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笋 |
释义 | 海笋(Pholas dactylus)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海螂目、海笋科的一种。贝壳薄,两壳相等,前后端开口,白色,具淡褐色壳皮,壳面有肋、刺和生长纹;壳顶近前端,前端贝壳边缘向外卷,成为前闭壳肌和原板的附着面。水管极发达。足短,呈柱状,末端平,呈截形。贝壳的背、腹和后端常具副壳。海笋种类很多,有的在泥沙滩上穴居,有的在木材中穿洞生活,对木质建筑有一定危害。也有的在岩石上凿洞生活。 世界分布海笋科(Pholadidae)海生双壳类软体动物。世界性分布。善于钻凿岩石、贝壳、泥炭、硬黏土或软泥。多栖于潮间带,少数在深水中。两片壳的一端各有数列切割缘,有锯齿,用于钻凿。有几种钻入深度仅过壳长,有长水管的种类则钻入数倍于壳长的深度,其水管有坚板保护。取食水中小生物。分布于大西洋两岸的大海笋(Zirfaea crispata)长8公分(约3吋),壳长形,灰白或锈色,见于潮间带到75公尺(250呎)深范围内,钻在石灰石和木材中,马特海笋(Martesia striata)长2.5公分,灰白色,生活在木材中,破坏渔船和海港木材建筑。史氏马特海笋(M. smithi)像灰豌豆,钻在岩石和贝壳内。北冰洋到下加利福尼亚的平顶海笋(Penitella penita)钻入硬黏土、沙岩和水泥,有时危害建筑物。指海笋(Pholas dactylus)能钻入片麻岩内,会发光。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智利海笋(Pholas chiloensis)是当地的食用贝。 海笋分布中国见到的近似种还有:东方海笋,是印度太平洋热带种,在中国仅分布于广东东部和海南岛;大沽全海笋,仅分布于浙江以北沿海;马特海笋,是世界热带种,中国仅在广东沿海和南海诸岛发现,生活于木材中,对木质建筑有一定危害;吉村马特海笋,仅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沿海,在岩石中穿孔生活。 生活习性海笋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在泥沙滩上掘洞穴居的,有的是在木材中穿洞生活的,也有的能把岩石凿成洞,在里面居住的,后—类型的种类对港湾中岩石的建筑物有一定的害处。它们的为害情况虽然不像船蛆那样普遍,但是有时候也是很严重的。 吉村马特海笋有一种名叫吉村马特海笋,它能把防波堤的石头凿成很多很深的洞穴,从石头的外表就可以看到许多蜂窝状的洞穴口;如果把石头击开,便能看到被它们挖掘的很多密集的椭圆形洞穴的全貌了。在一块长约30厘米、厚约22厘米、宽约29厘来的石头块中,就曾找到过43个活的海笋,空贝壳还有40个。表面上看起来,像这样一种小动物似乎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它的破坏力却实是不小。 形态特征海笋的身体呈长卵形。贝壳表面的中部,由背面向腹面有一条稍微向后方倾斜的线沟,把贝壳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稍稍凸出,表面生有很显明的齿纹;后部平滑,表面没有齿纹而生有环形的生长线。 海笋和船蛆一样,在它身体的末端也有两个水管,不过它的这两个水管,除了末端很小的部分分开以外,其余的部分都是彼此愈合在一起的,所以从外表看好像只有一个水管。它的水水管很长,在伸展的时候大约与贝壳的长度相仿。在平时,海笋把水管伸到岩石洞口,从入水管吸收新鲜海水和食料,从排水管排出排泄物或生殖细胞。它的水管末端生有恰好与岩石颜色相同的色素斑点,所以别的动物不容易发现它。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 很多种海笋的幼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的形状很不一样,乍一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它的生长情形,就会了解不同的形状是生长阶段不同的结果。例如吉村马特海笋幼年的个体,贝壳稍微短些,两壳在前端腹面不关闭,所以足是露在外面的。贝壳前端边缘有锋利的小齿,背面具有一个马鞍状的软片,叫做原板。成年的个体,贝壳稍微长些,两壳前端腹面用石灰质的胼胝关闭,足萎缩,包在胼胝之内。贝壳背面,在原板的后方又生出一个梭形的后板。同时在腹面后段两壳之间也生出一个棱形的腹板。这样它的整个身体除了水管以外,便完全包被在贝壳之中了。 因为海笋除了原有的两个贝壳之外,还有原板、后板、腹板等石灰质的附属物,所以从前人们都认为它们属于多壳类。 繁殖特性海笋有雌雄性的分别。它的繁殖时期随种类不同,例如吉村马特海笋是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中。到这个时期,它的生殖腺非常肥大,雄体的精子和雌体的卵都成熟了,成熟的精子和卵顺着水流从排水孔排到海水里。卵和精子在海水里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开始发育,并很快地变成担轮幼虫,然后再变成面盘幼虫,在海里游泳一个时期以后,遇到岩石就开始钻入。在实验室里,卵发育成幼虫以后,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给它放入石块,便可以钻入。如果不放石块,经过40多天,它还能继续游泳生活。这说明它凿石块的早晚是和遇到石块的早晚有关系的。不过如果它始终遇不到石块,就不能发育成长了。幼虫在钻进石块以后,变化很快,短期内便变成成虫的样子,并且加紧挖凿岩石,随着身体的生长,逐渐深入岩石。面且它一钻进岩石,便从此不能再从岩石里出来了。 海笋特长海笋是怎样钻凿岩石的昵?从很早时候起人们就注意这个问题了。可是因为这种动物是长在岩石里面的,它的活动情形很不容易观察,所以很难肯定它到底是怎样钻凿岩石的。有人认为它是用机械的方法,也就是用足和贝壳钻磨岩石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用化学的方法,也就是由足部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侵蚀岩石的;还有人认为它是同时并用达两种方法来钻凿岩石的。大多数学者同意第一种说法,承认海笋是用机械的方法挖凿岩石的。这可以从它的生长过程得到证明。 由于幼年的吉村马特海笋贝壳前端腹面不封闭,有锋利的小齿,足露在外面;而成年的个体则是足部萎缩,并且为石灰质的薄片所包盖,贝壳前端锋利的小齿也完全与新生的石灰质薄片相愈合。幼年个体与成年个体有这些不同,正好说明它在幼年时一边生长,一边用齿和足配合着凿石,而达到成年以后不再生长了,齿不锋利了,足给包了起来,便不再凿石了。 从岩石里剥出来的个体,培养在海水里面,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岩石,根本得不到钻石的机会,所以即使是很小的还没有达到成年的个体,足也会渐渐的萎缩,贝壳前端腹面也会逐渐封闭起来。达就可以说明足和贝壳对海笋挖凿岩石的功用了。 实际上,它也和船蛆相仿,是用足吸附在岩石表面,旋转贝壳,利用贝壳前端的小齿把岩石逐渐锉掉的。 海笋是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钻入而给以毁坏呢?根据调查,这种动物都是生活在石灰石里面的,在花岗岩中从来没有发现过。在塘沽新港的防波堤上,也只是石灰石才遭到破坏。可能因为花岗岩此较硬,它钻凿不进去。 防治海笋危害,在大海中巨大的建筑物上施用药品,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我们就必须多从其他方面想些办法。我们已经知道它只能侵害石灰石而不能侵害花岗岩,那么在海中建筑码头或防波堤时,避免用石灰石,而采用花岗石,就可以防止它的为害了。此外,像防止船蛆为害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减低港口海水含盐量的办法来防治它。例如吉村马特海笋,虽然它的成体对低盐度的海水抵抗力很大,可是,它的幼虫,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却很差。所以如果使港口的海水含盐量低到能使它的幼虫致死的程度,也可以防止为害。 有的海笋如广东沿岸的马特海笋,不钻岩石而钻木材,对海中的木材有一定危害。但它和船蛆不同,它不吃木材,只是钻木为家,所以用防船蛆的方法防除它不一定有效。 还有些生活在泥沙滩的海笋,如海笋、全海笋,个体常很大,肉很鲜嫩,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营养价值海笋,又名象拔蚌,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其食用部分主要取其拔(水管),其拔肉色洁白,肉质细嫩,口感清鲜甜美,被视为名贵滋阴海鲜美味品种之一。海笋的出肉率高,达60% -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 -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 检测健康英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海笋具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它可以检测出一个人是否生病或者处于疲劳状态。 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夫妇罗伯特?奈特(Robert Knight)博士和简?奈特(Jan Knight)博士在研究中却发现,海笋体内有一种很神奇的化学物质,它可以监测人体白细胞活动状况,从而预测运动员身体处于什么状态。 罗伯特博士介绍说,这种化学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发光蛋白(pholasin),当它遇到人体白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自由基”(free radicals)时,就会发出蓝绿色的光芒。这是因为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而白细胞在抵御疾病入侵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不仅会杀死病菌,也会让海笋体内的发光蛋白发出亮光。发出的光线越亮,表明人的健康状态也越差。此外,它不光能检测出人是否生病,当人处于疲劳或者亚健康状态时,它也能通过光亮表现出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