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相生油 |
释义 | 海相生油是海相沉积发层生成石油的泛称。海相生油将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主要趋势。 “海相生油”理论认为,浅海之中生活着极小的动物—“浮游生物”,每年都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死去并且沉到海底。河流又把大量枯萎的植物和淤泥带到海洋,植物和浮游生物混合在一起,然后淤泥和盐分又把它们覆盖起来,于是在海底形成一种沉积物。当这些植物和动物腐烂时,沉积物中就开始生成油气。 基本概述这一过程不断地进行着。因此,淤泥沉积物越积越厚。海水加在淤泥上的压力很大,使淤泥变成坚硬的岩石,即海相沉积岩。这种富含有机质的海相沉积岩,就是海相生油岩。欧洲、美洲、中东等许多地区,都找到了海洋环境生成的大量石油。 海相生油与陆相生油的区别区别简介从世界范围看,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大多数含油气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积地层;二是世界上产油量多,储量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含油区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储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储量的70%以上,而这一地区生油岩也都是海相地层。这两个事实清楚地说明,世界范围内海相生成的石油十分广泛,一般情况下也最丰富,而陆相生成的石油较具局限性。 海相生油与陆相生油的具体差异首先,海相盆地具有优越的、比较稳定的水下环境。众所周知,沉积物中有机质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是环境的缺氧程度。一般来说,海洋的咸水环境比陆相淡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即便是海洋咸水环境下,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也只能保存原始有机质的0.1%)。当陆相湖泊达到半深水?深水湖泊环境时,同样也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但一般情况下总体规模不如海相盆地。 第二是海相生油岩中有机质更有利于油气生成。脂肪物和类脂组分是形成石油的重要物质。海洋浮游生物中含类脂组分较高,而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陆相沉积地层中的有机质以木质类纤维素为主,含类脂物少。当陆相沉积层发育了深水湖泊为主的盆地时,其有机质性质也会改变,大量的湖生生物得到繁殖,使有机质类脂成分增加,同样会形成较丰富的石油。 第三是陆相沉积盆地多分布在山前、山间活动区域,规模相对较小,并常受造山活动、断裂活动影响,油藏保存条件不够理想。而海相盆地规模大,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构造简单,面积大,有利于大型构造油气藏的形成,而且油藏保存相对要好。 同时,海相地层沉积稳定,沉积相类型少,生油岩和储油岩变化少、分布广,好生油岩和储层在盆地内广泛分布。这就保证了生成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能及时的运移到优质的储层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聚集成油气藏。 上述的几点基本差异决定了海相盆地含油区的石油产量、储量规模及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石油分布中占有绝对优势。而无论海、陆相间有多少差异,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海相沉积盆地油气生成环境与陆相盆地油气生成环境的差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