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民会议 |
释义 | 会议简介中共叫吁召开国民会议解决中国政治问题1.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8月发表的《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召开的会议。主张由全国的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及其他职业团体,推举代表,共同举行国民会议,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后来逐步形成一个反对军阀的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积极支持并重申这一主张。 2.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广大领土的“国难”严重时期,曾于1931年5月5日召开过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 3.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叶俄国封建君主召集的中央等级代表机关。 4.日本的群众性集会的称呼。如“日本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 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呼吁促成国民会议1924年12月,中共中央、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的通告。指出:"此次国民会议及其促成会这个运动,不但是国民运动一大时机。,并且是我们的党建筑社会基础之一大时机。"并提出9条注意事项: 1."国民会议促成会"这个名称无论如何各地必须一致。 2.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促成会,如广东有两个促成会,湖南促成会之外又有后援会,都绝对的必须合并。若因鄙视商界或国民党右派不肯忍耐和他们对于此项运动之合作,便是很大的错误。至于大商人阶级所号召的什么"和平统一促成会"等组织,民众不但不应加入,且须极力加以攻击。 3.促成会当以劳动群众及小商人、中等商人为重要成分,万万不可使促成会仅仅是党与团变相的团体。 4.在促成会工作的党和团的同志,合组一党团,直接受中共地委指挥等。 会议举行国民会议在南京举行,极力推崇法西斯主义 1931年5月5日至17日,国民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代表447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委员44人出席了会议。蒋介石政开幕词,鼓吹"今日举国所要求者"。极力推崇法西斯主义,为其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消灭共产党制造舆论。 会议通过的《训政时期约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政治体制固定下来。会议还通过了一些消灭异己力量和剿灭红军的决议。会议是蒋介石为了粉饰自己的独裁统治,消除西山会议派、改组派联络阎锡山、冯玉祥1930年在北平召开的扩大会议影响而召开的。这次会议从法律上巩固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同时又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系间的争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