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Intel微处理器列表 |
释义 | 这个 Intel 微处理器 列表 是用来展出所有的 Intel 的微处理器(µPs),从一开始的 4 位4004 (1971年) 到现今的 64 位 Itanium 2 (2002年) 和有 EM64T 的 Core 2 (2006年)。每一个产品都有简短的技术资料。 4位和8位处理器(Intel 4004 4040 8008 8080 8085) 16 位处理器: x86 的起源(8086 8088 80186 80286) 32 位处理器: 非x86 微处理器(iAPX 432 i960 或 80960 i860 或 80860) 32 位处理器: The 80386 范围(80386DX 80386SX 80376 80386SL Intel386 EX) 32 位处理器: 80486 范围(80486DX 80486SX 80486DX2 80486SL 80486DX4)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I")(Pentium ("Classic") Pentium MMX)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ProII,Celeron,III,M(Pentium Pro Pentium II Celeron (Pentium II 为基础) Pentium III Pentium II and III Xeon Celeron (Pentium III Coppermine 为基础) Pentium 4 Pentium M Intel Core Celeron M)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4 范围(Pentium 4 Xeon Pentium 4EE Pentium 4E Pentium 4F Pentium D) 32/64 位兼容处理器:Intel Core系列(Intel Core 2 Duo(桌面版) Intel Core 2 Duo(流动版)) 4位和8位处理器Intel 4004第一个单芯片 µP 推出于 1971年 11月15日 频率速度 740 kHz 0.06 MIPS 总线宽度 4 位 (由于针脚数量限制,混合地址和数据) PMOS 晶体管数量 2,300 个,使用 10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640 字节 程序内存 4K 字节 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 使用在 busicom 计算器 小记事: 原来的目标是想要与 IBM 1620 频率速度相当;但是并没有相当符合。 4040推出于 1974年 第四季 频率速度 500 kHz 到 740 kHz 使用 4 到 5.185 MHz 石英震荡器 0.06 MIPS 总线宽度 4 位 (由于针脚数量限制,混合地址和数据) PMOS 晶体管数量 3,000 个, 使用 10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640 字节 程序内存 8K 字节 中断例程 4004 的增强版本 8008推出于 1972年 4月1日 频率速度 500 kHz (8008-1: 800 kHz) 0.05 MIPS 总线宽度 8 位 (由于针脚数量限制,地址和数据混合使用针脚) PMOS 晶体管数量 3,500 个,使用 10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16 KB 一般用在终端机、通用计算器、装瓶机器上 在 4004 之后发展 原本想要在 datapoint 2200 终端机上使用 8080推出于 1974年 4月1日 频率速度 2MHz 0.64 MIPS 总线宽度 8 位 数据, 16 位 地址 NMOS 晶体管数量 6,000 个,使用 6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64 KB 10 倍于 8008 的效能 使用于 Altair 8800、交通灯号控制、巡弋飞弹 需要六个支持芯片,相较于 8008 需要 20 个 8085推出于 1976年 3月 频率速度 5MHz 0.37 MIPS 总线宽度 8 位 数据, 16 位 地址 晶体管数量 6,500 个,使用 3 μm 制程 使用于 Toledo scale CMOS 80C85 in Radio Shack Model 100 portable. 高度的整合,第一次以单一个 5 伏特电源供应运作,先前需要 12 伏特。 16 位处理器: x86 的起源8086推出于, 1978年 6月8日 频率速度: 5MHz 有 0.33 MIPS 8MHz 有 0.66MIPS 10MHz 有 0.75 MIPS 总线宽度 16 位 数据, 20 位 地址 晶体管数量 29,000 个,使用 3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1 MB 10 倍于 8080 的效能 使用在可携式计算机 与 8080 的汇编语言相容 使用区段缓存器来一次存取超过 64K 的数据,这些年来程序设计师现有的诅咒来临。 8088推出于 6月1, 1979年 频率速度s: 5MHz 有 0.33 MIPS 8MHz 有 0.75 MIPS 内部的 架构 16 位 外部的总线宽度 8 位 数据, 20 位 地址 晶体管数量 29,000 个,使用 3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1 MB 与 8086 完全一样,除了它是 8 位 外部的总线 使用在 IBM PC 和 PC 的兼容产品 iAPX 432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1981年 1月1日 多芯片 CPU; Intel 的第一个 32 位 微处理器 参见 主要项目 80186推出于 1982年 主要地使用在嵌入式应用 - 控制器,销售点系统,终端机以及类似产品 除了处理器外,包含定时器,一个 DMA 控制器,一个芯片上的中断控制器。 后来改名为 iAPX 186 80188 较新的版本之 80186 ,拥有 8 位 外部的数据 总线 后来改名为 iAPX 188 80286推出于 2月1, 1982年 频率速度s: 6MHz 是 0.9 MIPS 8MHz, 10MHz 是 1.5 MIPS 12.5MHz 是 2.66 MIPS 总线宽度 16 位 包含支持 多任务 作业系 统针对 各行程 地址记忆空间 的 内存保护 硬件。 晶体管数量 134,000 个,使用 1.5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16 MB 增加保护模式特色到 8086,拥有一样的指令集 3-6 倍于 8086 效能 广泛地使用在当时 PC 复制产品中 可以在 45 秒扫描 大英百科全书 32 位处理器: 非x86 微处理器iAPX 432推出于 1981年1月1日 为 Intel 第一个 32 位 微处理器 Object/capability 架构 Microcoded 操作系统 primitives 1 TB 虚拟可寻址空间 硬件支持容错 两个芯片的一般数据处理器,包含 43201 和 43202 43203 界面处理器 (IP) 与 I/O 子系统互动 43204 总线接口单元 (BIU) 简化了建造多重处理器系统 43205 内存控制单元 (MCU) 架构和执行单元内部的数据线路是 32 位 频率速度: 5 MHz 7 MHz 8 MHz 80186, 80188, 80286, 80386(DX)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1981年–1988年 参考 main entries i960 或 80960推出于 1988年 4月5日 类似 RISC 的 32 位 架构 主要地使用在嵌入式系统 Evolved from the capability 处理器 developed for the BiiN joint venture with Siemens 很多的变形,由末两位字母可以辨识 80386SX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1988年 6月16日 参考 主要项目 80376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1989年 1月16 参考 主要项目 i860 或 80860推出于 1989年 2月27 Intel 的第一个 超纯量处理器 RISC 32/64 位 架构, 管线的特性对于程序设计师而言非常显而易见 使用于 Intel Paragon 巨型平行超级计算机 XScale 推出于 2000年 8月23日 32 位 RISC 微处理器, ARM 架构 为基础 有很多衍生,像是 PXA2xx 应用处理器,IOP3xx 输出输入处理器和 IXP2xxx 及 IXP4xxx 网络处理器。 32 位处理器: The 80386 范围80386DX推出于 1985年 10月17日 频率速度: 16MHz 是 5 到 6 MIPS 2/16/1987 20MHz 是 6 到 7 MIPS 4/4/1988 25MHz 是 8.5 MIPS 4/10/1989 33MHz 是 11.4 MIPS (在 Compaq/i 16K L2 是 9.4 SPECint92 ) 总线宽度 32 位 晶体管数量 275,000 个,使用 1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第一个可以处理 32 位数据的 x86 芯片 重整并扩充内存保护支持,包含分页的虚拟内存和虚拟86模式,是由 Windows 95 和 OS/2 Warp 所需要的特色。 使用在桌上型计算机 可以寻址足够的内存来管理地球上每个人八页的历史。 可以以 12.5 秒扫描整个大英百科全书 80386SX推出于 1988年 6月16日 频率速度: 16MHz 是 2.5 MIPS 1/25/1989 20MHz 是 2.5 MIPS, 25MHz 是 2.7 MIPS 10/26/1992 33MHz 是 2.9 MIPS 内部的架构是 32 位 外部的总线宽度是 16 位 晶体管数量是 275,000 个,使用 1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16 MB 虚拟内存 256 GB 16 位地址总线可以达到低成本的 32 位运算 内建多任务支持 使用在入门等级桌上型计算机和可携式计算机 80376推出于 1989年 1月16日; 于 2001年 6月15日 终止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 386 衍生变形 无 "真实模式,直接地开机就处于 "保护模式" 从 1994年 后由更成功的80386EX 取代 80386SL推出于 1990年 10月15日 频率速度: 20MHz 是 4.21 MIPS 9/30/1991 25MHz 是 5.3 MIPS 内部的架构是 32 位 外部的总线宽度是 16 位 晶体管数量 855,000 个,使用 1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由于芯片的低功率消耗,是第一个特别为可携式计算机生产。 高度整合,包含快取, 总线, 和内存控制器 Intel386 EX推出于 1994年 8月 针对 嵌入式系统 的 80386SX 衍生变形 静态核心,例如,能以想要的慢速(因此对于功率非常有效率)执行,甚至降低到完全停止。 芯片内的周边: 时钟和电源管理 定时器和计数器 watchdog timer 序列输出输入单元 (同步跟异步) 以及并列的输出输入 DMA (直接内存存取) RAM 刷新 JTAG 测试逻辑 比 80376 更极大地成功 使用在数个轨道卫星和微卫星上 使用在 NASA 的 FlightLinux 项目中 32 位处理器: 80486 范围80486DX推出于 1989年 4月10日 频率速度: 25MHz 是 20 MIPS (16.8 SPECint92, 7.40 SPECfp92) 5/7/1990 33MHz 是 27 MIPS (22.4 SPECint92 于 Micronics M4P 128k L2) 6/24/1991 50MHz 是 41 MIPS (33.4 SPECint92, 14.5 SPECfp92 于 Compaq/50L 256K L2) 总线宽度是 32 位 晶体管数量 1.2 百万个,使用 1 μm 制程; 50MHz 是 0.8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芯片内建一级快取(level 1 cache) 50 倍于 8088 的效能 使用在桌上型计算机跟服务器 80386SL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1990年 10月15日 参考 主要项目 80486SX推出于 1991年 4月22日 频率速度s: 9/16/1991 16MHz 是 13 MIPS, 20MHz 是 16.5 MIPS 9/16/1991 25MHz 是 20 MIPS (12 SPECint92) 9/21/1992 33MHz 是 27 MIPS (15.86 SPECint92) 总线宽度是 32 位 晶体管数量 1.185 百万个,使用 1 μm 制程,以及 900,000 个,使用 0.8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跟 486DX 完全一样的设计,但没有数学辅助处理器。 使用在低价的入门级 486 桌上型计算机 可以使用 Intel OverDrive 处理器升级 80486DX2推出于 1992年 3月3日 频率速度: 50MHz 是 41 MIPS (29.9 SPECint92, 14.2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8/10/1992 66 MHz 是 54 MIPS (39.6 SPECint92, 18.8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总线宽度是 32 位 晶体管数量 1.2 百万个,使用 0.8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使用在高效能,低价的桌上型计算机 使用 "speed doubler" 技术,使得微处理器核心能以总线的两倍速度运行 80486SL推出于 1992年 11月9日 频率速度: 20MHz 是 15.4 MIPS 25MHz 是 19 MIPS 33MHz 是 25 MIPS 总线宽度是 32 位 晶体管数量 1.4 百万个,使用 0.8 μm 制程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使用在笔记型计算机 80486DX4推出于 1994年 3月7日 频率速度: 75MHz 是 53 MIPS (41.3 SPECint92, 20.1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100MHz 是 70.7 MIPS (54.59 SPECint92, 26.91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晶体管数量 1.6 百万个,使用 0.6 μm 制程 总线宽度是 32 位 可寻址内存 4 GB 虚拟内存 64 TB PGA 封装 168 个针脚,SQFP 封装 208 个针脚 核心大小是 345 平方公厘 使用在高效能入门级的桌上型和价值型笔记型计算机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I")Pentium ("Classic")推出于 1993年 3月22 P5 0.8 μm 制程技术 总线宽度 64 位 系统总线速度 50 或 60 或 66 MHz 地址总线 32 位 晶体管数量 3.1 百万个 可寻址内存 4 giga字节 虚拟内存 64 tera字节 Socket 4 273 pin PGA处理器 封装 封装 dimensions 2.16" x 2.16" 超纯量 架构提供五倍于 33MHz 486DX处理器 的效能 以 5 伏特电压运行 使用于 桌上型 计算机 16KB 的一级快取 衍生 60 MHz 是 100 MIPS (70.4 SPECint92, 55.1 SPECfp92 on Xpress 256K L2) 66 MHz 是 112 MIPS (77.9 SPECint92, 63.6 SPECfp92 on Xpress 256K L2) P54C 0.6 μm 制程技术 Socket 7 296/321 针脚 PGA 封装 晶体管数量 3.2 百万个 75 MHz 推出于 1994年 10月10日 90 MHz 推出于 1994年 3月7日 100 MHz 推出于 1994年 3月7日 120 MHz 推出于 1995年 3月27日 P54C 0.35 ²m 制程技术 晶体管数量 3.3 百万个 90mm 的核心大小 120 MHz 推出于 1995年3月 133 MHz 推出于 1995年6月 150 MHz 推出于 1996年 1月4 166 MHz 推出于 1996年 1月4 200 MHz 推出于 1996年 6月10 Pentium MMX推出于 1997年 1月8 P55C 0.35 μm 制程技术 Intel MMX 指令集 Socket 7 296/321 针脚 PGA (pin grid array) 封装 32KB 一级快取 晶体管数量 4.5 百万个 系统总线速度 66 MHz 衍生 166 MHz 推出于 1月8日, 1997年 200 MHz 推出于 1月8日, 1997年 233 MHz 推出于 6月2日, 1997年 166 MHz (Mobile) 推出于 1月12日, 1998年 200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8日, 1997年 233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8日, 1997年 266 MHz (Mobile) 推出于 1月12日, 1998年 300 MHz (Mobile) 推出于 1月7日, 1999年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ProII,Celeron,III,MPentium Pro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0.6 μm 制程技术 Pentium II and III 的祖先 Socket 8处理器 封装 (387 针脚) (双 SPGA) 晶体管数量 22 百万个 16KB 一级快取 256KB 整合的 二级快取 60 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 150 MHz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0.35 μm 制程技术, 或 0.35 μm CPU 伴随 0.6 μm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晶体管数量 36.5 百万个 或 22 百万个 512KB 或 256KB 整合的 二级快取 60 或 66 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 166 MHz (66 MHz 总线速度, 512KB 0.35 μm 快取)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180 MHz (60 MHz 总线速度, 256KB 0.6 μm 快取)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200 MHz (66 MHz 总线速度, 256KB 0.6 μm 快取)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200 MHz (66 MHz 总线速度, 512KB 0.35 μm 快取) 推出于 1995年 11月1日 200 MHz (66 MHz 总线速度, 1MB 0.35 μm 快取) 推出于 1997年 8月18日 Pentium II推出于 1997年 5月7日 Klamath 0.35 μm 制程技术 (233, 266, 300MHz) 拥有 MMX 和改进 16 位效能的 Pentium Pro 242 针脚的 Slot 1 (SEC) 处理器封装 晶体管数量 7.5 百万个 66MHz 系统总线速度 32KB 一级快取 512KB 1/2速度 外部的二级快取 衍生 233 MHz 推出于 5月7日, 1997年 266 MHz 推出于 5月7日, 1997年 300 MHz 推出于 5月7日, 1997年 Deschutes 0.25 μm 制程技术 (333, 250, 400, 450MHz) 推出于 1月26日, 1998年 66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的 333MHz), 其它的是 100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 333 MHz 推出于 1月26日, 1998年 350 MHz 推出于 4月15日, 1998年 400 MHz 推出于 4月15日, 1998年 450 MHz 推出于 8月24日, 1998年 233 MHz (Mobile) 推出于 4月2日, 1998年 266 MHz (Mobile) 推出于 4月2日, 1998年 300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9日, 1998年 333 MHz (Mobile) Celeron (Pentium II 为基础)推出于 1998年 4月15日 Covington - 0.25 μm 制程技术 242 针脚 Slot 1 SEPP (Single Edge 制程or 封装), Socket 370 PPGA 封装 晶体管数量 7.5 百万个 66MHz 系统总线速度 32KB 一级快取 No 二级快取 衍生 266 MHz 推出于 4月15日, 1998年 300 MHz 推出于 6月9日, 1998年 Mendocino - 0.25 μm 制程技术 推出于 8月24日, 1998年 242 针脚 Slot 1 SEPP (Single Edge 制程or 封装), Socket 370 PPGA 封装 晶体管数量 19 百万个 66MHz 系统总线速度 32KB 一级快取 128KB 整合的快取 衍生 300A MHz 推出于 8月24日, 1998年 333 MHz 推出于 8月24日, 1998年 366 MHz 推出于 1月4日, 1999年 400 MHz 推出于 1月4日, 1999年 433 MHz 推出于 3月22日, 1999年 466 MHz 500 MHz 推出于 8月2日, 1999年 533 MHz 推出于 1月4日, 2000年 266 MHz (Mobile) 300 MHz (Mobile) 333 MHz (Mobile) 推出于 4月5日, 1999年 366 MHz (Mobile) 400 MHz (Mobile) 433 MHz (Mobile) 450 MHz (Mobile) 推出于 2月14日, 2000年 466 MHz (Mobile) 500 MHz (Mobile) 推出于 2月14日, 2000年 Pentium III推出于 2月26, 1999年 Katmai - 0.25 μm 制程技术 改进的 PII, i.e. P6 基础的核心, 现在包含 SSE 晶体管数量 9.5 百万个 512KB 1/2速度 L2 外部的快取 242 针脚 Slot-1 SECC2 (Single Edge Contact cartridge 2)处理器封装 系统总线速度 100 MHz 衍生 450 MHz 推出于 2月26日, 1999年 500 MHz 推出于 2月26日, 1999年 550 MHz 推出于 5月17日, 1999年 600 MHz 推出于 8月2日, 1999年 533 MHz 推出于 (133MHz 总线速度) 9月27日, 1999年 600 MHz 推出于 (133MHz 总线速度) 9月27日, 1999年 Coppermine - 0.18 μm 制程技术 推出于 10月25日, 1999年 晶体管数量 28.1 百万个 256KB 高级传输 二级快取 (整合的) 242 针脚 Slot-1 SECC2 (Single Edge Contact cartridge 2)处理器封装, 370 针脚 FC-PGA (Flip-chip pin grid array) 封装 系统总线速度 100 MHz, 133 MHz (拥有 133 MHz 总线以 'B' 作为名字后结尾) 衍生 50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533 MHz 55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600 MHz 60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65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667 MHz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70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733 MHz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75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推出于 December 20, 1999年 80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推出于 December 20, 1999年 800 MHz 推出于 December 20, 1999年 850 MHz (100MHz 总线速度) 推出于 3月20, 2000年 866 MHz 推出于 3月20, 2000年 933 MHz 推出于 5月24, 2000年 1000 MHz 推出于 3月8, 2000年 (Not widely available at time of release) 400 MHz (Mobile)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450 MHz (Mobile)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500 MHz (Mobile)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600 MHz (Mobile) 推出于 1月18, 2000年 650 MHz (Mobile) 推出于 1月18, 2000年 700 MHz (Mobile) 推出于 4月24, 2000年 750 MHz (Mobile) 推出于 6月19, 2000年 800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25, 2000年 850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25, 2000年 900 MHz (Mobile) 推出于 3月19, 2001年 1000 MHz (Mobile) 推出于 3月19, 2001年 Tualatin - 0.13 μm 制程技术 推出于 2001年7月日 晶体管数量 28.1 百万个 32KB 一级快取 256KB 或 512KB 高级传输 二级快取 (整合的) 370 针脚 FC-PGA (Flip-chip pin grid array) 封装 133 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 1133 MHz (512KB L2) 1200 MHz 1266 MHz (512KB L2) 1333 MHz 1400 MHz (512KB L2) Pentium II and III XeonPII Xeon 衍生 400 MHz 推出于 6月29, 1998年 450 MHz (512 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0月6, 1998年 450 MHz (1 MB and 2 M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月5, 1999年 PIII Xeon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晶体管数量: 9.5 百万个 at 0.25 μm 或 28 百万个 at 0.18 μm) 二级快取 is 256KB, 1MB, 或 2MB 高级传输快取 (整合的) 处理器封装形式是 Single Edge Contact Cartridge (S.E.C.C.2) 或 SC330 系统总线速度 133 MHz (256KB 二级快取) 或 100 MHz (1-2MB 二级快取) 系统总线宽度 64 bit 可寻址内存 64 giga字节 使用于 two-way 服务器和工作站 (256KB L2) 或 4- 和 8-way 服务器 (1-2MB L2) 衍生 500 MHz (0.25 μm 制程) 推出于 3月17, 1999年 550 MHz (0.25 μm 制程) 推出于 8月23, 1999年 600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667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733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0月25, 1999年 800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1月12, 2000年 866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4月10, 2000年 933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1000 MHz (0.18 μm 制程, 256K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8月22, 2000年 700 MHz (0.18 μm 制程, 1-2MB 二级快取) 推出于 5月22, 2000年 Celeron (Pentium III Coppermine 为基础)推出于 3月,2000年 Coppermine-128 - 0.18 μm 制程技术 SSE Socket 370 PPGA处理器 封装 晶体管数量 28.1 百万个 66MHz 系统总线速度, 100MHz 系统总线速度 推出于 1月3, 2001年 32KB 一级快取 128KB 二级先进传输快取 衍生 533 MHz 566 MHz 633 MHz 推出于 6月26, 2000年 667 MHz 推出于 6月26, 2000年 700 MHz 推出于 6月26, 2000年 733 MHz 推出于 11月13, 2000年 766 MHz 推出于 11月13, 2000年 800 MHz 850 MHz 推出于 4月9, 2001年 900 MHz 推出于 7月2, 2001年 950 MHz 推出于 8月31, 2001年 1000 MHz 推出于 8月31, 2001年 1100 MHz 推出于 8月31, 2001年 1200 MHz 推出于 10月2, 2001年 1300 MHz 推出于 1月3, 2002年 550 MHz (Mobile) 600 MHz (Mobile) 推出于 6月19, 2000年 650 MHz (Mobile) 推出于 6月19, 2000年 700 MHz (Mobile) 推出于 9月25, 2000年 750 MHz (Mobile) 推出于 3月19, 2001年 800 MHz (Mobile) 850 MHz (Mobile) 推出于 7月2, 2001年 600 MHz (低电压 Mobile) 500 MHz (超低电压 Mobile) 推出于 1月30, 2001年 600 MHz (超低电压 Mobile) Pentium 4(not 4EE, 4E, 4F), Itanium, P4 为基础 Xeon, Itanium 2 (chronological entries) 推出于 2000年4月 – 2002年7月 参考 main entries Celeron (Pentium III Tualatin 为基础) Tualatin Celeron - 0.13 μm 制程技术 32KB 一级快取 256KB 二级先进传输快取 100 MHz 系统总线速度 衍生 1.0 GHz 1.1 GHz 1.2 GHz 1.3 GHz 1.4 GHz Pentium M推出于 3月2003年 Banias 0.13 μm 制程技术 64KB 一级快取 1MB 二级快取 (整合的) 以 Pentium III 核心为基础, 拥有 SIMD SSE2 指令和更深的管线设计 晶体管数量 77 百万个 Micro-FCPGA, Micro-FCBGA 处理器 封装 Intel 移动式 Centrino 系统的心脏 400 MHz Netburst 形式系统总线. 衍生 900MHz (超低电压) 1.0 GHz (超低电压) 1.1 GHz (低电压) 1.2 GHz (低电压) 1.3 GHz 1.4 GHz 1.5 GHz 1.6 GHz 1.7 GHz Dothan 0.09 μm (90nm) 制程技术 推出于 2004年5月 2MB 二级快取 重新改进的数据预取单元 衍生 1.0 GHz (超低电压) 1.1 GHz (超低电压) 1.3 GHz (低电压) 1.4 GHz (低电压) 1.5 GHz 1.6 GHz 1.7 GHz 1.8 GHz 1.9 GHz 2.0 GHz 2.1 GHz 2.2 GHz (于 2005 年第三季推出) Intel Core2006年1月推出 Yonah 0.065 μm (65nm) 制程技术 双核心,搭载2MB共享的二级快取 衍生 x20, x30, x40, x50, x38, x48为已知的组态编号 Celeron MBanias-512 0.13 μm 制程技术 推出于 2003年3月日 64KB 一级快取 512KB 二级快取 (整合的) 没有 SpeedStep 技术,不是 'Centrino' 的一部份 32 位处理器: Pentium 4 范围Pentium 40.18 μm 制程技术 (1.40 和 1.50 GHz) 推出于 11月20, 2000年 二级快取是 256KB 高等传输快取 (整合的) 处理器 封装 是 PGA423, PGA478 系统总线速度 400 MHz SSE2 SIMD 扩充 晶体管数量 42 百万个 使用于 桌上型 和 入门等级 工作站 0.18 μm 制程技术 (1.7 GHz) 推出于 4月23, 2001年 参考 1.4 和 1.5 芯片的详细数据。 0.18 μm 制程技术 (1.6 和 1.8 GHz) 推出于 2001年 7月2日 参考 1.4 和 1.5 芯片的详细数据。 最大效能模式的核心电压是 1.15 伏特;电池最佳模式是 1.05 伏特 在电池最佳化模式下,功率消耗 < 1 watt 使用于 整合型可携式 PC 而不是轻薄型 0.18 μm 制程技术 "Willamette" (1.9 和 2.0 GHz) 推出于 2001年 8月27日 参考 1.4 和 1.5 芯片的详细数据。 Pentium 4 (2 GHz, 2.20 GHz) 推出于 2002年 1月7日 Pentium 4 (2.4 GHz) 推出于 2002年 4月2日 0.13 μm 制程技术 "Northwood A"(1.6, 1.8, 1.9, 2, 2.2, 2.4, 2.5, 2.6 GHz) 改进的跳跃预测机制和其它微指令的调整 512KB 整合的 二级快取 晶体管数量 55 百万个 400 MHz 系统总线. 0.13 μm 制程技术 "Northwood B" (2.26, 2.4, 2.53, 2.66, 2.8, 3.06 GHz) 533 MHz 系统总线. (3.06 包含 Intel 的 超执行绪 技术). 0.13 μm 制程技术 "Northwood C" (2.4, 2.6, 2.8, 3.0, 3.2, 3.4 GHz) 800MHz 系统总线 (所有的版本包含超执行绪) 6500 到 10000 MIPS Itanium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2001年 参考 主要项目 Xeon官方的标志为 Xeon,而不是 "Pentium 4 Xeon" Xeon 1.4, 1.5, 1.7 GHz 推出于 5月21, 2001年 5月21日 二级快取 是 256KB 的 高等传输快取 (整数) 处理器封装形式是 Organic Lan Grid Array 603 (OLGA 603) 系统总线速度 400MHz SSE2 SIMD 扩充 使用于高效能和中阶双处理器的工作站 Xeon 2.0 GHz 推出于 2001年 9月25日 Itanium 2 (依年代的顺序) 推出于 7月2002 参考 主要项目 Pentium 4EE推出于 2003年9月日 EE = "Extreme Edition" 与 Pentium 4 处理器相同,但拥有 2MB 的 onboard L3 快取 Pentium 4E推出于 2004年2月日 built on 0.09 μm (90 nm) 制程技术 "Prescott" (2.4A, 2.8, 2.8A, 3.0, 3.2, 3.4, 3.6, 3.8) 1MB 二级快取 533MHz 系统总线 (只在 2.4A 和 2.8A) 800MHz 系统总线 (其它型号) 超执行绪的支持只在 800MHz 系统总线上的 CPU 处理器的整数指令管线从 20 段增加到 31 段,因此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速度。 7500 到 11000 MIPS LGA-775 版本是 5xx 系列(32位),5x1 系列(搭配EM64T) 6xx 系列有 2MB 的二级快取和 EM64T Pentium 4F推出于 2004年 春天 与 4E 相同核心, "Prescott" 3.2–3.6 GHz 这个处理器以 D0 stepping 开始,EM64T 64 位扩充也已并入。 Pentium D于2005年第二季推出 "Smithfield" 双核心 版本 2.8–3.2 GHz 1MB+1MB 二级快取 (不共享, 总共 2MB) 800MHz 系统总线 无超执行绪, 比类似频率的 Prescott 增加了 60% 效能 由于使用了外部的总线(FSB) 来连接两个内核,800MHz 的 FSB 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带宽来做内核间的缓存同步,造成性能瓶颈 (cache-coherency between cores requires communication over the 800MHz FSB) Pentium D 是 Intel 为了抗击 AMD 的 Athlon 64X2 而临时做出的产品,从开发到发布只用了 18 个月的时间,自身不是很完善,但是却帮助 Intel 维护了高端的市场。 32/64 位兼容处理器:Intel Core系列Intel Core 2 Duo(桌面版)Template:未来产品 Conroe核心 双核心 2006年7月发布 65纳米制程 增加SSE4指令 800MHz/1066MHz前置总线 EM64T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支持多操作系统 LaGrande Technology,enhanced security hardware extensions Execute Disable Bit EIST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iAMT2 (Intel 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远程管理计算机 Intel Core 2 Extreme Conroe XE核心 2006年7月发布 1333MHz前置总线 除了前置总线外,其它跟Conroe核心一样 Intel Core 2 Duo(流动版)Merom核心 2006年8月发布 667MHz前置总线 除了前置总线外,其它跟Conroe核心一样 64 位处理器: Itanium系列ItaniumReleased 5月29, 2001年 733 MHz and 800 MHz Itanium 2Released 7月2002日 900 MHz and 1 GHz EM64T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 于 2004年 春天推出, 同 4F (D0 和之后的 P4 steppings) 64 位 架构的 x86 扩充; 几乎是 AMD64 的复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