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姆画鲜花 |
释义 | 此画约作于1665年,作者是扬·达维兹·德·海姆,现藏英国牛津阿什穆兰(Ashmoleam)美术馆。画上的玻璃花瓶被隐没在鲜艳花朵的背后,但它的强烈质感仍清晰可见。几朵硕大的牡丹花与芍药花被扭曲地插在小口径玻璃瓶中,花姿娇艳,色彩分布调和。 基本信息【名称】海姆画鲜花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此画约作于1665年 【作者】扬·达维兹·德·海姆 【规格】53.5×41.5厘米 【属地】现藏英国牛津阿什穆兰(Ashmoleam)美术馆 背景荷兰人民自从取得民族独立以后,国内的精神生活得到空前的活跃与自由。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整个17世纪。这一时期的画种比以往丰富了。绘画的所有者已不是贵族和教会,而是新兴的市民阶层。绘画的题材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来得丰富,多半来自市民阶层的新生活。正如有的学者在著作中明白地指出的,这时的荷兰绘画是一种"描绘这个阶级本身的面貌的艺术",我们从17世纪荷兰的各种不同的画种中,看到了这个"讲求实际的资产阶级,不专注于宗教思想,决不神秘地、强烈地反对拉丁文化,献身于一种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在这种条件下,荷兰的静物画也应运而生了。画静物,同样赋予着人民的感情与风俗习惯,而且与人物肖像和风俗画一样,成为富于象征意义的观赏艺术被富裕的市民所争购。静物画家扬·达维兹·德·海姆就是这个时期的杰作代表之一。 作者简介扬·达维兹·德·海姆(1606-1684.4)出生于乌得勒支。父亲大卫·德·海姆也是当时一位有名的画家。小海姆受其家训,使自己的绘画天赋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他早期的作品构图比较简单,色彩深而不丰富。这时,他对日常生活用品发生浓厚的描绘兴趣。1626-1636年,海 姆去莱登大学城的地方美术学院学艺,并开始专学静物。描绘题材通常是书本、乐器以及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在荷兰把这种带象征性的静物画叫?quot;瓦尼塔斯",如头颅、滴漏等物以象征"人生的空虚"等。迁居到安特卫普后,海姆的静物画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的朴实性质减弱了,增强了一些夸饰成分。他开始接受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色彩的华丽上。这时期他画的静物,如水果、金属盘与酒杯等,极富质感,而且色彩富丽,往往偏爱在深沉背景前突现静物。如这一幅《鲜花》就如此。 作品介绍此画约作于1665年,尺寸为53.5×41.5厘米,现藏英国牛津阿什穆兰(Ashmoleam)美术馆。 此画又称为《花瓶中的鲜花》。画上的玻璃花瓶被隐没在鲜艳花朵的背后,但它的强烈质感仍清晰可见。几朵硕大的牡丹花与芍药花被扭曲地插在小口径玻璃瓶中,花姿娇艳,色彩分布调和。有人说,海姆的静物具有一种"学术性"。这无非是指他的画面层次比较复杂,色彩沉着。静物的生动与奇妙促使观者会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