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乳草 |
释义 | 海乳草分布于北温带海岸,我国西北部至东北部亦产之,为一种盐生植物。稍肉质草本,秃净;叶小,对生,肉质,线形或匙形;花近无柄,腋生;萼红色或白色,钟状,5深裂,宿存;花冠缺;雄蕊生于子房的周围,着生于花萼的基部,与萼片互生;子房上位,1室,有腺体;胚珠少数,沉没于球形的胎座中;蒴果球状卵形,有喙,半藏于花萼内,顶部5裂。 中文学名:海乳草 拉丁学名:Glaux maritima L. 别称:西尚(青海藏族土名译音)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报春花目 科:报春花科 属:海乳草属 种:海乳草种 形态描述多年生小草本,高5-25厘米。根常数条束生,较粗壮,径1-2毫米;根状茎横走,粗达2毫米,节部被对生的卵状膜质鳞片。茎直立或斜生,通常单一或下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被淡褐色卵形膜质鳞片状叶。叶密集,肉质,交互对生、近对生或互生,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线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毫米,宽1.8-3.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钝,全缘。花小,腋生,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广钟形,花冠状,粉白色至蔷薇色,直径5-6毫米,5中裂,裂片长圆状卵形至卵形,长2-2.5毫米,宽约2毫米,全缘;无花冠;雄蕊5,与萼近等长或稍短。花丝基部扁宽,长约4毫米,花药心形,背部着生;子房卵形,长约1.3毫米,花柱细长,长约2.5毫米,超出花萼,胚珠8-9枚。蒴果卵状球形,长2毫米,径约2.5毫米,顶端瓣裂。种子6-8粒,棕褐色,近椭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0.8毫米,背面扁平,腹面凸出,有2-4条棱,种皮具网纹。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及适应性常生于潮湿草地、河边、渠沿、湖岸及绿洲村旁,生境土壤潮湿甚至低洼积水,土壤轻中度盐渍化。 生态特征海乳草分布的地区广,生态条件差异大,其生育期差别也很大。一般在3月底到5月中旬返青,5—6月上旬孕蕾,6—7月开花,7—8月结实,霜降枯黄。生育期90—150天左右。海乳草是中一湿生盐生植物,喜生于海边、湖岸、河畔滩地、阶地的盐化草甸、沼泽草甸。耐湿,耐盐。在0—30m土层中含盐量可达32%,下层在含量2.5%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一带,蒙古、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美洲北部也有分布。 饲用价值茎细柔软,多汁,羊、兔、猪及禽类喜食,马、牛、骆驼也采食。在高寒草甸,沼泽草甸矮生草场,是牲畜采食的主要牧草之一。从化学成分看,无氮浸出物丰富,灰分含量高,能值含量为中等水平,海乳草为中等饲用植物。扦插繁殖:可剪取当年生新梢上长约15cm左右的枝条,上部保留其叶片,下部摘除,并已具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为宜,其成活率高。苗床管理初扦插时应备有覆盖物以控制湿度,适当给以光照以利生根,但要防止雨水过多引起烂根,夏季扦插的可在秋天移栽,秋季扦插的可在第二年春天移植。也可采用压条繁殖,其生长均较实生苗快。其他用途女贞上可放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蚶,作嫁接木樨(桂花)的砧木,种子、果实含齐墩果酸,甘露醇、棕榈酸、三萜类等,可充药用,根有散气止痛功效,皮可退热,叶能祛风、明目,消肿、止痛,种子含油10—15%,可作肥皂原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