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土经济学
释义

国土经济学是根据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客观规律,探求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政策与措施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它是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于1980年正式提出,经从事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专家学者研究,在总结古今中外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对于国土经济学的定义,中国学者还提出了另外几种表述形式。例如:“研究人类生存条件的经济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土开发整治之间关系的科学”、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再生产理论的经济科学”等。

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国土为客体的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之间相互影响的经济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制订合理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国土资源的政策与措施,以及有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为了评价各类措施方案而进行经济论证的理论与方法,在这里作为应用技术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对国土状况的描绘和分析;②从经济学角度正确对待本国国土资源的原则和这些原则的科学基础;③制订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国土的措施和规划;④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国家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责、政策、法律和相应的管理机构。

国土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本学科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很大交叉的社会科学,因此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反映人与物的关系。人类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的程度,取决于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它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受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所制约,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属于国土经济学的社会属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有着一定差别。

国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整体性、战略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①综合性是本学科的最大特点。它对国土工作的各种方案和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时,要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地方、部门和行业以及国土工作本身各个环节的当前与长远利益进行综合论证,以期取得最佳效益。②整体性。表现在国土资源的各种因素是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对整个体系产生影响,并受整个体系的制约。③战略性。在于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人类生存条件这个极其重大的问题。④地域性。要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重视地理条件和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国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本学科不仅要掌握经济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经济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并涉及到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还要涉及到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海洋学、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在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有关学科的成果,反过来,国土经济学的研究也必然会促进有关学科的发展。

国土经济与人口经济密切相关。在中国,人口要控制,国土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开发、利用,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国民经济不可能持续、协调地健康发展,人民的生存条件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改善。因此,国土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应当同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密切配合。

国土经济学研究要吸收经济地理学的成果。但是,它侧重于经济学研究而不是侧重于地理学研究;侧重于经济论证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改造、保护政策与措施的研究,而不是侧重于地理要素的分析。国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策、措施和规划,而不是资源条件调查分析文件。

国土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一般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其线索一部分来源于社会信息,另一部分是通过指标分析发现的。分析问题要运用基础理论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制订政策和措施,要进行政策评价,以预测潜在的影响从而减免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制订规划必须进行包括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等内容的可行性研究。国土经济学的论证研究采用系统分析理论和综合平衡方法。实施国土整治方案,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作为基本的调节机制。

国土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时空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生产与生活环境是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对提高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结历史经验,利用现代的条件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关系的前景,是世界各国国土经济学家和未来学专家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建立与形成

国土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历史。人类生产从渔猎到农牧是一大进步,伐木垦荒取得了成就,但囿于缺乏经验和科学知识走向了反面,有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美国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东部滥伐原始森林,在西部大规模开荒和过度放牧,致使草原破坏、土壤侵蚀,酿成1934年的“黑风暴”,毁坏了十多个州的农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日本的水俣病事件、英国伦敦的毒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引起世人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的重视。挫折使人们意识到资源和环境需要注意保护与合理利用。美国整治田纳西河流域,40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30多倍;日本在神户和鹿岛填海造地取得了积极的经验;一度严重污染的泰晤士河,经过治理,又有成群的鱼类出现。主要的西方国家,大体上经历了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特别是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污染阶段和节约资源、治理与保护环境阶段,现在正进入资源再生与环境建设阶段,它们走了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

开发与整治

中国历史上对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有过许多重大贡献,表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如兴修梯田、引洪淤灌等等都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在兴修水利方面,战国末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以及隋朝前后修浚的大运河,都是世界工程史上的重大贡献。至今,都江堰还在灌溉着下游的800多万亩耕地。历史上在西北干旱地区,为了避免蒸发,在戈壁滩下开凿的坎儿井,现在还在输水灌溉。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在理论方面,夏禹的疏导治水思想,《周礼》中记载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思想,孟子的合理利用森林等资源的思想,等等,都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验教训

与此同时,中国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严重教训。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历史上森林茂密的黄土高原,由于滥伐树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荒凉景象。流失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床上升,导致多次决堤泛滥,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中国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在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经济工作中的片面性,对国土工作认识不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缺乏适当的政策与措施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有的地方盲目垦荒、围湖,滥伐树木和过度放牧,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些问题,1981年建立了主管国土工作的行政机构国土局,组织有关部门解决上述问题。为便于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国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于1981年6月成立了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