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界 |
释义 | 词语解释过界 拼音: guò jiè 解释: 1.超过限度。《歧路灯》第二三回:“ 阎楷 道:‘连年我的劳金,都支的过界了。’” 电影-过界《过界》(Out Of Control ):中国首部公路情爱电影 基本资料导演 袁卫东 编剧:高城 张馨月 监制:吴天明 策划:陈斌波 杨嵩 陈炜 徐新堰 向灼 海涛 出品人:杨乐 虞之雯 音乐:万晓利 小类 类型:剧情,爱情 发行公司: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片长:100分钟 主演 郭涛、李小冉、郑则仕 小类 上映时间 2008年11月7日 所获奖项《过界》获得第42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导演金奖和摄影金奖 此前,导演袁卫东2006年在国内上映的《浅蓝深蓝》 则获得了儿童片银奖 得奖后的袁卫东在采访时表示,想重新回到儿童片上来,《浅蓝深蓝》是他的处女作,有着不错的口碑,他准备着手拍摄《浅蓝深蓝2》和《一个青年和一个孩子》。 影片简介顾涛(郭涛 饰)身为某汽车公司的高级营销主管,原本是一位颇为成功的都市"精英"。某日,与"偏执狂"型的客户(郑则士 饰)遭遇,因为受不了对方近乎"变态"地挑剔车辆身上的一个小瑕疵,顾涛最终爆发,失手打死了客户。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顾涛全部的生活状态,仓惶间,他与妻子小安(李小冉 饰)开着那辆带着瑕疵的汽车,一路"亡命天涯"。 奇异俏丽的小安,有着让所有男人都怦然心动的魅力,然而几年的共同生活,却让这对都市金童玉女之间出现了深深的沟壑。随着越来越远离都市回归自然,两人之间逐渐干涸的爱情和欲望又再次蓬勃,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疼痛。 一路的逃亡,一路的追随,顾涛和小安在路上不断遭遇着分离和相聚,也不断与各种各样的人交错而过,而最终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的结局:秘密原来一直都藏在他们的那辆座驾中,一路与他们如影随形。 拍摄花絮拍戏遭遇大雪灾《过界》年初在敦煌拍摄时,正赶上百年不遇的大雪灾。所有的摄制工作都是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户外完成的。茫茫戈壁滩无处藏身,郭涛和李晓冉两个人连个躲风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熬着。据介绍,雪原上的紫外线相当强烈,在公路上开车,眼睛里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时间稍长,眼睛就会疼痛、流泪不止,所以司机都要戴墨镜,但拍戏却不允许郭涛戴墨镜,郭涛差点因此患上雪盲症。 “拼命三郎”雪地“裸奔”《过界》中的郭涛,原本是个典型的都市精英,但是因为错手杀人,不得不携妻出逃,没有想到的是,在逃离都市的过程中,他却找回了他和妻子之间遗失多年的爱情和激情,也找回了自我。在片中,为了表现这种不同寻常的状态,导演给郭涛安排了很多“超常规”的戏份,除了奇遇不断以外,在影片尾声,郭涛有一场在荒漠上的“裸奔”戏。据说,拍那段戏的时候,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郭涛得完全光着上身,还要越跑越激动越跑越兴奋。拍完后,郭涛笑言自己是“笑在外苦在心”。“最后出来的效果特别完美”,该片导演袁卫东对主演赞不绝口,称郭涛拍起戏来是标准的“拼命三郎”。 经典台词:“对成功你需要强烈的欲望,不要总是迎接挑战,你需要发动挑战” “我们去哪里?” “前面。” “带着耳机一样可以听到天籁,但你听不到,你想说的太多,你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要是有人进来怎么办?” :“我把他赶出去。” :“可这是人家的地方。” :“可你是我的女人。” 相关评论1.一场追逐达达梦想的内心游戏《 过界》中顾涛的一句无意的台词:达达。应该是道出了全片的艺术特点。不管导演怎么说是为城市白领减压还是为经济危机压迫的人们减压。不可否认一点,片子里的主人公也包括导演都在演绎内心的达达。 “达达”(dada)一词源于法语,是幼儿语言,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达达主义者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不管对其来源有多少种说法,达达这个名字,主要是对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 由此看来这样的片子是不适合多看的,也是不适合来回揣摩的,本来就是减压的片子,如果硬要去深究它的价值,那袁导演是给我们减压还是添堵呢。 整部影片中导演都在尽力的打乱时间,打乱空间,打乱叙事,也要打乱普通观众的审美习惯。其实对于这样一部追求内心释放的影片,去分析它的主题、人物、叙事、艺术特色,都让人感觉是画蛇添足,一切评论都是多余的。这部电影应该像一阵风一样,不要去思考,而要去感受,而且感受中点到为止,不要去深究。可是正因为影片中要表达一种受压抑后随心所欲的状态,所以整个影片的叙事的跳跃性还是给很多观众添了堵。 片子中主人公的思绪都在尽可能的摆脱一切想要摆脱的东西,都市、社会、人群、思维、时间、空间、爱情……等等人类的一切东西,而摆脱之后的刹那间又变得精神虚无、飘渺。而性爱、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性爱,这一人类动物性的原本体现变得十足重要,性爱中身体发泄与释放,包括一种近似虐待的性爱,让男女双方都慢慢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存在。 影片中的台词又是看似经典或引人深思,其实不过是一种痴人的梦话。无边无际的路、无边无际的血、无边无际的逃、无边无际的想都不如一个少年的蜻蜓演化图来的那么轻松、自在、可信,无边无际的东西正如人心即江湖。片中的伊犁大门带有姜文同志《太阳照常升起》中“路的尽头”的概念。 不管片子的整体追求怎样,结尾其实依然是中规中矩的,没有逃出主旋律的生活,自我放逐后的自我心灵归位,只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无奈,因为毕竟大多数观众并不能像他们一样不顾一切放肆的去旅游,所以这场游戏只是勾起了很多受压抑的观众一种出逃的潜意识。虽然影片中那个掉进窟窿里的读经人,说了一切看似大彻大悟又似雄心勃勃的话,但袁导演的这次露脸竟然在下了这个无处逃亡的车后一脸茫然,竟然连自己都没说服,而这个带有隐喻性质的藏满经书的黑窟窿,虽然寂静,但我们在俗世中如何去寻找呢。 2. 和路有关的故事不计其数。《邦妮和克莱德》里,路是一对疯子通往死亡的归途;《末路狂花》里,路是两个女人奔向自由的脚步;《蓝莓之夜》里,路是王家卫在异国他乡描画的爱情蓝图;《落叶归根》里,路是农民工老赵对死去工友承诺的尺度……渐渐地,路和人生之间画上了等号,而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就被统称为“公路电影”。 不同的人选择走不同的路,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风景,从行路看人生,能看清别人的生活态度,也能看清我们自己的生命轨迹。 《过界》用公路电影这种超脱的艺术形式,加以“新锐”的剪辑模式和激情戏这种“后现代”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一个基本不着调的故事:顾涛,现代都市男人,在汽车公司当高级营销主管,家里还有个漂亮的老婆小安,生活看似风平浪静完美无缺,但为了维持这一切而承受了多少压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终于有一天,心中的积怨被一个百般挑剔的客户点燃,顾涛失手“打死”了对方,然后携妻携车“亡命天涯”。 到此,你会发现,这故事其实有个不错的开局,甚至有点儿像西方公路电影的经典之作。但接着看下去,就开始有人一头雾水,进而满腹狐疑,最后拍案而起,提前退场之余还得骂上一句“什么玩意”。综合各地的观影情况来看,《过界》遭遇的尴尬大抵如此。但是相信我,那真不是电影的错。 《过界》打出的旗号是“让心灵越狱的减压电影”。这年头压力人人都有,但《过界》却并非是一部大众电影,因为大众基本上看不懂,也无法理解;而小众虽然能与之产生共鸣,却又因为不被理解而无从表达。尴尬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故事的结局,每个人都各归各位,顾涛和小安通过疯狂的旅途发泄出了心中的积闷,对生活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很遗憾,放在电影里,竟然没几个人能看懂。 还有,片尾曲《假若明天来临》,片中的“暴走男孩”小类同时也是它的演唱者。据说这首歌是对影片主题的完美诠释,“那么多的人,有拮据的灵魂,想不安分,却又身无分文……”恕我直言,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词曲,把这部本来就小众的电影映衬得更像一部网络DV。事实上,像这么一部有点儿高端、有点儿艺术又有点儿小众的电影,选一首大众的、怀旧的或是流行的歌曲扣题,或许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铁玉兰的《回家的路》、薛岳的《如果还有明天》或是王力宏的《两个人不等于我们》,尤其是王力宏的歌,简直就是对整部电影的解读:“毕竟这是太短的梦,彼此终于退回陌生,我加上你两个人,并不等于我们……你知道吗?我心快要融化;是这样吗?压抑的会爆发……” 如果都不行,索性就用那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做结吧《敢问路在何方》。其实电影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不怕你暂时迷了路,就怕你连问都不敢问,连选都不敢选,更别说去亲自走一遭了。你看,这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