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度训练 |
释义 | 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指运动员由于疲劳的连续积累而导致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的训练和比赛。过度训练是一种训练与恢复、运动与运动能力、应激与应激耐受性之间的失衡状态。根据运动疲劳的程度,过度训练可分为短期过度训练和过度训练综合症。短期过度训练经过1~2周恢复,运动能力能够恢复或超过原来水平。而过度训练综合症则表现为持续的运动能力、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持续疲劳,且情绪低落、易烦躁。 原因1训练安排不合理 2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3生活规律破坏 4在运动员身体不良的情况下 5饮食营养不合理 6各种心理因素。 症状早期症状1一般自觉症状,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 2对运动的反应,没有训练的欲望或厌烦训练,严重时变现为厌恶或恐惧训练,且在训练中疲劳出现得早,训练后疲劳加重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运动协调下降 3神经系统,头昏,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激动,失眠多梦,早醒,盗汗,耳鸣,眼花,食欲不振。 晚期症状1心血管,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较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心律不齐。 2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痛泄,便秘,甚至消化管出血。 3肌肉、骨骼系统,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细微损伤。 4其他,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等。 预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要小些,有10~14天的观察反应期。对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参加锻炼后,可能不适应,表现为劳累、肌肉酸痛、食欲稍减,甚至睡眠不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增加一级负荷量,都要有一段适应期。对多数人来讲,一般运动量的增加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时应以延长锻炼时间为主,不宜强调加快速度。同时,锻炼一定要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的锻炼才能使身体结构和机能发生有利的变化,增强体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