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释义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以及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

简介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纲要》编制工作的汇报。

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

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第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扩大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合作水平。第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扶持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会议强调,为确保《纲要》目标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实施

解读

根据纲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在2012年达到4%。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具体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

同时,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这是针对我国近年来不断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提出的重要举措。

针对许多学校没有安保的情况,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认为,教改纲要专门提及校园安全,很必要也很及时。前一段时间发生了几起校园突发事件后,学校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但学校安全管理应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措施。据王大伟了解,目前边远地区学校的保安和警察在减少。

王大伟认为,目前校园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安全应由一个相对固定的、权威的部门负责。其次,尽快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校园安全教材,将校园安全纳入教育学研究领域。不过,最重要的是,使学校安全预案真正发挥效用。

症状1:入园难入园贵:药方: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改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对此,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根据纲要,我国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症状2:孩子书包太沉 药方:开展课业负担监测

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教改纲要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减负。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为此,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具体操作上,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同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要想切实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还要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教育规划纲要》对此也作出专门的改革部署。

症状3:一考定终身 药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教改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纲要提出,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查考试招生舞弊。

症状4:高分低能 药方:强化考查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症状5:农民工子弟就学难 药方:当地教育当地升学

教改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城镇化加速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说,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要落实好这项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

2009年,全国99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4/5在公办学校就读。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问题,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症状6:政府管得过宽 药方: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政府管得过宽、学校被管得过死”是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教改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纲要在多个方面保证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长期以来,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高校行政化趋重。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纲要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高校必须以教授为主导,改变当前依靠行政权力治校的局面。

纲要还针对学术环境和学术质量提出改革思路——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主要亮点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将达95%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实现哪些目标?《教育规划纲要》首先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具体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率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

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规划纲要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具体操作上,《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专家说法

对比征求意见稿改动少

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表示,对比今年年初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改动的地方很少,只是在一些问题表述上做了一些调整。因为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正式公布前已经过了近两年的讨论,反复研讨,也公开征求过社会各界的意见,符合民主决策的程序,如果与正式公布版本差异过大反而不正常。

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负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负担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强化学前教育是大亮点

规划纲要宏观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教育管学部党委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表示,教改纲要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内容,既是一大亮点,也是未来10年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方面组成,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如果不加强,会影响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是目前最亟待加强的部分。

各方反应

幼儿园 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表示,教改纲要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说明政府已下大决心解决学前教育问题。而提出了具体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但是能达到这一比率还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加大园舍、师资、教育力量的投入,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政府都应加大投入,给更多孩子创造入园机会。同时,家长也应加强责任感,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家长 应解决幼儿园乱收费问题

林女士是一位1岁孩子的妈妈,再过两年她的孩子将进入幼儿园。“想让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还应解决幼儿园乱收费的问题。”林女士表示,目前北京市的幼儿园门类繁多,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每月学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高额的收费让很多工薪族家长很犯愁。

林女士表示,国家重视学前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但想要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还应加大治理幼儿园乱收费问题,制定规范的收费标准,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扩大区域分布,让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合适的幼儿园。

《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际,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2. 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考虑、超前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3.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指明了方向。2008年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刘延东同志为组长、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同时,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一是调查研究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重大战略专题组开展36项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区、市)和80多所高校全面调研;8个民主党派中央、4个社会研究机构、6个教育学会平行调研;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比较研究;部署东中西部9省(区、市)开展分区域规划研究。同时,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20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度调研。整个调研阶段形成500多万字的报告。二是起草论证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邀请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教育界人士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文本前后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09年1月至2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踊跃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000多封。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四是送审完善阶段。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形成。2010年4月15日、5月5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5月27日、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审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根据会议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对纲要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这次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体现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都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4.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二是利用“两会”之机,重点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三是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意见建议;四是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五是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欧盟等部分国际组织提出意见。总体来看,社会各界对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高度评价,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充分肯定,认为文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有许多亮点和创新点,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凝聚了共识,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据腾讯网和人民政协报联合调查显示,社会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满意度达到73%。

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和结束后,工作小组组织力量对收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分析研究,并对纲要文本进行了多轮修改。在系统分析、归纳、整理各种意见建议基础上,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予以回应和明确;对一些理念、思路进行再提炼、再概括,进一步凸显亮点;对一些文本中已有体现,但尚不全面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同时,对交叉重复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理顺,对文字进行了推敲,使逻辑层次更清晰、文字表达更准确。修改过程中,坚持充分尊重民意,对各方面意见建议能吸收的,尽可能充分吸收;坚持突出重点,对一些具体操作性建议,将在制定配套文件、分领域规划和贯彻落实中予以考虑;坚持实事求是,对暂不具备条件、需要继续研究或过于原则性的意见建议,将深入研究论证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在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文本作出的修改,进一步突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突出德育为先,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突出全面发展,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进一步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重视生命教育,提高预防灾害和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突出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突出促进高考入学机会的公平,强调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进一步突出扩大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出资、捐资办学;进一步突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调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水平,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性要求。同时,还提出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等等。

5.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6.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9. 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10.教育规划纲要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无论是在深入调研、起草文本还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都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教育规划纲要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11.党中央、国务院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什么具体部署和要求?

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强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会议上作总结讲话,对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要求中央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要求抓紧启动重大项目实施,搞好项目论证测算,加强项目组织管理,集中力量办成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大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试点,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得突破。

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对推动未来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一次伟大实践。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收到《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规划纲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教育改革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探索完善督查协调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确保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就要加快落实十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十大改革试点,集中力量办成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大事。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局面。

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典型,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互动,营造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 2010年7月30日

主要规定

高校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实上,关于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化干涉,早在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就提到“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上世纪的《规划纲要》中,又提出要“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多次提到“改变高校行政化倾向”:今年1月11日—2月6日,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教育规划座谈会时曾强调,“制定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2月27日,温家宝在与网友交流时,也提到“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在《纲要》中,温总理的建议切实得到了落实,《纲要》中提出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改变政府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针对学校内部的行政化管理,《纲要》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

参与制定《纲要》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则认为,从上世纪50年代高校开始合并起就建立了此行政体系,此问题已存在60余年,如何解决不可能简单。但此次明确提出必然会起到督促改革作用,但程度上目前尚不明确。 高校去行政化能否贯彻执行?储朝晖并不乐观。在他看来,最难点就在于管理体制改革,因为涉及到利益,无论哪方都不愿意减少权力。校长该不该行政任命?此问题虽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未明确提出,但储朝晖从实地调查、历史研究和国外比较认为,简单的行政任命校长并非好方法,至少应该由学校推选、再行政任命。

农民工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

《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尤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纲要》提出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并要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有望免费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职业教育在《纲要》中被摆在相比以往更为突出的位置。 相比上世纪《规划纲要》“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未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不同年限的职业技术培训”一目标,此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更为宏大: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

在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方面,则提出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招生选拔多元制,克服“一考定终身”

根据《纲要》,将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深入推进研究生(论坛) 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 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纲要》明确提出“普及学前教育”,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同时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家境经济困难的幼儿,入园甚至可以得到财政补助。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义务教育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征求意见稿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明确指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纲要》要求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战略目标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三大任务

设计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

一是6项发展任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二是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

三是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