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贝雷 |
释义 | 哈贝雷并不是以色列的常设部队。当时巴勒斯坦游击队劫持了法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B客机,并迫使它降落在恩德培机场。随后,游击队员又将旅客中的以色列入挟持为人质。做为一种应急措施,以色列政府临时从空降兵部队和格兰旅中选拔出一些人员组成了哈贝雷。换句话说哈贝雷是一支拼凑起来的部队。虽说是临时拼凑,但哈贝雷的队员都有高度的作战能力和在困境中作战的职业军人意识。他们的指挥官肖姆龙准将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将才。所以通过短时间的训练,这支拼凑起来的部队竞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作战(第3次中东战争 第4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反渡河作战) 行动(特机场袭击战 对埃及内陆攻击战 夺取雷达战 舍德旺岛要塞占领战 大马士革外围袭扰战 袭击黎巴嫩沿岸游击队基地 反劫机战 暗杀游击队领导人 摧毁游击队出发基地 奇袭恩德培夺回人质战) 简介一战成名1976年7月,为了救出被扣留在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的105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哈贝雷(希伯来语:“小伙子们”)断然采取了“奇袭恩德培”的作战行动,从此在世界上一举成名。 特种部队以色列这个人口不足300万,国土面积很小的弹丸之地,竞能培训出世界一流的特种部队,是有其原因的,以色列在建国后的30年间经历了4次全面战争,同时不断受到游击队的袭击和爆炸威胁。而特种部队正是以色列处理这种事件时手中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 历史与阿拉伯之战以色列是在1948年5月宣布独立的。它诞生伊始就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战争。当时以色列的人口只有65万,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拿起枪,以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战争。到了1949年停战时,以色列人保住了这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国家,但也为此付出了6000条生命的代仇。 以色列人在血的体验中明白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这个道理,进而他们发展了这条理论,不单要攻击对方,而且要把对方的指挥部找出来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征兵制度为此,在1953年他们开始着手培养具有熟练使用各种武器,能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并能安全返回基地这种能力的部队。这支部队以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和派尔马契的剩余力量作为中坚构成,并被授予了第101部队的番号。这期间,以色列公布了18岁以上的男女都要服兵役的征兵制度。对于以色列这么一个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要保‘持一个不相适应的数目庞大的军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采取了保持军中骨干人员,其余人员在72小时内可以动员到位的独特军事体制。作为骨干部队,并能达到特定的战术效果,从这个构想出发诞生了伞兵部队。 202空降旅1954年,101部队和伞兵部队合并,改名为第202空降旅。在本来就拥有高度的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可以轻松地在敌后降落的机动力的第202空降旅,仅在1955年1年间就执行了10次报复行动,这些行动限于距以色列边境以外5—10公里的范围内,而且只在夜间执行。一般是以班为单位,当然除了空降作战以外,他们经常是作为强力步兵来被使用的。他们对每一次行动都要有一个总评。为了把任务执行得更彻底,就需要让对手把他们当作瘟神一样感到恐惧。这期间人员损伤和获得战果的比率是1:10。在以色列,谈到特种部队,首先指的就是空降旅。 1956年10月的第2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首次采取了名副其实的大规模空降进攻。战争的舞台设在西奈半岛埃及军队防线后的战略要道米特拉山口和苏伊士湾的图尔空军基地。10月29日,一支空降部队在米特拉山口降下并且控制了这一地区。4天后的l!月3日另外一支空降部队在图尔空军基地降落并占领了该基地。这两次行动为后来的西奈压制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以后,空降旅做为国防军的主力兵种在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旅从应征的人员中挑选志愿者以3个人为一个单位进行伞降、冲锋枪、机关枪、反坦克火箭筒、迫击炮等武器的使用训练,还有空手道、拳击、柔道等格斗技巧和沙漠中生存方法,穿越敌人阵地生还的方法的训练。在实际作战中他们采取和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相同的以12个人 为一组的作战编成方式,因为任务极其艰难,所以队员的年龄均限制在30岁以下,超龄的人员要转入步兵部队继续服役。 作战第3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第202空降旅改名为第55空降旅,接受古尔大校的指挥,并预定对俯视蒂朗海峡的战略据点沙姆沙伊赫进行大规模空降进攻行动。但由于在空战中的失利,以色别人失去了制空权,使得地面部队失去了占领要塞有力的空中保护。他们只好放弃运输机改乘大型公共汽车投入到占领由阿拉伯方面管辖的古都耶路撒冷旧城区的战斗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在夺取了阿克萨清真寺后,面对犹太教徒的圣地“哭墙”,这些硬汉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第4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遭到阿拉伯方面的突然袭去。在西奈半岛,许多埃及突击队乘虚而入。他们袭击以军开往前线的装甲部队和补给部队,袭击以军进行支援的炮兵阵地,使以色列尝尽苦头,为此以反游击战专家著称的以军伞兵部队一部分和别的步兵部队的反游击战部队携手作战执行对埃军突击队的拦截任务。 苏伊士运河反渡河作战10月14日的苏伊士运河反渡河作战中,他们又和工兵部队并肩战斗,完成了在埃及一侧桥头堡的坚守任务。沙龙将军还率装甲部队冲入位于埃及内地的埃军地空导弹基地,并彻底地捣毁了它,成功地切断了埃第3集团军与后方的联系。由此看来,第3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的空降旅在全面战争中作为强力步兵使用要多于空降作战。但在第4次中东战争的北部战线上,夺回希尔蒙山的作战和大马士革的街道伏击战中使用直升机的作战方式也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编制组成空降旅编制及特种作战以色列国防军的编制是以旅为单位的,包括步兵、装甲、空降三大组成部分。第4次中东战争以前,步兵旅有4500人,空降旅有4000人。第4次中东战争以后,由于机械化的发展,行动更为省力,旅的人员数目也大幅度减少,现在约有3000人左右。空降旅成立时,指挥官大多被派往荷兰留学,后来改为派往美国的北卡罗来那州绿色贝雷帽基地接受训练。第3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出版的《军事力量平衡》记载的以空降旅只有一个,第4次中东战争后空降旅一下增加到:了4个,1975年又增加了一个,但是所有的旅都没有达到满员。1978年空降旅仍有5个,其中2个半旅是满员,其他的主要由预备役人员组成。 装备空降兵的衣着不同于其他士兵。他们头戴暗红色的贝雷帽,胸前别有银色大鸟的徽章,脚下穿的是擦得很亮的高帮战斗靴。从外表看完全是一副精锐部队的打扮。他们在国民中极受欢迎,晋升也比别的部队快。他们的军官装备的是AK47冲锋枪,士兵装备的是M16以及国产的加利亚新式手枪。他们的钢盔外形很独特,没有檐儿。 行动除了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在和平时期特种作战中的表现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最佳的10次行动记录如下: 特机场袭击战——1968年12月28日,黎巴嫩贝鲁:特机场袭击战。为了报复2天前在雅典机场巴勒斯坦游击队枪击以色列航空公司波音707客机的行动。这天夜里40名以色列空降旅的士兵分乘4架直升机,从地中海上绕过雷区,超低空飞到贝鲁特国际机场着陆。刚好堵在将飞往沙特阿拉伯的黎巴嫩中东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07的跑道上,他们把8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赶下飞机,并同时把机场上黎巴嫩的13架飞机全部炸毁。在整个行动的1个多小时里,由于道路被烟雾和临时路障阻隔,黎巴嫩政府军的反击未能成功。 对埃及内陆攻击战——1969年8月27日,对埃及内陆的攻击战。通过红海纵深200公里对埃及内地的军事设施进行了攻击。 夺取雷达战——1969年12月268,夺取雷达战。从距苏伊士市西南184公里的埃军防空阵地中偷走了苏联最新式的低空用雷达。 舍德旺岛要塞占领战——1970年1月226,舍德旺岛要塞占领战。伞兵队员乘坐超黄蜂直升机袭击了红海上的舍德旺岛,占领了埃军阵地,并把苏制雷达分解后运回以色列。 大马士革外围袭扰战——1970年6月16日,大马士革外围袭扰战。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南40公里的铁桥炸毁,同时,炮击了大马士革东北70公里的叙利亚兵营。 袭击黎巴嫩沿岸游击队基地——1971年1月14日,袭击黎巴嫩沿岸游击队基地。由直升机降下的部队在海军导弹快艇的协助下,在黎巴嫩登陆,破坏了游击队的基地。 反劫机战——1972年5月19日,反劫机战。巴勒斯坦游击队4名队员劫持了一架开往以色列的比利时航空公司的飞机,并在利达机场着陆。以方挑选了18名队员,化装成机修工进行特别攻击,30秒内射杀了2名游击队员,活捉了另外2名,给这场历经21个小时的劫机事件划上了句号。 暗杀游击队领导人——1973年4月98,暗杀游击队领导人。突击队员从导弹快艇上放下带有马达的橡皮艇,从贝鲁特北部登陆,乘上事先潜伏在这里的汽车,暗杀了在巴解总部的3名干部,并造成40多名人员的伤亡。 摧毁游击队出发基地——1974年7月8日,摧毁游击队出发基地。在海军的协同下,对在黎巴嫩海岸的游击队出发基地希尔、西顿和拉希迪耶三个港口进行了袭击,合计击沉了30艘小型船只。 奇袭恩德培夺回人质战——1976年7月3日,奇袭恩德培夺回人质战。为了救出被扣在距以色列4000公里的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的l05名以色列人质,突击队员约100多人乘3架大力神C—130运输机冲到机场,击毙了7名游击队员,并击毁乌干达的米格21战机后返回以色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