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果孢子体
释义

基本概念

果孢子体(carposporophyte)是指真红藻类中所看到的特殊孢子丝状体。例如梅索面目(Nemalionales)的大部分种类,果孢受精后,由受精核分生出来的细胞,经伸长而形成短丝状细胞群,其全部或仅其顶端细胞转变成果孢子,然后脱离母体。这个丝状体就是果孢子体。

型式类别

果孢子体形成的方式是红藻类各目的分类标准。大概有下列几种型式:

1、海索面(Nemalion)型,从受精后的果孢直接发育成果孢子体。

2、石花菜(Gelidium)型,从受精后的果孢伸长而成的产孢丝和营养细胞连系在一起而组成的果孢子体。

3、此外还有在果孢子体形成时产生助细胞,此助细胞借连系丝和果胞相连。由助细胞突起所形成的产孢瓣(gonitmolobe),伸展而发育成产孢丝,进而产生果孢子体。属于这种型式的有隐丝藻(Dudresnaya)型、杉藻(Gigartina)型、红皮藻(Rhodymenia)型、仙菜(Ceramium)型等。一部分不孕性的细胞群,有时来自母体的组织,包围于果孢子体的周围,起着保护作用,这作为一种器官,可以称为囊果。在形态结构上,果孢子体以寄生状态存在于配子体中。

产生过程

果孢子体产生果孢子时,有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的果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有的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二倍体的果孢子,发育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果孢子体是二倍的,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果孢子体产生果孢子时,有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的果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果孢子体产生果孢子时,有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的果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有的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二倍体的果孢子,发育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tetrasporophyte),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分孢子(tetrad),发育成配子体。

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和具2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来。苔藓植物的孢蒴及其附属结构(蒴柄和基足)、蕨类和种子植物的习见植物体都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占优势地位,配子体也能独立生活,但生活期很短。种子植物的孢子体占绝对优势,配子体非常简化,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 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世代称为孢子体世代(sporophytic generation),这个世代的生物体称为孢子体。在孢子形成中,一般伴有减数分裂。与此相反,形成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则分别称为配子世代和配子体。孢子体(核相2n)和配子体(核相n),在生活史上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有完全相同的,也有显著不同的。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均属于后者。此外,F.Mocwus(1940),曾把浒苔属(Enteromorpha)产生游动孢子的孢子体,放在配子体的研磨液中,结果发现产生具有2根鞭毛的配子而不是具有4根鞭毛的游动孢子。统观整个生物界,其具有高级的形态和机能者,不是配子体,而是孢子体(动物、维管植物、褐藻类),这可能是与核相具有2倍染色体有关。

不亲和性

同型不亲和性的一种类型,亦称为整体不亲和性。有关花粉亲和性的性质,是受产生花粉的孢子体基因型的影响,在柱头上由于花粉的发芽受到抑制而产生了不亲和性。这是由于孢子体中已经产生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而影响配子(花粉)的结果。例如把产生花粉的亲本的不亲和性基因的基因型记为S1S2,把特有雌蕊的基因型记为S1S3,不论花粉的基因型是S1还是S2,在S1S3基因型的柱头上花粉的发芽总是受到抑制。这样,花粉所表现的性质是由形成花粉的亲本基因型也就是孢子体的基因型来决定的;这种现象称为孢子体不亲和性。已知在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有这种现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