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学六法 |
释义 | 本书由王蒙、刘再复两大学术泰斗联袂推荐,作者为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士林,同名讲座山东教育卫视轮番热播。在红尘十丈、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物质上迷失,精神上陷入危机,艰难时世,唯有求助于古圣先贤。读了《国学六法》,不禁感慨,“国学从未落伍,它讲述的是中国式的逻辑与世道人心,教给我们的是丛林时代如何求存,图强的智慧与技能”。 国学六法 书 名:《国学六法》 作 者: 赵士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 价: 32.00元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内容简介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就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禅家、兵家。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将其总结为国学六法,即“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作者简介赵士林 赵士林,1954年生,吉林人,赵士林是著名学者李泽厚的弟子,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学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美学专业),198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美学专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心学与美学》、《心灵学问》、《荀子》等。 1954年生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他对国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近年来在北大、清华等开设讲座,京沪粤等地各大企业也纷纷约请,所讲生动幽默、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深受欢迎。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美学》、《心学与美学》、《心灵学问》、《荀子》等。 目录第一法 以儒做人 孔子的启示:爱满天下 孟子的智慧: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圣人做不成,至少做君子 自强不息的《易经》智慧 死生亦大矣:世俗的生死观 第二法 以道养生 老子的修炼:破解道的奥秘 庄子的逍遥:至美的人生境界 第三法 以禅清心 见性成佛,人间情味 境界无边,禅修五心 第四法 以墨尽责 非攻:真抓实干的反战斗士 兼爱:爱有差等,不讳言利 只为穷人说话 侠与烈士化身 第五法 以法为基 商鞅:身死族灭的专制主义者 韩非:玩火的法家集大成者 人治与法治之争 第六法 以兵入市 孙子谈兵:教你如何赢 孙子之智:兵法中的商道 附录一: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附录二: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 精彩摘录1孟子的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孟子是最务实的思想家。孟子认为,对于民众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他们的生存权问题,而解决生存权最重要的是保障民众拥有基本的不容剥夺的财产权,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使民有“恒产”。孟子揭露统治者的贪婪残暴已经剥夺了民众的基本生存权,他提出关于经济制度的带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土地改革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井田制。商鞅在秦国变法,主张废除井田制中的各家田地的边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被认为是一种进步的改革思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商鞅的改革有其必要性;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孟子的主张也有其合理性。特别是面对强者利用权势肆无忌惮地欺凌侵夺弱者时,孟子的主张就更体现出社会的正义性。 孟子与商鞅的悖论一直到今天仍突出地表现于转型期国家的改革历程中。例如在中国和俄罗斯,尽管改革所采取的模式大不一样,但都发生了贫富悬殊的问题,都发生了强势阶层侵夺弱势阶层,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都碰到了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在俄罗斯转型的过程中,所谓“休克疗法”,急剧转型导致平民的权益被肆无忌惮地侵夺,原先的党政大员一下子变成了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长。弱势阶层始终承担着改革的代价,而许多改革举措在权势者的操纵下往往扭曲变形,成为权势者巧取豪夺的盛宴。 2老子不争哲学的深意 老子说:你想封锁他吗,就先让他张扬张扬;你想削弱他吗,就先让他强横强横;你想废掉他吗,就先让他兴旺兴旺;你想夺取他吗,就先给他点甜头。谈到老子的人生智慧,宋代大儒朱熹说“老子心最毒”,清末民初的大思想家章太炎就说老子“为后世阴谋者法”。 那么,老子是否不争是为了争,以不争为争,骨子里是要使劲和你争,彻底和你争呢?好像有这个意思。既然是柔弱胜刚强,还是要胜嘛!如果再恶搞一下老子,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或者说不争哲学,说得好听,是君子大度,说得难听,就是装孙子,以求一逞。但如果仅仅把老子的不争哲学或者“柔弱胜刚强”理解为是以退为进的狡诈伎俩,甚至是某种阴谋,就抹杀了老子智慧的文化深度。老子当过周朝的守藏史,是最有文化,最懂历史的官儿。老子既然是搞历史的,对历史的经验自然十分注意。老子最懂历史,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始终关注着历史的成败、存亡、祸福,他最清楚历史的无情、诡诈、血腥、黑暗和防不胜防的阴谋…… 3庄子的逍遥:人生境界真善美 说起来,人世间就是一个名利场,陷在这个名利场中,大家活得都很累。庄子讲过一个寓言,说是一个人和自己的影子较劲,他拼命地奔跑,想甩掉自己的影子,但是不管他跑得多快,也不管他跑到哪里,他的影子总是跟着他,怎么也甩不掉。到了最后,他就累死了。庄子启发他说,和影子较什么劲呢?你只消到那棵大树下的阴凉地儿休息休息,影子不就没了吗?我们在名利场上的很多较劲,其实都是和虚幻的影子较劲,就像《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回头一看,不过是过眼云烟。德国思想家弗洛姆谈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时说:“他终日所想的只是这类问题:怎样才能爬上去?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至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他是从来想不到的。”(弗洛姆《生命之爱》)金钱也好,地位也好,说到底都是生存的手段。人整天全都陷到里面,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忘记了弗洛姆说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换一个问法,就是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能够实现生命的丰富和尊严?邓丽君唱的《小城故事》用七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人生境界真善美”。真的世界引导我们求知,善的世界引导我们向善,美的世界才是安顿我们生命的世界,庄子为我们指点的就是一个美的世界。 4法家的悲剧命运 看看整个法家的悲剧命运,更是耐人寻味。春秋战国,凡是用法家的国家都能富国强兵。比如战国时的吴起,为了赢得君主的信任,他竟然杀掉自己的老婆,但是他从鲁国到魏国再到楚国,哪个国家用他哪个国家就强大,就打胜仗。同样,商鞅对于秦国的强大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繁荣昌盛。李斯更是直接用法家思想协助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但这些大法家多半身死非命,吴起被乱箭射死,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就连只搞理论的韩非也被逼自杀。原因何在?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 法家真的是在玩火。无情的、刻薄的、不妥协的政治肯定要四面树敌。哪怕你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历史并不因此厚爱你,反而无情地吞噬你。人对历史无情,历史对人也就无情。司马迁谈到吴起、商鞅、韩非、李斯这些大法家,说他们之所以都身死非命,下场悲惨,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和实践都太刻薄无情。 5以禅清心:禅宗的心灵建设 禅在中国,已经不仅是一种佛家修行,已经不仅是六度之一,甚至已经不仅是一种佛教宗派。禅宗的智慧已经化成一种人生境界,就连禅宗的信徒自己,比如台湾圣严法师也说禅的本身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对禅的体会是,禅是春意盎然的生命礼赞,充满深情的人间颂歌。在中国禅这里,已经没有印度佛教所描绘的苦难阴暗的人生图景,而是跳荡着生动活泼的人间情味。禅倡导积极人生,热爱生活,云门宗之祖云门禅师就说:“日日是好日。” 禅宗认为,佛家教人目的就是要以禅清心,培育一颗禅心。这颗禅心就是西方净土,也就是佛。因此禅家说“西方只在目前”,西方净土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的眼前。禅心一悟,就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成了佛。有几句禅诗说得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那么,怎样才能培育一颗禅心?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做到以禅清心?我的体会是以禅清心就是要培育五种心灵境界。它们是慈悲心、平常心、清净心、自由心、自然心。 6以儒做人:儒家高扬人的尊严 西方近代大思想家康德响亮地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而中国儒家的智慧却一开始就坚持这一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护人的尊严,这也成为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和西方古代的思想相比,中国智慧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就显得格外宝贵。古希腊最开明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曾经肯定奴隶存在的合理性,中国智慧强调人的尊严却包括一切人,奴隶也不例外。 当然,我绝不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做人的尊严都得到了保障。实际上,由于专制政治的压迫和经济、社会、文化的种种原因,普通中国人饱受种种等级、身份的歧视和侮辱。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种种歧视和侮辱,这些歧视和侮辱甚至在法律上被明确下来。汉代的法律曾经要求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明代的法律要求商人只能穿粗布做的衣服,走路只能靠两边走,这种明目张胆的野蛮歧视当然是对人的尊严的亵渎。 历史就是这样,古圣先哲倡导的文化精神一落实到社会生活,就必然遭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扭曲,阉割,大打折扣乃至名存实亡。但这些都不能遮蔽中国的智慧强调和弘扬人的尊严、人的平等,这样一种文化光芒。 7以道养生:小人物幸福观的启示 当然,知足常足不等于不求上进。你看浙商走南闯北,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儿都能干,点点滴滴,集腋成裘,其中有很多就成就了大事业。所谓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你不能说人要知足,就要那些浙商永远去吃苦。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据说是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讲进取,讲志向高远,讲你当了兵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争取有一天也能当将军,这有点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孟子说得好:“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怎么着,我怎么着,我好好干也不比他差。但实际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士兵都肯定当不上将军,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你不能说当不上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中庸》说得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你是富贵之人,就想想富贵之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你应该乐善好施,回报社会;你不能为富不仁,骄奢淫逸。你是贫贱之人,就想想贫贱之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小人物的幸福观启发我们,人生要以道家的精神做儒家的事业,这样你就为自己筑了一道心灵上的防火墙,这样你就可以像庄子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事情只能这样了,目前的经济条件只能在门口摆个摊儿,那就好好摆摊儿,不要天天看着对面的超市妒火如焚。人生很多烦恼都来自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境遇,能力和条件,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一味攀比。为什么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比别人快乐。这个时候,你就要发扬道家的知足精神,在现实中、在自我中安顿生命,心态平衡,你就可进可退,能屈能伸。 8以墨尽责: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的言论满天下传播,他的学说是最热门的专业,当时称为显学。墨子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就是由于他的思想既讲道德又实在。他既不像法家那样不讲道德,只讲功利,又不像儒家那样讲道德超越功利,墨子是将道德和功利统一起来。鲁迅就赞同墨子把“义”和“利”统一起来,他在自己的《故事新编》中写墨子,有这么一个情节。鲁班发明了一种木头做的喜鹊,小巧能飞,简直就是飞机的雏形了。他拿这个木鹊给墨子看,墨子却不以为然,批评说:“它还不如木匠做的车轮。”为什么呢?因为在墨子看来,这个木鹊的发明对人没有什么用处,车轮子却天天都要用。“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 墨子的实在就在这里。他讲利,道出了人们最基本的诉求,他又讲计利当计天下利,这又体现了他的追求的崇高性。古今中外,真的没有一位思想家像墨子一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胡适甚至说:“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 9一个世界:中国人的生死观 西方文化传统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是一种宗教型文化。中国的文化不是这样,他对另外一个世界的真实性总是表示怀疑,他只相信他活着的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可靠的,这就是“一个世界”的文化观。 所以中国人面对死亡,充满无尽的悲哀。古往今来,最惊心动魄的就是感叹人生短暂的死亡诗篇。因此孔子首先喊出:“死生亦大矣!”人生大事就是两件,一个生,一个死。你读《古诗十九首》:“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你看那墓地中,风刮过白杨树,飒飒响。松柏在道两旁,阴森森。下面就埋着那死去的人,死者面前,漫漫黑夜无尽头。你读陶渊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这样一位隐士面对死亡也不能超然。就连曹操这一世枭雄,也不能不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连老百姓谈到死亡同样充满无奈的感伤。你看这首打油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过去城里人死了抬到城外去埋,坟墓的形状像一个土堆成的馒头,因此叫“土馒头”。古代的馒头就是今天的包子,带馅的,“土馒头”里面的尸体是城里人,因此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每个人都得吃一个,意思是每个人都要死。“莫嫌没滋味”,没滋味也得吃,怕死也得死。中国人特有的幽默调侃中透着无奈、感伤。 10治国之道,阳儒阴法 儒家心太软,法家心太硬。心太软,仅仅靠谈仁说义来治国,什么问题都自己扛,都靠拍拍良心,未免太迂腐,根本靠不住,因此孔孟生前都只能到处碰钉子;心太硬,专门靠阴谋暴力来治国,未免太厚黑,秦代二世而亡,那么强大的帝国只维持了十五年,也不能不令人警醒深思。于是不能不逼出个“阳儒阴法”,就是表面上倡导儒家那一套,暗地里还是用法家那一套。中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统治者大都把儒家当羊头,把法家当狗肉。羊头不能不挂,狗肉不能不卖。正如汉宣帝的太子劝汉宣帝专用儒家的一套来治国时,汉宣帝断然否决,宣称我汉家自有成熟的国家发展战略,那就是霸道王道都要,外国叫做兼有牧师的职能和刽子手的职能。 11骗子大师,为何遍地横行? 这个时代,国学大师格外高产。马路上蹲着的,淌着鼻涕、流着口水的,门前摆个卦摊的都是易学大师,还有什么“起名大师”、“风水大师”、“奇门遁甲大师”…… 中国的传统学问一下子都变成了管理学。台湾来的一位先生甚至说不懂《易经》就没法搞管理。且不说他自己把《易经》讲得驴唇不对马嘴,我就想问他,西方人没有几个人知道《易经》,他们的管理比我们差吗?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孔方兄惹的祸。无论台湾的大忽悠,还是大陆的大忽悠,都从来不讲《中庸农民工学》、《大易下岗工人学》,因为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既买不起他们的书,又不会出钱请他们去讲课。 12我们时代的文化景观 如果说传统保留着古典的韵味,现代是震惊中的批判,后现代则是用嬉笑的众生喧哗来解构一切严肃。德国著名美学家本雅明说“韵味在震惊中四散”,这是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信号。古典的韵味是高山流水,恬淡自然;是温柔敦厚,含而不露;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是以理节情,大团圆。你看《西厢记》:“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 现代的文化呢,千真万确,韵味已在震惊中四散。在西方,画家蒙克的《呐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惊惶和愤怒中抨击着社会的扭曲无望和人性的可怕堕落;在中国,霓裳羽衣舞被迪斯科震得七零八落,京剧拼命地振兴,但也许所有剧目的产值还没有一部美国大片卖得多,《渔舟唱晚》只能作为背景音乐保留在《天气预报》这样的节目中。本雅明十分欣赏尼采的说法:“当什么东西正在衰落时,应该给它最后的一击。”这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信号。 音像《国学六法--儒道禅墨法兵》节目背景 在红尘十丈、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物质上迷失,精神上陷入危机,艰难时世,唯有求助于古圣先贤。赵士林教授将先秦诸子的智慧运用在现代社会,解析社会要点,讲解为人处世之道。本节目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节目亮点 王蒙、刘再复两大学术泰斗联袂力荐《国学六法》。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将其总结为“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六法。作者为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教授的讲演深入浅出,见解独到,生动幽默,声情并茂。是难得的学术含量高,文化品位高同时又雅俗共赏的国学精品。 《国学六法--儒道禅墨法兵》内容简介 第一讲:以儒做人(一) 关键点:孔子的启示:仁的精神 亲情至爱 忠孝难全 第二讲:以儒做人(二) 关键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儒家政治思想:生存与尊严 第三讲:以儒做人(三) 关键点:孔子的仁:爱满天下 艺术人生 圣人做不成,至少做君子 第四讲:以儒做人(四) 关键点:自强不息的《易经》精神 一个世界的人生追求 世俗的生死观: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五讲:以道养生(一) 关键点:老庄的生命境界 老子的政治智慧:以正治国 无为之治 第六讲:以道养生(二) 关键点:政治家的四个境界 老子的智慧:大智若愚 第七讲:以道养生(三) 关键点:老子的处事哲学:柔弱胜刚强 上善若水 物壮则老 平凡中的幸福 第八讲:以道养生(四) 关键点:老子的处世哲学:福祸相依 庄子的逍遥:至美的人生境界 第九讲:以禅清心(一) 关键点:见性成佛,人间慈悲 生活中悟禅,平凡中修行 清静无名,远离诱惑 第十讲:以禅清心(二) 关键点:放下纷扰,心灵自由 顺应自然,因果之道 第十一讲:以墨尽责 关键点:非攻:和平反战的斗士 兼爱:爱有差异 不讳谈利 为穷人说话 第十二讲:以法为基 关键点:商鞅:集权高效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韩非:阴险的统治术 人治与法治 第十三讲:以兵入市(一) 关键点:现代战争与兵家思想 孙子谈兵:赢的智慧 孙子思想:坚持正道,上下同心 第十四讲:以兵入市(二) 关键点:兵法中的商道 正奇之道 知己知彼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