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会寺清心堂 |
释义 | 《海会寺清心堂》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诗作。该诗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无可奈何。 作品名称:《海会寺清心堂》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全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海会寺清心堂 南郭子綦初丧我①,西来达摩尚求心②。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③,一溪长照雪霜侵。 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 注释译文①南郭子綦:出自《庄子·齐物论》。其为楚人,住城郭南端,因以为名。旧说其人为楚庄王司马,疑为庄子寓托的高士,非历史人物。 ②达摩:即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③两岁:两年。频:时常;经常。 作品鉴赏作者苏东坡一生与僧道有缘,所见高僧甚多,遍及临济、云门各大长老。但常惜其未与对禅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五祖法演有交。细览《东坡全集》,其中有两首咏“海会寺”的诗。五祖法演住白云山海会寺,是苏东坡的蜀中老乡,年龄略长几岁。从该诗中可以看到,苏东坡虽到白云山一游,但并未与五祖法演禅师投缘,故未与法演禅师结为私交,甚为可惜。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庄子在《齐物论》中开篇就介绍了一位叫“南郭子綦”的高人,他对他的弟子说:“今者吾丧我,汝知知乎”也就是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境界。苏东坡这里以子綦自许。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向达摩求安心之法。这里两喻,都是东坡自标境界。在《五灯会元》中,苏东坡被列为黄龙禅派的东林常总禅师门下。其实东坡与常总的关系并不深,因常总是老前辈,故出语谦恭,不像与佛印那样是平辈之交,显得随便得多。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这里是海会寺的“清心堂”,“清心堂”虽名“清心”,不过是不会说话的一间厅堂。人们因“心浊”,而到此闭关求“心清”,“心清”则离浊。故云“有清浊”。游客们到此有何感受,当然随其悟性而有深有浅了。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这两年,苏东坡沉浸在山水之中,这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贬迁后外放,因而无心政事,而寄情于山水之间。海会寺旁的小溪,常年流淌着霜雪之水,因而清幽可鉴。 “纷纷无补竞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王安石变法,当然是弄得朝野乱纷纷的。苏东坡虽然自负,但也感到力不从心,无补于事,甚至被逐出朝廷。宋仁宗当年亲点苏东坡为榜眼,说他有宰相之才,但太年轻,留与儿孙们用。不过苏东坡一生未能得“用”。“纷纷无补竞何事”倒如谶语一样,规范了他的一生。自己入世不遂,出世不甘,真是“惭愧高人”了。无奈何,只好作“闭户”之吟了。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