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过伊家门外
释义

《过伊家门外》是湖畔诗人汪静之创作的一首短诗,写于1922年1月8日,收录在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蕙的风》中。在诗中,诗人既为自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向意中人表达自己的爱恋感情而感到欣慰,又为社会上还有旧思想、旧势力存在而感到胆寒。这就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进步青年追求自由恋爱被扭曲了的矛盾心态。

中文名:过伊家门外

作者:汪静之

创作时间:1922年1月8日

出处:《蕙的风》

诗体:新诗

诗歌原文

过伊家门外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谪,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创作背景

1920年至1923年间,汪静之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精神的鼓舞下,他感到思想解放的喜悦,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地歌唱爱情。这首《过伊家门外》就是诗人当时创作的爱情诗篇之一。

诗歌鉴赏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既抒写了诗人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的英勇气概,又抒发了诗人对意中人的脉脉深情。“一步一回头”,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反映了他对意中人恋恋不舍的恋爱心态。在封建社会,男女青年不能自由社交。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冲破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束缚,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还是会受到旧派人物的指摘。一个“瞟”字,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社会氛围,青年男女之间自由社交还常常受到指摘,不能自由地表达互相爱慕的衷情。诗的结句中的“欣慰”,“胆寒”,就反映了诗人的双重心理。

《蕙的风》扉页上有诗人挚友符菉漪的题词:“放情地唱呵”。这首诗正体现了集子放情歌唱的特色,它的语言大胆、直率、天真、纯朴;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因而感情的浓缩量特别大。这些特点,使诗篇呈现出毫无矫饰的美。

朱自清、胡适、刘延陵等在为《蕙的风》初版作的序中,肯定了汪静之歌唱爱情的诗篇。但是,诗集出版两个月后,就有人撰文,认为集子中“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等诗句“做的有多么轻薄,多么堕落!”“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1922年10月24日《时事新报》副刊《学灯》)这种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鲁迅指出这种将“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的诗句科以《金瓶梅》一样的罪,那只不过是道学家的“神经过敏”(《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据汪静之回忆,鲁迅还曾陆续看过《蕙的风》的原稿,有不少诗曾由他修改过二、三字。1921年,鲁迅在寄回诗集原稿的信中,曾指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出来的。然而颇幼稚,宜读拜伦、雪莱、海涅之诗,以助成长。”(《回忆湖畔诗社》,《诗刊》1979年第7期)

作者简介

汪静之,1902年出生,安徽绩溪人。1919年就读于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并作新诗。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1年和潘漠华等组织晨光文学社,出版《晨光》周刊。1922年春与潘漠华组织湖畔诗社。1926年去芜湖中学任教员,不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日报》副刊及《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先后在上海、南京、安徽、山东等地任中学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员。1946年后任徐州江苏学院、复旦大学教授。1952年后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5年去职,定居杭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