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级新区
释义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规格一般为副部级。目前有4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规格一般为副部级。

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立时间

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中心城区杨浦、黄浦、南市的浦东部分。

天津滨海新区

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的基础上,把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天津港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几个区域的资源整合起来发展,组建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通过,滨海新区性质终于尘埃落定。2010年1月11日,滨海新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也就是重庆直辖13周年之际,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涵盖舟山全市。

上海浦东新区

新区概况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面与崇明县隔长江相望。全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开发浦东”的决策,浦东新区的城区面貌变化很大。浦东国际机场在新区东临海部建成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

地理位置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全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其中原浦东新区532.75平方公里,原南汇区677.56平方公里),人口268.6万人(其中原浦东新区194.29万人,原南汇区74.31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发展概况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新区坚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短短19年间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为这一国家战略拓展空间、增强动力,更好地发挥浦东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为起点,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南汇划入浦东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并后的生产总值3676亿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在新浦东区域内,集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

2010年,有着150多年历史的经济文化与科技领域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浦东是世博会主场馆的所在地。这一全球盛会是浦东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并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契机,也将给浦东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对浦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世博会将使浦东开发开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

现任领导

徐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姜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浦东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天津滨海新区

新区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10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48万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天津港,2010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八个功能区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八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临港产业区(规划)。

地域人口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4.69亿美元,增长34.8倍。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996.73亿元。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31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2.99亿元,可比增长34.1%,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现任领导

何立峰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宗国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重庆两江新区

新区概况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6月18日,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目标

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务院批复文件提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工业产值

十年再造一个重庆

重庆两江新区被寄予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根据两江新区公布的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将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重庆工业。打造水、陆、空物流中心

重庆要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而交通和物流是重要的基础。只有先成为交通、物流中心,才能成为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才能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在未来5年内,重庆将投入1500多亿,建设1500多公里铁路,加上现在的1000多公里铁路,重庆将形成3000多公里铁路线,届时将有8条高速公路通往除重庆外的地区。随着江北机场4条跑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重庆正逐步成为水、陆、空物流中心。

现任领导

徐鸣:中共重庆市委常委、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在功能上,舟山群岛新区被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海洋资源丰富

“港、景、渔”是舟山新区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港口方面。新区深水岸线众多 ,港口资源丰富。全区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境内的虾峙门国际航线可全天候通行30万吨以上巨轮。海景方面。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 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渔业方面。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主要以虾峙镇渔产量为主,历史渔产量最高的1978年达5.15万吨。全市渔业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渔场。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

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扼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 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厦门、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远洋运输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总长近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使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此外,还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连接,水、电、通信实现了与大陆联网,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

产业特色鲜明

舟山今年来一直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医药、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04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0.0:46.2:43.8,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 临港工业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832.6亿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万载重吨,产值达到319.2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物流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发展为区域性水水中转大港,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9亿吨,海运业运力达到293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海洋旅游推陈出新。舟山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影响不断扩大,海岛海洋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16万人次。海洋医药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以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型、创新型海洋药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国际优势明显。海洋渔业加快转型。从传统的以捕为主逐步向捕、养、加、销一体的现代渔业转变,以舟山震洋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集水产捕捞、加工、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型综合性企业也颇具规模。水产加工业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4:04:33