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Improv Everywhere
释义

Improv Everywhere 是在2001年於纽约成立的非正统搞笑团体。improv 意为即兴表演,随处表演随处搞笑就是这个团体的宗旨。该组织组织过许多在公共场合执行的任务,像是停止的中央车站(Frozen Grand Central )、最棒的小学生棒球大联盟(Best Game Ever)、美食街的音乐剧(Food Court: The Musical)等等。有些任务甚至动员了上百人的「特务」、飞行船等等。

团体简介

纽约,一名男子走进地铁内,上身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下身穿着拳击短裤。他站在车厢里看报纸。列车驶入下一站,一名女子走入车厢,上身穿着羽绒服和羊毛衫,戴着围巾,下身穿着短裤。她坐下后开始听iPod。几站过后,在6号车厢里大概聚集了十几个只穿内裤的人,他们都互不相识。车厢里的大多数穿着裤子的人起初盯着他们的腿看来看去,随后开始满脸狐疑地东张西望,接下来放声大笑,最后便开始与陌生人玩笑似地打赌:下一站会有多少个不穿裤子的人上车。事实上,下一站上来一个卖裤子的人,一条裤子只售1美元。

在纽约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不容易。在这里,“赤裸牛仔”(Naked Cowboy)每天都会身穿白色紧身衣,弹着吉他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游荡。而内衣公司则派一些身穿内衣的男女模特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然而,Improv Everywhere的成员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不穿裤子乘地铁”是该组织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的一年一度的行动,这只是Improv Everywhere策划的诸多行动中的一个。Improv Everywhere的行动通常都经过精心策划。那么,Improv Everywhere实施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按照Improv Everywhere的创始人查理·陶德(Charlie Todd)的说法,其目的是“制造一些令人惊讶的时刻,从而使行动者在自己的余生里对其曾经做过的举动津津乐道”。

Improv Everywhere的行动地点几乎都在纽约市的大街和地铁里。当然,这些行动不全是即兴表演,因为所有表演都经过了事先的精心策划。但是,许多Improv Everywhere的创始人和核心成员在加入这个组织时,还在Upright Citizens Brigade剧院学习。这所学校传授即兴表演技巧(他们引以为傲的是许多毕业生后来都效力于Saturday Night Live节目)。Improv Everywhere的成员将许多在该学校学到的技巧运用到他们的表演中。如果观众是不知情的上班族、游客或出门散步的市民,那么您必须做好应对任何反应的准备,最好是将这些技巧天衣无缝地融入到表演中去,以达到喜剧效果。这就是improv。

2001年的一天晚上,查理·陶德和一群朋友流连忘返于各大酒吧。那晚,他的朋友说他与音乐家本·弗尔兹(Ben Folds)有些许相像。于是查理决定假扮这位音乐家以验证朋友们的话。也就是在那时,查理产生了创立Improv Everywhere的念头。这促成了他第一次成功的行动。在酒吧里,查理接受了本·弗尔兹的仰慕者们的多次邀请,整晚免费畅饮。他还被保镖领入了VIP房间。而他的朋友则被认定偷了他的钱包,最终被赶了出来。就这样,Improv Everywhere应运而生了:它为那些平凡人提供了舞台;它为那些为了在百老汇掀起狂潮而苦苦奋斗的演员提供了剧本;它竭力唤醒纽约市民冷漠的心并得到他们的关注。这些事做起来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容易。根据查理·陶德在Columbia News Service的一篇报道中的说法,“要如此费尽周折才能使人们停下来关注你,真令人感到惊奇。”

不穿裤子乘地铁确实是获得关注的一种好方法。Improv Everywhere还组织过一场地铁惊喜派对。在这次行动中,派对的参与者高举横幅,向其他乘客分发派对帽子,并且让所有人在扮演“寿星”的参与者于下站上车时一起下蹲并高喊“惊喜!”。所有人齐唱“生日快乐”,参与者还供应纸托蛋糕。另一场地铁求婚行动的形式与此类似,只是参与者让地铁乘客手举卡片拼出“嫁给我好吗?”的字样,而其中一个参与者在他的“女朋友”登上列车后向她求婚。这个行动让一些女性地铁乘客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地铁是Improv Everywhere最偏爱的舞台之一。但地铁并不是他们唯一的舞台。该组织的一些经过最精心设计的行动在地面上进行。在其中一次行动中,一位身着无尾晚礼服的参与者在麦当劳的洗手间里摆放了一张华丽的桌子,向上完厕所的顾客提供纸巾和古龙水。

在另一次行动中,行动者在星巴克上演了一出好戏,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时空轮回的幻境。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他们以五分钟为单位,按照相同的顺序反复演出下面这五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情节:

1.两位扮演男女朋友的参与者激烈争吵。女性从星巴克夺门而出,男性则一边追一边呼喊着:“回来吧!凯蒂!”。

2.坐在桌边的一位参与者故意打翻咖啡,然后快速穿过整个星巴克索要餐巾纸。

3.另一张桌子旁边的一位参与者接到一个电话,来电铃声是“The Entertainer”,铃声震耳欲聋。他走到窗边以便更好地接听电话。

4.一位行动者向洗手间走去,路上撞到另一个参与者。他向被撞到的人道歉,在洗手间门口排队等候了一分钟,然后转身走回自己的位子。

5.一位参与者随身携带着一个Boombox,一边听着R.E.M.乐队演唱的“Shiny Happy People”,一边从店堂内穿过,并且走了出去。

下一个部分中,我们将深入介绍Improv Everywhere的一些行动,其中包括:Best Buy行动、“手机交响乐”行动以及“史上最优秀特约演出”行动。

精彩回顾

Best Buy行动

2006年4月23日,Improv Everywhere的触角延伸到了一家位于曼哈顿的Best Buy商店。80名参与者身着Best Buy员工制服—— Best Buy蓝色运动上衣和卡其裤——随意地站在商店里。除了该组织一贯使用的隐蔽摄像机外,行动者陶德还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备用视频来源:利用Best Buy自身的演示产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带来空白磁带和记忆卡,然后将其插入他们自己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除了要满足非常明确的Best Buy着装要求(上衣束进腰带,穿黑色鞋子)以外,电子邮件中关于此次行动的指示还包括:“不要购物,但也不要工作。如果顾客上前询问,需要礼貌接待,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如果有人问你是否是Best Buy的员工,要回答‘不是’。”

身穿制服的参与者人数远远超过真正的Best Buy员工人数。有一次,一个参与者无意中听到一名警卫在对讲机中说:“偷天游戏!偷天游戏!”员工、警卫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最终连警察也来了,参与者的口径一致,他们都回答说:“我只是在等我的女(男)朋友。她(他)就在电视机专柜那边。”

参与者不主动与顾客搭讪,但是他们看上去跟Best Buy的员工完全一样,所以顾客常常向他们寻求帮助。尽管想要即兴表演一下的欲望难以抑制,但参与者往往尽力为顾客指出正确方向(但常以失败告终)。一位参与者记得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顾客:请问USB接口在哪里?

参与者:USB接口是什么?

顾客:是一种跟电脑有关的设备。

参与者:USB的全称是什么?

顾客:我不知道。

正在此时,真正的Best Buy员工健步上前并冲两人喊道:“她不是这里的员工。”

Best Buy员工(对参与者):你无法帮助她!

参与者:哦,相信我,我不是在帮助她。

这80位冒牌员工在商店里逗留了超过一小时。据几个参与者说,商店经理大发雷霆。在行动正式结束前,就有几个参与者被警卫押出去了。但是大部分参与者都设法留在了商店里,直到陶德示意他们离开。Best Buy行动成功了。

精选语录
“这个该死的商店里的每一个人都穿着蓝色衬衫,但是竟然所有人都一问三不知!”
——一位顾客自言自语道

“手机交响乐”行动

2006年2月,Improv Everywhere在一家名叫“The Strand”的书店上演了一场创意奇妙并经过精心策划的演出,即手机铃声交响乐。“The Strand”书店很大,寄物处有大约120个储物柜,许多人到书店购书的时候都把手机留在储物柜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其中一两部手机响了,大部分顾客连头也不抬,而是继续浏览书籍。Improv Everywhere决定搞清楚如果寄物处有数十部手机同时响起,会是怎样一种情况。但是不仅如此——所有手机将相互协调,铃声将在不同时间响起,形成“交响乐”的一个个“乐章”。下面将介绍这个行动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制造足够的骚动,以引起书店里人们的真正注意,他们需要许许多多的手机。120个参与者带着他们的手机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这就意味着,其中60部手机将被放到寄物处,而另外60部手机将留在外面来拨打放在寄物处的60部手机。当晚气温为零下9摄氏度,寒风刺骨,这群行动者站在离书店几个街区远的地方,并按照手机品牌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都找到了一款手机铃声,并且将其预先装到该组内的所有手机中。每组中有一半人将手机放到寄物处。这一半人将他们的手机设定到适当的铃声,并把他们的手机号码告诉把手机留在外面的人。然后这些人陆陆续续进入到“The Strand”书店,其中每个人都把手机放在包里,再把包寄放在寄物处。而另外一半留在外面的人则准备在寒风中等待45分钟。

手机都在寄物处放好之后,由参与者担任的“指挥”同他的“交响乐团”一起在店外开始了交响乐演奏。所有这60位参与者分别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然后按照“指挥”的提示按下呼叫键。之后,书店里的60部手机陆续响起铃声,人们纷纷寻声望去,只见被逗乐的店员正在努力搞清楚这些声音从何而来。

接着,音乐停止了……然而好景不长。指挥依次示意三星手机组、诺基亚手机组、摩托罗拉手机组、Treo手机组以及LG手机组拨打电话,演奏出一曲由不同“乐章”组成的交响乐。店员和顾客对这场演出的反应不一——有的人被惹恼了,有的人困惑不解,但是大部分人乐在其中。此次活动的中心舞台——寄物处有两位店员,其中一位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脸上都充满笑意。人群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理论:一部手机响了,由于故障或设计原因,其他手机也跟着响起来了。寄物处的店员企图寻找“肇事手机”,最终却无功而返。附近的一位店员说:“这简直就是大卫·林奇电影中的情节。这太违背常理了。”

而在书店外面,“指挥”正在指挥大家演奏最后一个乐章:

一曲将尽,我们越来越兴奋,直至每一组的每一个人都一再地重拨、重拨、重拨。这样整整持续了三分多钟,直到最后,我像一名真正的指挥那样,挥舞双臂,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圈后落下双手,所有人都同时挂断电话,形成一声巨大的“休止符”。几十部翻盖手机同时噼里啪啦地合上,那种声音真令人满足。整部“交响乐”总共持续了20分钟,并且刚好适时地结束了。书店经理正开始记下存放响铃手机的储物柜号码,忽然,一切都归于宁静。陶德发出信号,于是店内的行动者开始撤离现场。“手机交响乐”行动完满结束。

精选语录
“老兄,这里面一定有个日本鬼魂。”
——看管寄物处的店员

“史上最优秀特约演出”行动

“史上最优秀特约演出”行动是Improv Everywhere发起的行动中最著名的行动之一,而且受到颇多争议,然而该组织的一些核心人物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案例。该行动发生于2004年10月,旨在给某个无法出现在电视或电台黄金时段的无名小乐队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表演机会。陶德搜遍了许多娱乐报刊想找一个外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乐队来演出,最后他选定来自佛蒙特州的Ghosts of Pasha 乐队。演出时间定于周日晚上10:30,地点设在水银休闲厅(Mercury Lounge)。一般情况下,这场演出很可能相当沉闷味。但是,Improv Everywhere使一切发生了改变。

首先,35名核心参与者都事先下载了Ghosts of Pasha的专辑,并且记熟了该乐队所有歌曲的歌词。然后,他们在身体上贴上假的“Ghosts of Pasha”刺青并穿上带有丝网的T恤。最后,这35名参与者出现在演出现场。这将是Ghosts of Pasha 有史以来的第三场公演。当乐队开始演出时,由35名Improv Everywhere行动者和另外3人组成的听众和着音乐一起吟唱,并且呼喊着要求Ghosts of Pasha演唱自己最爱的曲子。一些人脱下他们的T恤,并且开始手舞足蹈。受底下观众高涨热情的感染,乐队成员也加入进来,给观众奉献了他们一生中最完美的一场演出。最后一曲结束之后,一个大汗淋漓、上身赤裸的参与者跳上舞台并紧紧拥抱了主唱。

精选语录
观众:G.O.P.!G.O.P.!
主唱米罗·芬奇(Milo Finch):观众!观众!

行动准则

尽管Improv Everywhere做过一些非常疯狂的事情,但也并未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他们有一些行动准则,其中包括:

1.任何时候都不准泄露这是一场演出(即使行动已经结束)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不要羞辱任何人——只实施“没有受害人的恶作剧”

最后一条准则往往不能做到。比如说,在“史上最优秀特约演出”行动中,当演出结束几天之后,Ghosts of Pasha乐队发现观众是“假扮”的时候,他们感到万分尴尬。乐队成员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笑柄(但是很快他们就不以为然了,因为他们的乐队出现在了音乐杂志《Spin》和《滚石》上,而且后来,一家唱片公司的艺人经纪代表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Improv Everywhere在Barnes and Noble书店实施“与安东·契柯夫一起阅读”行动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在这次行动中,Improv Everywhere从大街上拉来了一名带俄罗斯口音的老者扮演契柯夫。当一些索要这位俄罗斯作家签名的人后来发现安东·契柯夫已经于1904年去世时(可能从朋友那里得知,或者通过Google得知),他们觉得自己太傻了。

无论是否有人最终因为这些惊人举动而陷于难堪,大多数人都承认Improv Everywhere的所作所为是一幕不错的街头喜剧。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该组织的行为被称为“规范违反”。这些行动常显得滑稽可笑——他们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通常引人发笑),因为他们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预料的一切情况都背道而驰。它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演员表现得好像所发生的事是完全正常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旧金山,喜剧演员吉姆·科伊尔(Jim Coyle)和梅尔·夏普(Mel Sharpe)在为一个广播节目进行街头采访时,就运用了类似的技巧,提问诸如“你是否从根本上反对携带动物并试图用它来产生音乐?”之类的问题。他们表现得似乎他们所提问的问题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并以此而变得非常著名。

当然,有时规范违反与法律违反仅一线之隔,所以Improv Everywhere偶尔会落得个和警方打交道的境地。在“Best Buy”行动期间,警方应管理人员的要求赶到现场,尽管警方所能做的顶多是建议管理人员无视这80个身着蓝衣的人。2005年5月,警方还强行中断了Improv Everywhere在查理·陶德家的屋顶上举办的U2“即兴”音乐会。在2006年“不穿裤子”行动中,一名参与者被警方传唤,罪名是在地铁仅着内衣并“造成公众恐慌”。2006年4月20日,在纽约交通小法庭的听证会上,被传唤的参与者解释说,事实上她穿的是“她自己的内衣配上一条‘男士短裤’和一条拳击短裤”。随后法官撤销了传唤,并且声明:

尽管我发现她的“短裤”可能确实是短了点,但就此断言她“只穿了她自己的内衣”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夸张说法,并且不能确定这种着装本身确实会在纽约地铁上导致“公共恐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