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话 |
释义 | 词语解释【词语】:海话 【注音】:hǎi huà 【释义】: 1.粤西沿海一带的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沙扒镇书村、上洋镇福湖等地区和茂名市的电白县部分地区,这种所谓的海话跟湛江地区的黎话、雷话,海南地区的海南话、闽南地区(漳州、厦门、泉州)的闽南话、台湾地区的台语甚至潮汕地区的潮汕话相当接近,都属于闽南语系的分支。 2.海话,旧石城县志称做“海獠话”。 3.现代语言学者认为廉江的海话与电白的海话不同。故称廉江西部的海话为“廉江海话”。它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车板镇的名教、南垌、多浪、坡心、龙头沙等乡村,高桥镇的德耀、红寨等乡村,营仔镇的下洋村等。 4..茂名市电白县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地。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也就是“电白海话”,这种海话也叫也叫“鲁话”。 电白海话 & 相关历史据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考证,茂名市电白县境内远在7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百越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隋唐时县东部、东北部、中部一带主要是瑶族人聚居,西南部至西北沿海,沿江地区则主要是俚族和壮族人活动。至于汉人最早于何时徙入已很难考证,不过汉人大批移民入境当从宋代开始。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中原时有战乱和福建人多地少,大批汉民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徙入。此外,还有神电卫驻军官兵(多为浙江人)的后裔及到此经商贸易的商贾人留居的,有到高、雷、廉、琼等州县任职的仕官退职后在此择居的——他们先后在此繁衍,于是境内的汉人数量越来越占优势,而原来的土著民族只得远徙广西和海南等地,部份则与汉人同化。 移民成份的复杂,使电白方言呈纷繁多样状态。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渔为生。后来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并且有一部分人弃渔从耕。他们的后代分布在现在的茂名市电白县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地。他们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海话与黎话可以通话,同属于闽方言。 相关歌曲电白之子 - 奶茶王子 电白之子MV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