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果子园乡
释义

果子园乡引位于金寨县西南部,皖鄂毗邻金(寨)罗(田)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处大别山东省腹地,地理环境的特点是“东西峰叠中平坦,南北狭长一径穿”。东接花石乡,与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天堂寨只一巅之隔,南面是鄂、皖分水岭松子关,西隔斑竹园镇与麻城市相望,北邻南溪镇。茶松公路接210省道穿乡而过,距县城梅山88公里,成为南通武汉、北达合肥的交通要道。全乡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500户,总人口15123人。

乡情概况

简介

平均海拔4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年平均气温15.6℃,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广袤肥沃,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果子园历史盛产粮、桑、竹、木、茶、果、药,素有“蚕乡”之誉。50-80年代,蚕桑是果子园乡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金寨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发展基地。到90年代,又发展了天麻、灵芝等新产业。政府总结经验,针对乡情,确定了“开拓大市场,培育新支柱”、“一手抓吃粮,一手抓山场,长抓林电矿,短抓栗和桑,快抓菌药茶,综合开发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已初显成效。天麻、香菇、灵芝、茯苓、菊花、瓜萎、桔梗、银杏、西洋参等中药材项目初具规模,葛粉、金针、木耳、珍珠菜、天香菜、蕨菜等特有山珍都有发展,粮食自给有余,群众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果子园乡生态环境良好。树木种类多,单就松木面积就占27533亩,蓄积量44891立方米。毛竹分布普遍,总面积在1500亩左右。果子园乡还有丰富的矿泉资源,水质清淳甘甜。

招商引资

果子园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带动境内经济发展。目前已有湖北黄州三祥石材公司投资300百万元在境内开采矿点三处(品位高的花岗石,总储量有30000立方米);南京体育用品公司在我乡办分厂,生产羽毛球、足球、排球等;彭畈暗冲铁矿与湖北武汉钢铁公司已有签约,计划联营开采铁矿;湖北武穴竹制品加工已在我乡投入生产;数位外出创业有成人员意向回乡建立中药材收购加工公司;乡内还建成有各种苗木基地500亩。果子园乡投资环境优越,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和大批的闲置厂房,适度密集型企业的投资与生产。

历史回眸

果子园乡山灵水秀,人杰物阜,文化底蕴厚积。清嘉庆年间,家住牛食畈村的周祖培边捷出任,加官六级位至相国,封文勤公,是清朝主宰华夏沉浮的一代名相。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革命先驱漆禹源在佛堂坳漆家桥设学教书,传播马列主义。1926年秋,现白果村内中共简家坳支部成立,书记李升武,党员有漆耕圃、漆禹源、徐乾,他们在家乡组织革命活动。家住佛堂村东高山周维炯积极组织革命武装,打入民团内部,成功地领导了立夏节暴动,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缔造者之一,官至军长。随后商城党组织在佛堂柯家湾办起了商城县第一模范学校(又名列宁小学),容文化、军事为一体,为红军培养了大批人材。方子冀、漆远渥、肖显进、董宏国四位将军均为该校学生。还有一大批省、地级干部也是从这里走上革命征途。当时白棚村中铺湾对面的山脚下建过一座学校,文建武、徐立清、董宏国、周百煌都在这里受过早期教育,为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大革命时期,白果村蔡家湾立过区苏维埃政府,佛堂坳建成过红军兵工厂,果子园村北坳设过红军医院,果子园乡是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人才辈出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才资源是果子园乡的第一大财富。从开国将领方子冀、董宏国、文建武,到老一辈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肖大煊、肖显普、吴立兴、林亮、蔡家炽和建国前的烈士林承祥、漆先科、漆禹源及县团以上的烈士方礼政、王昌甲、刘德勤、孙宇康、杨科、李涛声、肖显举、张以文、徐立佑、徐其群,还有大革命时期赤南县县长周百煌,均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县团级领导干部有段传植、周其成、江世林、田扬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廉洁奉公,业绩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历届大专生有205人,本科生有233人,研究生和博士生18人。全乡在六十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田扬超是博士生导师,他为国防科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了国家主席和总理的接见。出国留学生和博士生周其甫、田扬群、徐清、田慧宇、严中兴、田世祥、徐祖刚等,分别在新闻、工矿、金融、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代诗人周世蕃发表诗词、楹联、散文700余首(副、篇),作品载入40多部精典著作,多次获省、部级奖,简历入《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华诗人大辞典》》。而今全乡上下全名创业人员启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最突出的有吴芳尉、周其进、余科明、金科文、闫荣超、闫昌发等,他们是果子园乡丰厚的财富。

龙头产业

养蚕业

解放初期全乡共养蚕300多张,产茧近万斤。无成片桑园,只有分户的零星桑树,花桑多,产叶量低,蚕病多,蚕茧产量不高。解放后,县委、县政府重视发展蚕桑生产,派蚕桑技术人员来果子园乡指导,推广科学培桑、养蚕。改黄丝茧为白丝茧。并在本乡卷棚桥办蚕种厂,推广良种,大抓蚕桑基础建设。1964年办蚕校一所,招收斑竹园区各乡初中生和其他区部分学员,一共三届,培养了大批蚕桑骨干。大抓桑园基础建设,发展成片桑园,速成桑园,送桑树上山,改梯栽桑,我乡首先在吴湾村王湾村民组开辟“九大”桑园,栽桑50亩,接着面向全乡。采取自育苗、自嫁接、自栽桑的三自方针。自一九七六年以来全乡桑园面积发展到2593亩,到2008年桑园面积约4300余亩。

抓典型,以点带面。吴湾村王湾组在省蚕桑研究所支持与帮助下,推广桑树、蚕种两方面的良种化,推广室外养蚕,地面条育桑,方格簇使用,小蚕共育等外地经验。该村民组首先产茧达万斤,接着白棚村中铺湾村民组于1980年蚕茧超万斤,该组周世德、徐元茂两户在斑竹园区公所得电视机一部以资奖励。随着栽桑、养蚕技术改进,加速了果子园乡蚕桑生产的发展。果子园乡地处气候温和的丘陵山区,土地宽广肥沃,人民群众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蚕桑生产经验,乡党委、政府重视,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成就

1959年果子园村民组养蚕张产超过100斤,出席省和中央劳模会,获得国家奖励。1961年全乡养蚕634张,产茧34621斤。1971年全乡饲养蚕1444.5张,产茧146137.8斤,居全县乡镇总产第一,总产占斑竹园区四分之一,占全县总产十分之一,县委、县政府给予发精神奖和物质奖,从而激发果子园乡上下一条心,狠抓蚕桑不放松。1981年养蚕6000多张,产茧417823斤,全乡人均产茧30斤,人均收入200余元,产茧量与1971年相比增长12倍。目前全乡人均产茧40斤,人均收入300元以上。随着蚕桑生产的逐步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各种富有民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更进一步加速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全乡干群一致认为,要想奔小康,根据自然优势,以粮食稳产高产促蚕桑,抓住龙头永不放。

旅游资源

果子园乡的旅游景点有鹏程寺、滴水岩、双峰寨、老母洞等,同时旅游资源丰富,如拐杖、根雕、盆景等均可开发,如绣花鞋垫、绣花枕头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批量生产的能力,现在交通便利,又与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风景区毗邻,是开发投资商的理想乐园。

鹏程寺

鹏程寺座落在燕子岩上的鹏程寺,在吴湾村境内,原名燕子岩大庙,始建于大宋天禧三年,几度兴衰,明末清初因一位武汉商人应验了他的祈求,捐资重修庙宇,再塑菩萨金身。清嘉靖年间曾借居燕子岩大庙基读诗书的周祖培终登金榜,学位至京都大学士。他请得圣旨,御封燕子岩大庙为“鹏程寺”,并挂皇匾一块,受到皇封的“鹏程寺”名震鄂、豫、皖。寺内现有神像108尊,无论神像大小,全部用整段珍贵木料雕刻而成,全身无一处贴补或是钉铆,人皆称奇。

1995年,金寨县佛教协会向鹏程寺颁发了佛教活动执照,向游人开放,每年接待香客数万人之多,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朝山拜佛求取鹏程万里。

滴水岩

滴水岩滴水岩位于果子园境内乌龙河上游。距姚冲村1公里,断崖垂直90度,高百米断面的岩石呈黄褐色,岩石上有黄黑相间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千奇百怪的自然图像。地帘瀑布从岩上飞流直下,先是水带,继而变成串串珠帘。帘中有雾,随风漂洒。岩下有石潭,潭中有一大巨石。盛夏之时,在岩上观鱼赏景,顿觉凉气袭人,暑气全消;举目仰望又觉天地之神奇,自身之渺小。

每逢春夏盛水季节,瀑布飞射十几米远轰鸣如雷,游人从瀑中穿过,妙不可言,春秋时节,山花和红叶把山岩装扮得分外多姿。石岩上栖息着一种长尾巴小鸟,振翅穿梭在水帘之中,接吃水中的生物,鸟语喧哗妙趣横生。冬季滴水成冰,岩下形成一座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冰雕,任何艺术大师的作品都难以与其媲美。诗人周世蕃走到这里,惊叹地吟出一联:横空泻碧流,百里雷鸣晴降雨;骞地生仙境,一川珠散柳含烟。

滴水岩可谓是大千世界中的人间仙境,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胜地。

双峰寨

双峰寨顾名思义,一山双峰。围山筑寨。果子园素有“一马平川三十里,双峰拔地八百丈”之说。此寨始建于宋朝,是当地百姓躲避兵荒而集资建筑的山寨。

现在双峰寨的寨墙和城门都完好无损。石头城墙修建在陡峭的山岩之上,易守难攻,寨内有广阔的地域,可容纳数万人,山顶上有一眼清泉水井,满而不溢,浇而不干。

山寨上有练兵、滚擂石、旗杆台等遗迹。山顶有庙,曰双峰大庙。上世纪四季香火不断,晨钟暮鼓,音传数十里之外。现由于庙中无人看管,已渐荒芜。有公路通往寨下。为游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老母洞

老母洞老母洞位于栗湾村东北边隅。立足洞前观之,山峰重叠,崖壁峥嵘,青葱林木从山顶一直布满山脚,像翠色的外衫罩在一位英俊的壮士身上。溪水潺潺,鸟声啾啾,好一幅色彩斑阑的神奇景色。传说此洞的形成是仙人开凿。山脚下的河中有一深潭,名曰王家潭(在栗湾小学门前)。仙人为掩埋潭中的孽龙,在潭上的山腰挖土掏一个洞。王家潭前的一巨石名曰“船形石”,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此洞命名始于明末,当时发生战乱,一名溃将带兵血洗商城,有周姓一家剩下母子二人逃至牛食畈,躲进此洞,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历尽千辛,终于逃脱这场罹难。母亲寿享高龄,其子取得了功名。后人为纪念其事,将此洞叫做“老母洞”。

老母洞第一个大洞左右宽20余米,高10余米,里面是连接成串的小洞,深不可测,传说此洞可以通往花石乡的鸡冠寨。洞口垒有石墙,安有门与窗,洞内有残存的断石碑。在民国初年立过学堂,远近的青年跋涉到此求学。近年对此洞进行了修缮,安置了10尊佛像。此洞为果子园旅游事业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若以此洞为中心,周围一里内还有吊桥、石仓、红石岩、了道庵、麒麟庵、白云庵等景点琳琅满目,引人入胜。

行政辖村

果子园村 引吴湾村 白果村 彭畈村 佛堂村 姚冲村 龙墩村 佛元村 牛畈村 栗湾村 白棚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386

男 6362

女 6024

家庭户户数 347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375

家庭户男 6352

家庭户女 6023

0-14岁(总) 3060

0-14岁男 1697

0-14岁女 1363

15-64岁(总) 8644

15-64岁男 4309

15-64岁女 4335

65岁及以上(总) 682

65岁及以上男 356

65岁及以上女 32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20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