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西地震 |
释义 | 青海海西州大柴旦地区东南方向当天9时22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和海西州各级部门立即展开灾情调查与救援行动。青海地震局派出10人地震现场工作队,德令哈市政府和德令哈市地震局派出20余人组成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大柴旦行委派出4组地震灾情速报人员赶赴现场了解灾情。 概述中国地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国家地震现场工作组一行5人将于当天16时飞抵省会西宁,并立刻前往灾区,协助指导开展震情趋势判断、灾害调查与评估、社会稳定等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海西州地震局现场工作队于当天14时抵达距离震中最近的义海能源大煤沟煤矿。工作队了解到,地震发生时,大煤沟煤矿矿区震感十分强烈。矿区大部分房屋出现裂缝。地震发生后,这座距离震中大约15公里的煤矿迅速将200余名井下作业矿工全部撤离,无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大柴旦一带大煤沟煤矿矿区震感强烈,部分房屋出现裂缝。地震发生后,这座距离震中大约15公里的煤矿,迅速将200余名井下作业矿工全部撤离,无人员伤亡。紧邻的格尔木市民在感觉到地震所带来的颠簸时,迅速及时地离开办公地点或居住地。9时2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一带发生地震,西宁、格尔木、大柴旦等市镇等地有震感。据国家地震网测定,海西地震确定在海西州大柴旦东南方向,震级为里氏6.3级,震源深度10公里。震区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青海省和海西州各级部门立即展开灾情调查与救援行动。青海地震局派出10人地震现场工作队,德令哈市政府和德令哈市地震局派出20余人组成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大柴旦行委派出4组地震灾情速报人员赶赴现场了解灾情。据悉,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处长史宗喜带队的国家地震现场工作组,一行5人飞抵省会西宁并前往灾区。 人员伤亡与损失义海能源公司已从大柴旦购进的20顶帐篷运抵大煤沟煤矿,该矿全部员工住宿得到妥善安置。义海能源公司大煤沟煤矿矿长段明道介绍,大煤沟煤矿距离震中约15公里,公司现有员工700余人,地震发生时有119人在井下作业。由于配备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迅速引导井下作业人员疏散。地震发生1小时13分后,井下作业人员全部安全撤至地面,但有3名地面工作人员受伤,伤员已经送往德令哈市救治,均无生命危险。地震造成大煤沟煤矿通讯、电力中断,经过抢修,通讯和电力分别于12时和17时许恢复正常。地震还造成井下工程积水、变形,初步估计仅井下工程损失就达3000万元。煤矿大部分房屋出现开裂,部分围墙坍塌,有20多间职工宿舍成为了危房。生活和办公区灯火通明,企业负责人正在开会研究应对震情。 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为了不使受灾群众受冻,大柴旦工行委还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政局提出申请,提供火炉400个(包括烟筒)、板床200张、被褥1000套、棉衣裤1000套、防水篷布800张、充电式应急灯100个。地震发生后,大柴旦正在多渠道筹集救灾物资,通过加大争取上级部门调拨力度和自我筹措双管齐下,尽最大能力筹集棉帐篷、火炉、棉衣被、煤炭、烟筒、药品等各种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不受冻、不挨饿。截至发稿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机关干部、施工队伍在大柴旦各受灾地点安置受灾群众340人,拆迁危房64间。现在在大柴旦灾区已收到了390顶救灾帐篷,大柴旦镇扎了200顶,大头羊煤矿扎了10顶,大煤沟煤矿运去了105顶,威化砖厂10顶。12日晚,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搭建救灾帐篷。 波及范围海西地震的主要区域,在州府德令哈市与大柴旦镇之间的人烟稀少地带。9时22分初发地震时,西宁、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一线市镇均有震感。 海西介绍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距省会西宁市514千米。地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南麓山地和青南高原西南部,地势呈北高南低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高山、盆地和丘陵,形成波浪式狭长地带。主要河流有格尔木河、托索河、香日德河、布哈河、巴音郭勒河。气候干燥寒冷。年均气温2.1℃3℃。年降水量173.4毫米,西部地区不足25毫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部,北邻甘肃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6°06′-99°42′,北纬35°01′-39°20′之间。全州东西长837千米,南北宽486千米,总面积为32.5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2004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