚至也没有建造一座值得一提的城镇。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