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尔·克莱门特
释义

哈尔·克莱门特原名哈里·克莱门特·斯塔布斯,1922年5月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早年对科学和科幻小说的兴趣为他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2年,还是大学生的克莱门特在《惊奇》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证明》。1943年,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天文学专业。接着,他进修了教育学和化学,取得了硕士学位。除去战争中跟随部队到欧洲工作外,克莱门特一直住在密尔顿市,担任中学教师。于2003年10月29日晚在睡梦中逝去。他被誉为美国最“硬”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对科幻领域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营造独特的外星环境,并创立这样的环境下的独特的物种。

小说特点

克莱门特的另一个特点是突出小说的知识细节。这些知识显得详实可靠,包括行星化学、生物系统、进化论、地理学、天气系统等等。他对自己作品中科学的“精确”感到满意。他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供给信息,最终联系到已有的科学定律,并由此解决问题。

【小说的不足之处】

克莱门特的小说,最大缺点是节奏缓慢和情节太少,而且往往采取直进的方式。此外,艰深的“科学讲座”和“重复解释”也太多,社会生活和道德侧面的描述又不够新颖。他不善于呈现情感的内容,爱、恨、欲望、愤怒、嫉妒等常见的情感,在作品中都很少见到。他的人物整年整月地离家在外探访,男人不提家庭和妻子,连小伙子也对女人没兴趣!他们具有的个性常常仅包括“坚定”和“永远不变的自我控制力”。

作品创作

克莱门特的科幻之路始自1942年。那一年刚上大学二年级的他,在《惊人科幻小说》杂志发表了第一个短篇《证据》(Proof)。从此以后,他一直把大部分小说卖给坎贝尔的《惊人科幻小说》和《模拟》。1942年也正是美国科学黄金时代鼎盛之时,克莱门特的第一个故事就表现出独有的特色:他试图用引人入胜的精确的科学构想支配故事。克莱门特不是一个文学家,刻画人物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后来的大部分书印证了这一点,它们都可以说是他的某些设想的戏剧化表现说明书,非常有意思但也总是让他的读者进退两难。

几十年里,写作一直是克莱门特的业余爱好。他发表了至少9部成人小说,2部少年小说,30个短篇故事。在分析克莱门特的成功与失败时,人们认为,在40年代克莱门特走上文坛的时候,科幻小说的创作水平还是相对偏低的,这使他一出现,就成了高水准的作家。到了50年代初,克莱门特的创作进入“平台期”,并长期固定在那里。与此同时,他的伙伴海因来因、克拉克等逐渐超过了他,而新一代的天才们又势不可挡地不断闯入文坛,这使得克莱门特渐渐失去了光彩。只是到了70年代,他的写作水平才继续有所提高,写出了《固氮》等作品。

最突出的例证是《针》(Needle)。这是克莱门特的第一部长篇,最初先是发表在1949年的《惊人科幻小说》上,1950年出版单行本,可以说是一个带有侦探小说色彩的沉闷的外星入侵故事。故事中一个地球小男孩的身体被一个外星寄生警察所借用。这个外星警察到地球来的目的是追捕另一个寄生者,只有合适的寄主才能帮助他完成使命。在这个正义的外星人的要求下,小男孩开始了对那个邪恶寄生者的追击,而此时那家伙已经占据了他父亲的身体。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主题,可却没有产生应该产生的轰动。这缘于克莱门特小说的先天性缺陷:节奏缓慢,缺乏曲折的情节。

克莱门特最著名的作品集中在他的一个松散系列中,它们是《重力的使命》(Mission of Gravity,1953年发表,1954年成书)、《接近临界》(Close to Critical,1958发表,1964成书)和《星光》(Star Light,1971)。

哈尔出版了大量选集和十五本长篇小说。最近的一本是今年九月的《噪声》(Noise)。他的第一篇故事是《证明》(Proof),发表在1942年6月的《惊异的科幻小说》杂志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针》(Needle)于1949年在同一本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透过针眼》(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1978)与《针》是姊妹篇,这是两部科幻侦探小说。

哈尔最有名的长篇小说是《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在麦斯克林星上一枚空间探测器坠毁了,这颗行星非常巨大,且旋转飞快,上面的重力加速度最大是地球的700倍左右,最小也有3倍;我们的任务就是取回这枚火箭。《重力使命》的续集是《星光》(Star Light,1971),故事发生在一颗重力加速度为40G的行星,麦斯克林星人到那里去历险。

此外,哈尔的长篇小说还有《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环》(Cycle of Fire,1957)、《接近临界点》(Close to Critical,1964)。

哈尔获得的荣誉包括1991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宾;1996年的回顾雨果奖,此奖奖给他1945年的作品《非同寻常的感觉》(Uncommon Sense);1998年入选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名人堂;1999年获得SFWA的大师奖。

作品简介

《重力的使命》讲述的是一颗名为梅斯克林的虚构行星上发生的故事。梅斯克林的奇异之处在于它的高速自转引起的行星表面的巨大的重力差异。该星南北两极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700倍大,而赤道地区的重力却只有地球重力的两三倍。梅斯克林的大气层主要是氢气,海洋中澎湃的不是水而是液态甲烷。故事的一开始,地球探索者的实验火箭探测飞船在一个极地毁,于是故事便围绕着如何在当地智慧生物――类似蜈蚣的梅斯克林人的帮助下,找回探测飞船而展开。《重力的使命》的写作程序是硬科幻创作的标准程序。先是虚构出一颗行星,然后再构思一个发生在这样的行星上的故事。"我创造过很多恒星系和行星,"克莱门特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说,"构思出化学的、物理的、气象学的、生物学的和其它学科的细节,然后利用这些细节编织小说的背景,由此获得最大的乐趣。"克莱门特严格遵守了他的创作规则,并自豪地让他的读者分享到了他的乐趣。

在《接近临界》中,克莱门特设想的是一颗重力三倍于地球,大气压力是地球800倍,白昼温度摄氏380度的行星。所谓的临界就是这样的环境刚好使水处于不停的态的变化之中。小说的主线是一个地球机器人偷走了这颗星球上的智能生物的卵。

在《星光》中,克莱门特则设想了一颗大气中含氧,重力是地球40倍的行星。它的恒星已经接近死亡,但自身的内部却不断进行道核反应。梅斯克林人来此探险,由于氧气对他们有害,他们不得不整天戴着面罩。

克莱门特的成功之作都延用了《重力的使命》的基本结构,相似的故事主线――一个人物,通常是人类,必须适应外星人的环境。《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环》(cycle of fire,1957)以及收录在《宇宙土著》(Natives of Space,1965)和《细微变化》(Small Changes,1969)两本短篇集中的故事,莫不如此。克莱门特并非多产作家,但他为科幻小说界带来了新的认真创作态度。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基于科学的考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