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头圩 |
释义 | 海头圩位于霞山市区西北部,距今300多年前已成集市。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编纂的现存最早的一部《遂溪县志》记载,遂溪县共有圩市13个,海头圩是其中之一。当时,港汊一直伸入到海头圩,通过水渠可直通麻斜海,潮水涨时上溯到渠头,故称海头。 清初,曾在周围建有炮台,与隔海的麻斜对峙,外通东头山,硇洲外海,为遂溪县东南重要门户。雷州府参将署派有千总武官驻守,定额守兵70名、配炮8门,其中2000斤2门,1000斤2门,500斤4门。钦差大臣、广西提督苏元春为法国租界事务曾住在海头圩,可见其地位显赫。 1958年,湛江曾在海滨公园海滩打捞到数门清朝铸造的生铁土炮,据考证,是海头炮台的用炮。当时适逢全民大炼钢铁,生铁土炮全部被打碎送往高炉作炼钢原料。 海头圩有固定的圩期,是邻近乡村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四周村民及海边的渔民都到海头圩趁圩。霞山开埠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市民都习惯到海头圩买菜。1913年霞赤公路开通后,海头圩是必经之地,附近又有海头渡,可乘船到麻斜,交通的便利,促使海头圩一度成为贸易中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但随着填海扩地,海水远退、陆地伸延,海头圩的地理位置发生巨大变化,海头圩已和市区融为一体,不再成圩。在旧的圩址,仍可寻找到古老的民居,残旧的商号,青石铺设的道路,依稀可见当年海头圩的容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