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军礼炮 |
释义 | 海军礼炮是舰艇鸣放空包弹或专用礼炮弹的隆重礼仪。用于外事活动,表示欢迎、致敬或答谢。通常由二级以上军舰以两门中口径以上火炮或港口炮台按规定程序施放。它通常分为国家礼炮、个人礼炮、庆典礼炮和葬礼礼炮等。 几种海军礼炮国家礼炮国家礼炮用于舰艇出访时表示对东道国的敬意;还用于向来访的鸣放国家礼炮的外国,军舰表示回礼。国家礼炮为21响。舰艇出访一个国家时,仅在到达东道国第一个港口或双方商定的港口时,鸣放国家礼炮一次。 庆典礼炮庆典礼炮用于国家(民族)重要纪念日和重大节日。 个人礼炮个人礼炮用于向海军将级以上军官、或有资格悬挂海军代将旗帜的指挥官、或职级相 当的军政要员以及外宾表示敬意;还用于向鸣放个人礼炮的外国军舰表示答礼。个人礼炮为7~21响,其响数要根据受礼人的身份而定。对此,各国海军都有明确的规定。 葬礼礼炮葬礼礼炮在安葬有一定功勋的军政要员的仪式上使用,当遗体埋入墓穴或者投入大海 后开始鸣放,以示致哀。葬礼礼炮响数规定与个人礼炮响数相同。 我国海军历史上曾在为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举行的撒骨灰仪式上施放过葬礼礼炮。 海军礼炮鸣放时间通常航行舰仅在日出后和日落前鸣放礼炮,停泊军舰仅在升旗后和降旗前鸣放。但对国家元首的致敬礼炮,可不受此时间的限制。不过,英国海军规定:星期日10时30分至13时期间,在军港内或进港的军舰不鸣礼炮。如需鸣放时,则延迟实施。礼炮炮弹不是装炸药的实弹,而是装有黑色火药的礼炮专用弹。 仪式起源鸣放礼炮仪式起源于16世纪,英国军舰在驶入他国海域或遇到他国舰船时,将炮膛内炮弹放完,表示友好、善意,以后演变为国际上表示敬意的礼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