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ipad下架令 |
释义 | 唯冠和苹果关于iPad商标的纠纷还未断,苹果网络销售渠道再起风波。2012年2月,已有商家表示接到有关苹果ipad产品的下架令。 产品下架深圳唯冠和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纠纷“战火”正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向全国蔓延。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多地工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多数地区苹果iPad系列产品已经下架。银川仅个别iPad系列产品下架,多数仍在正常销售。 2012年2月14日,青岛各大家电卖场中,除五星电器外,国美、苏宁、利群等家电卖场ipad2均有销售。另外,还有部分苹果授权专卖店表示“缺货”。 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14日晚些时候将苹果iPad下架,并暂停销售。亚马逊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此举是因为公司接到苹果公司要求下架通知。 商标之争诉讼源头诉讼源头要追溯到11年前。2000年,唯冠控股旗下台湾“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国、地区申请iPad商标。2001年,唯冠科技(深圳)又在中国注册两项iPad商标,并借此推出过iPad电脑。 2006年,苹果计划推出平板电脑时,发现“iPAD”和“IPAD”已被唯冠注册,于是以撤销闲置不用为由,在英国起诉唯冠,但最后败诉。 苹果随后妥协。2009年,其壳公司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从唯冠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去年又以10英镑转给苹果。 但深圳唯冠表示,iPad内地商标权归自己所有,台北无权出售。苹果出示IP公司和唯冠国际相关人员之间的邮件,称后者承诺拥有内地商标权。今年双方已在深圳中院较量三次。 苹果说,唯冠国际CEO杨荣山既是唯冠台湾负责人,又是唯冠深圳法定代表,授权签署的转让协议,对唯冠深圳有法律约束力。 但唯冠深圳代理人、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才元说,唯冠台湾虽是唯冠深圳总部,但股东结构、工商注册等不属同一主体,唯冠台湾无权售卖内地商标权。苹果请求被驳回。 游云庭说,苹果当初如能进行积极的背景调查以及变更手续,或能降低交易风险。 2004年,汉王在中国注册“i-phone”商标。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后,意识到侵权风险,2009年与汉王签订转让协议,获得所有 “iPhone”相关的商标著作权,付出365万美元。 业内分析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认为,苹果显然遭到法律条文上的算计。 “国内iPad水货销量大于行货,即便iPad商标被禁,苹果也不会伤筋动骨,但联通及五大分销商将遭受打击。谁更着急上火,显而易见。”他说。 但苹果恐怕不会冒险。2011年10月,苹果新任CEO库克在分析电话会议上说,中国当季贡献45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270%,占全球比重已达16%。两年前,这比例还仅为2%。易观第三季中国平板数据显示,iPad占平板出货的71.78%。 之前分析人士说,苹果可能为iPad重起名字,届时唯冠商标将一文不值。不过李易认为,这种可能性小于彗星撞地球,如法院强行执法,苹果将肯定上诉。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这起诉讼,只能归结为苹果过去多年对中国市场的漠视,导致它在中国市场的著作权、专利申请方面存在漏洞。 纠纷回顾2000年,唯冠控股旗下中国台湾“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国、地区申请iPad商标。 2001年,深圳唯冠在中国注册两项iPad商标,并借此推出过iPad电脑。 2006年,苹果计划推平板电脑发现“iPAD”和“IPAD”已被唯冠注册,在英国起诉唯冠中国台北,但败诉; 2009年,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从唯冠中国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 2010年,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以10万英镑把iPad商标权转给苹果。 2010年4月,深圳唯冠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2010年6月,苹果公司、IP公司起诉深圳唯冠,认为苹果公司依法取得了涉案商标的专用权,要求确认其为涉案商标专用权人。 2011年12月,苹果一审败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