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米斯·卡扎菲 |
释义 | 人物简介哈米斯·卡扎菲(阿拉伯语:خميس القذافي,英语:Khamis al-Gaddafi,1983年5月27日—2011年8月29日),利比亚哈米斯旅军事指挥官。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第六子。早年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军事院校获得学士学位后,哈米斯便被送往俄罗斯,先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最高军事学府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留学,最终获得军事学博士。哈米斯旅也被许多媒体形容成卡扎菲家族的御亲军,核心干部为卡扎菲的儿子和最亲密的盟友,以直接听命卡扎菲于而闻名,能坚决执行卡扎菲的命令,「哈米斯旅」也属于革命警卫队(利比亚的秘密警察)。哈米斯·卡扎菲,掌管着利比亚政府军第32旅,总兵力约1万人,被认为是利比亚打击反政府武装以及抵抗外国军队的“最后防线之一”。 卡扎菲拥有三支“近卫军”,而哈米斯的第32旅最为精锐。这个以哈米斯名字命名成立的特种部队,是利比亚装备最好、训练最有素的精英部队。 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哈米斯的部队成为利比亚政府军的主力。但有关他个人的消息也是扑朔迷离。2011年3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第一次称哈米斯在的黎波里遇袭身亡,就被辟谣。2011年8月5日,反对派第二次称哈米斯在兹利坦遇袭身亡,政府于9日播放了哈米斯一段录像来辟谣。哈米斯据称依然统领着政府军麾下装备最精良,素质最高的32旅在前线作战,有报道称哈米斯已经率领32旅从阿齐齐亚兵营出发,前往的黎波里被攻占区与反政府军交战。但随着象征卡扎菲权利的阿齐齐亚兵营被反对派攻陷,有关32旅是否具有挽回当前一而再,再而三的颓势,重整旗鼓的能力也受到了各方的质疑。 2011年9月4日,利比亚反对派发言人称:“有证据证明哈米斯·卡扎菲已经死亡。他是在塔尔胡纳郊区被打死的,已经被埋葬在拜尼沃利德市。与哈米斯一起被打死的还有利比亚情报局局长的儿子”。据悉,哈米斯下葬地点可能是现在卡扎菲与另外三子藏身地点,那里已被反对派包围。 相关故事故事一履历显示,年轻的哈米斯在利比亚局势动荡之前一直在读书。早年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军事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哈米斯便被送往俄罗斯,先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最高军事学府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留学,最终成为军事学博士。 2010年4月,戎马出身的哈米斯来到西班牙,进入马德里IE企管学院攻读国际工商管理学位。但这次留学只持续了一年。2011年3月,IE学院将哈米斯开除,理由是“参与攻击利比亚民众”。良好的教育让哈米斯看上去温文尔雅,而且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也不像其他兄弟那样流连于各式舞会与交际场所。但IE学院给出的开除理由,却让人们嗅到了哈米斯身上的一丝“血腥”。 1986年4月15日,美国对利比亚突然实施轰炸,3岁的哈米斯在巴伯阿季札军营被炸弹碎片击中头部。也许正是此次受伤使哈米斯的心里种下了对“帝国主义”的天然仇恨,长大后长年军事训练的磨砺更使他的性格和手段变得越来越强硬,成为利比亚反对派口中“嗜血的哈米斯”。 2011年2月,哈米斯前往美国参加由美国国务院批准组织的一次商业实习活动。该活动原定为期4周,但局势的恶化使哈米斯无心继续,中途返回利比亚,挑起利比亚军队第32旅的指挥重担。从此,第32旅的活动不断出现在西方报道中,有人说目睹第32旅与反政府武装激战,有人说这支部队与平民发生了严重冲突,还有人说在第32旅面前,任何反叛分子都难以逃脱被杀的厄运。这些报道真假难辨,但在西方人眼中,“嗜血的哈米斯”无疑成为政府军最富有指挥才能的指挥官,他指挥的第32旅成了西方联军的眼中钉和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死对头。 故事二第32旅的正式名称为利比亚人民军第32加强旅,因指挥官又得名“哈米斯”旅,是一支重型机械化步兵部队。据报道,尽管利比亚总兵力超过6万人,但在此次内乱中坚决效忠卡扎菲的只有3个旅共1万人。这3个旅分别由卡扎菲的3个儿子指挥,驻扎在的黎波里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共同捍卫卡扎菲政权的安全。 3个旅中,“哈米斯”旅最受西方联军关注,美国有情报评价这支部队为“装备最好、最具备防御能力”,是“利比亚最忠诚、重要的军事力量以及最稳固的安全基石”。为了更加提高第32旅的作战能力,哈米斯曾试图于2009年从美国“购买‘小鸟’直升机、装甲车辆零部件以及为M113装甲运兵车升级”,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证实的是,“哈米斯”旅确实从南非购得了一批直升机,成为利比亚军队精锐中的精锐。 作为卡扎菲的安全基石,第32旅无疑是此次联军空袭行动的“眼中钉”。美国战场指挥人员承认,联军在空袭中非常注意“哈米斯”旅的动向。3月5日,“哈米斯”旅一部从数百公里外驰援扎维耶,将那里的反政府武装一举击溃,大大加深了它在反政府武装分子心中的铁腕印象。现在,这支部队的每次调动都会引起反政府武装的慌乱。 故事三据分析,卡扎菲政权周围环绕着一个“三环形”支持圈。最外围是卡扎菲的同盟部落,中间是卡扎菲身处的卡扎法部落,处于支持圈最内部的则是卡扎菲的儿子及亲信。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多,却拥有深厚的部落背景,位高权重,哈米斯·卡扎菲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即使两个外围支持圈被突破,哈米斯和他的第32旅也会成为卡扎菲家族“最后的防线”,誓死捍卫卡扎菲政权的安全。 卡扎菲家族对第32旅的信心来自这支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利比亚全国总共200余辆T—72坦克,大部分隶属于该旅或可接受其调动,除此之外,第32旅还装备有63式107毫米火箭炮(一门炮一次齐射可覆盖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苏—22战斗轰炸机以及“飞毛腿”导弹等重型武器。 作为第32旅的指挥官,哈米斯对父亲忠心耿耿。3月20日,卡扎菲在电视上现身,号召民众击败侵略者,并称现在是“保卫人民的战争”。讲话结束后,哈米斯第一个敬礼并上前拥抱了父亲。 为了使父亲的政权更安全,哈米斯甚至在第32旅之外招募雇佣军组成“哈米斯营”。目击者称,曾在班加西的贝尼纳国际机场遇到过大批外籍雇佣兵,这些人大多说法语,应该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为了证实这一消息,记者特别采访了班加西的消息人士,后者确认,已有非利比亚籍士兵被反政府武装抓获并关押。俘虏承认自己是雇佣兵,雇主是哈米斯·卡扎菲。 利比亚是个部落国家,一旦局势出现不利于卡扎菲的苗头,利军阵营中不同部落的士兵很可能会出现分化。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哈米斯才未雨绸缪,想出了招募雇佣兵的招数。这些为了金钱而战斗的士兵不仅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可以震慑那些心存不轨的利比亚政府军士兵,最大限度地防止他们临阵哗变。 最终结局据英国路透社10月17日报道,一家支持卡扎菲的叙利亚电视台证实,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之子哈米斯已经在8月29日的战斗中死亡。 叙利亚“Arrai”电视台17日宣布,哈米斯以及卡扎菲情报长官穆罕默德·阿卜杜拉(Mohammed Abdullah al-Senousi)在距离首都的黎波里东南90公里的泰尔胡奈,与“过渡委”武装进行战斗的过程中死亡。 自8月份以来,叙利亚“Arrai”电视台一直为卡扎菲及其发言人播送音频信息。17日,这家电视台公布了哈米斯和阿卜杜拉的照片,并且播放《古兰经》对这“哈米斯和阿卜杜拉在8月29日与敌人对抗时牺牲”表示哀悼。 据悉,利比亚“过渡委”曾在8月时表示,哈米斯在泰尔胡奈战斗中死亡,并且已被埋葬在拜尼沃利德,但是当时卡扎菲支持者并没有对此事加以证实。 现在,哈米斯之死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