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
释义 |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成立于1995年5月17日,依托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附属医院暨海口市人民医院,是海南省第一家120专线急救中心,现有职工121人,其中医生39人,护士5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18人。1997年10月开设院内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采用院前-院内-中心ICU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运作。 医疗服务特色(1、采用院前急救 2、急救与危重病” 3、率先在省内设立 4、重症监护病房 5、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复写急诊病历及封页 7、军事化管理 8、制定了院前急救出诊单 9、英语交班) 成立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成立于1995年5月17日,依托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是海南省第一家120专线急救中心,现有职工132人,其中医生49人,护士65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18人。1997年10月开设院内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采用院前-院内-中心ICU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运作。 简介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成立于1995年5月17日,依托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附属医院暨海口市人民医院,是海南省第一家120专线急救中心,现有职工121人,其中医生39人,护士5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18人。1997年10月开设院内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采用院前-院内-中心ICU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运作。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诊疗设备,主要有美国MOTOROLA专线对讲机、美国ZOLL--1200型除颤监护起搏仪、VSM型心电监护仪、惠普心电监护、AED除颤仪、美国产PB7200型呼吸机、纽邦100Z、200Z人工呼吸机、美国产、丹麦产便携式氧气驱动人工呼吸机、美国产血气分折仪、血氧脉搏仪、丹麦心脏泵、移动式X光机、B超机等。急救专科设备投入近1500万元。2001年12月,中心通过了英国摩迪国际有限公司的外部认证,经检索查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2000的急救中心。在全国急救界享有较高的地位。 超常规的发展中心成立10年多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业务范围涉及全省18个市、县以及广东、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到2005年10月30日止,共紧急出动69367次;成功的抢救(伤)病人68528例;急、危、重症病人院前抢救成功率98.79%,且无一差错事故发生,中心ICU危重病抢救率达82.4%,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赢得了病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鉴于业绩突出, 96年8月在"全国急救中心(站)评审会议"上被定为两家试点单位之一;97年被省政府、省卫生厅确立为海南省急救指挥中心;97年荣获海南省青年文明号;98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 荣获"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省妇联评?quot;巾帼文明示范岗";98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急救与危重病"重点优势专科,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99年荣获全国总工会职业道德百佳班组称号;2001年获中南六省-市急救中心(站)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2003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张玉霞副主任、护士长徐梅玲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中心主任吕传柱先后荣获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并兼任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委员、美国危重病学会委员、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急救中心(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中心重视科学研究、人才建设和管理,近年来发表各种学术论文(核心期刊)170篇,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50余篇;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先进奖2项;荣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3项;先后派遣医护人员到国内外各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其中国外2人,国内28人);同时实行军事化管理,中心在当地最大媒体公开承诺,快速反应时间为一分钟(即自接起求救电话至救护车出动),规定医务人员24小时待命制,50秒钟出诊,人人配置手机,随叫随到,保证了急救工作的高效、迅速、和成功率高。创造了中心成立近十年回车率为零的奇迹。 医院设施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诊疗设备,主要有美国MOTOROLA专线对讲机、美国ZOLL--1200型除颤监护起搏仪、VSM型心电监护仪、惠普心电监护、AED除颤仪、美国产PB7200型呼吸机、纽邦100Z、200Z人工呼吸机、美国产、丹麦产便携式氧气驱动人工呼吸机、美国产血气分折仪、美国产血气分折仪、血氧脉搏仪、丹麦心脏泵、国产移动式X光机、B超机等。2001年12月,该中心通过了英国摩迪国际有限公司的外部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2000的急救中心。 中心ICU病房 医疗服务特色1、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中心ICU)救治一体化模式运作,在近9年的运作中,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298671例,对颅脑枪击伤、严重多发伤、重大群体伤害事故、重症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重大群体中毒等急危重症病人具有丰富的救治经验,院前抢救成功率98.68%,急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3.16%,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功抢救了数以万计的急危重症伤(病)人。实践证明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中心ICU)救治一体化模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 2、急救与危重病”1998年12月被确定为海南省卫生厅唯一一个“急救与危重病”重点优势专科。在每2年一次的优势专科复查工作中,均顺利通过审查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3、率先在省内设立了急诊室就地开展急诊手术的先例,目前已完成病例数362例,成功救治了多例急危重症外伤病人。在急危重症抢救方面具有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4、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开展以来,在急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等相关业务的开展中,以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ISO质量控制执行标准,急危重病确诊率达100%,治疗、抢救科学、合理。急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2.4%,达到全国先进水平。SARS过后,医院已投入300万元按国家卫生部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的标准重新改造装修,并已开始投入使用,受到省内外各地医院的好评。尤其是医院被定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得到了湘雅医学院的其他三个附属医院技术力量支持,在急危重病的专科诊治、管理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5、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1年12月通过英国摩迪国际有限公司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检索查新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急救中心,并且每年均通过国外认证机构的复审工作,在急救医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一整套预防医疗风险和改进措施。有效的规避了医疗纠纷和风险。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涵盖院前医疗急救、院内医疗急救、危重病救治、急救物资管理、护理管理、救护车管理等一系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论文。国内多家急救中心先后来我中心参观、交流,并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为我国急救医学的规范发展和标准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国内急救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6、复写急诊病历及封页2001年1月,在国内首创中英文对照复写急诊病历及封页,具有规范、简要、全面、标准等多种优点,运用过程中,效果显著,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并获得国内同行的好评。而且在实践操作中证明了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使用中英文对照急诊病历的优势更日趋显现,它有效地规范了急诊医疗文件管理,降低了医疗风险,为患者提供可靠安全的医疗记录,也使医护人员的病历记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据调查,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多数没有设计保存急诊病历的资料库。而中英文对照复写急诊病历不仅方便了病人,也为医护人员统计急诊病历资料、分析急救病谱流行病学特点、撰写专业论文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7、军事化管理,24小时待命制,出诊速度快速高效,50秒出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8、制定了院前急救出诊单、(院前、院内)病人交接单、病人家属谈话意见书等一系列急诊医疗规范化书写文件,在实践操作中证明有效地防范了医疗事故和纠纷,运作以来医疗事故、纠纷率为0。 9、英语交班中国加入 WTO后,急救中心也如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走向世界,如何提高急救中心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个急救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如何缩短中国急救医疗与西方发达国家同行之间的距离,更好、更多与国际救援中心取得业务上的合作(我急救中心已与INTERNATIONAL SOS合作)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中心自2000年1月至今,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英语水平,促进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灵活应用专业英语知识为目的,实行早晨英语交班,迄今已 3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实行英语交班,中心主任从1999年1月组织中心医护人员开始学习英语,成立了英语小组,小组成员由具有国家6级英语水平的医护人员共6人组成。每天早晨交完班后,由英语小组的成员安排5分钟的英语口语学习(以快捷英语Ⅰ--Ⅲ册作为教科书);每周1个课时的专业英语学习,一方面巩固医护人员的基础英语知识,增加医学英语词汇量及医学术语量等;另一方面锻炼了医护人员说英语的胆量,突破了中国人说英语开口难的困境。 2000年1月根据医护人员英语水平不同及急救中心人员岗位不同,拟定了交班计划,写出各岗位交班范例,对交班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英语小组为交班内容不断收集资料,如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以备医护人员参考。 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英语测试。测试成绩进行排名,奖励前10名,惩罚后10名,增加了英语学习的紧迫感,使其成为中心绩效考核的一项制度。 通过每天早晨英语交班,促进了医护人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大家有目共睹自身的进步,增强了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信心、决心及恒心,大大改进了恐惧、逃避学习英语的缺点。医护人员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不但能把英语学好,更能促使他们专业技术知识的提高,更好的地为国内外(伤)病人服务。 10、引进新技术: ①严重多发伤并内脏出血性休克》在院内急诊室进行救命手术治疗,已完成病例数289例。 ②院外急救中开展早期应用AED心脏除颤。 ③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④吸痰与口对口鼻呼吸的研究及应用 ⑤脊柱损伤搬运新措施。 ⑥院外紧急气管插管术的研究与开展。 ⑦院外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 11、开业近9年来一直致力于重点培养通科医师。正在按制定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进行年青医师的专业化“急救与危重病”抢救技术培训,目前出诊不分内、外、妇、儿科,而是全科上岗,医师均已做到100%掌握气管插管术,护士人人掌握深、浅静脉穿刺术。 12、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案中的紧急医疗救治体系由本中心开发,规划中的海口市急救医疗网络建设9个急救分站,目前已建立了得胜沙、南航路等6个急救分站。 13、自行开发、研究的应用微机进行院前急救管理系统正在运行中,并获得海南省卫生厅立项科研,其设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14、首创国内统一规范的急救服装,并被定为全国急救服装样本之一。 社区急救服务特色: 1、发放医疗服务卡,与海南电视台合作,每周三21点播出“急救120信箱——祝您健康”节目,普及全民急救意识。 2、开展海口市美兰区、海口市中小学等多个社区急救宣传教育,加强第一目击者的自救互救的能力。 3、定期为省安宁医院、海口市医疗诊所等单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医疗知识讲座,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所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初步形成社区—城、乡—市(县)的三级医疗急救网络。 4、开通网站,并依托中国急救网,开通大众急救栏目,网上提供可查询的急救医疗自救互救知识,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广泛好评。 5、定期到海口市多个乡镇、琼中县、定安县等地区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中心荣誉集体荣誉2003 中心获全国急救中心专业委员会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2003 中心获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3 中心获海口市美兰区防治非典先进集体 2003 中心获海口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2003 中心获海口市文明单位称号 2003 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2 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2 中心获海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1 中心被海口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2001 中心获海南省优秀基层党支部 2001 中心获海南省杰出青年文明号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2001 中心获海口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2001 中心获海口市卫生系统白求恩杯夺杯单位 2000 中心获海南省优秀基层党支部 1999 中心获全国总工会职业道德“百佳班组”荣誉称号 1999 中心党支部获省、市先进党支部 1998 中心被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确定为网络医院 1998 中心获全国青年文明号 1998 中心荣获海口市“十佳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998 中心荣获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998 中心被省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1997 中心获海南省青年文明号 1997 中心被卫生厅确定为海南省急救指挥中心 1996 中心获海口市青年文明号 1996 中心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急救与危重病"全省五年发展规划优势专科 1995 中心加入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AEA) 95、96、97年连续三年荣获海口市卫生系统的“白求恩流动杯” 个人荣誉中心主任吕传柱荣获海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海南省首届十大科技之星,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口市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防治非典先进个人,海口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急救中心(站)防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2001年获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2年获海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 中心副主任张玉霞、护士长徐梅玲 海南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 刘玉仁主治医师、周才旺主治医师、陈正梅护士长 海口市青年岗位能手10人 市青年志愿者17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